理气消食药
沉香
沉香别名沉水香、女儿香,是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其性微温,味辛、苦,归肾、脾、胃经,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等功效。《医林纂要》记载沉香“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本草再新》记载沉香“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日华子本草》记载沉香“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中医临床用于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等症。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营养价值
沉香含挥发油,其中倍半萜成分有沉香螺醇、沉香醇、石梓呋喃、二氢沉香呋喃等,其他挥发成分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氢化桂皮酸等。还含沉香木质素、鹅掌楸碱等物质。沉香水煎液呈现平滑肌解痉作用。
选购方法
沉香呈不规则的棒状、片状或盔帽状,表面褐色,常有黑色、黄色交错的纹理,稍具光泽。入水下沉、半沉水或浮水,质坚实,难折断,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较白木香浓烈。
橘核
橘核别名橘子仁、橘子核、橘米,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种子,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地。其性平,味苦;归肝、肾经;有理气、散结、止痛等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橘核“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纲目》记载橘核“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本草备要》提到橘核“行肝气,消肿散毒”。中医临床用于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等症。体虚患者慎服。
营养价值
橘核含脂肪油、蛋白质、柠檬烯、欧芹属素乙、香柑内酯、蔗糖、β-
谷甾醇,脂肪油中含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油酸等。橘核可以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
选购方法
橘核是卵形或卵圆形,一端常成短嘴状突起,外种皮淡黄白色至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自种脐延至合点,质脆易剥落。内种皮膜质,淡棕色,紧贴于外种皮之内,肥厚,富油质。微有油气,味苦。橘核以色白、饱满、子粒均匀者为佳。
檀香
檀香别名白檀、白檀木,是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产于台湾等地。其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有理气、和胃等功效。《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记载檀香“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又记载檀香“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中医临床用于消风热肿毒,引胃上升。治杀虫、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散冷气、噎膈吐食等病症。阴虚火盛之证
禁服。
营养价值
檀香含挥发油、檀香色素、去氧檀香色素、银槭醛、松柏醛(阿魏醛)、紫丁香醛、香荚醛等成分,其中挥发油主要含檀香萜醇、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及少量的檀香萜酸、檀油酸、紫檀萜醛。檀香有安抚作用,可以使人清心、凝神、排除杂念,缓解紧张及焦虑,镇静的效果多于振奋,并且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
选购方法
檀香是长短不一的圆柱形木段,有的略弯曲,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檀香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者为佳。
青皮
青皮别名青橘皮、青柑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一般将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或“青皮子”;将7~8月采收的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剖成4裂片至基部,除去瓤瓣,晒干的称为“四花青皮”。其性温,味辛、苦;归肝、胆、胃经;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青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本草备要》记载青皮“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现代实用中药》记载青皮“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中医临床用于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等症。气虚者慎服。
营养价值
青皮含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挥发油、左旋辛弗林乙酸盐,其中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青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体内气体,又能舒张胃肠平滑肌。
选购方法
个青皮(青皮子):呈类球形,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多呈长椭圆形,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气香,味苦、辛。
乌药
乌药别名天台乌、台乌、班皮柴,是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台湾等地。其性温,味辛;归肺、脾、肾、膀胱经;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等功效。《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记载乌药“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日华子本草》记载乌药“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中医临床用于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病症。
营养价值
乌药含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亦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作用。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
腹痛。
选购方法
乌药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木香
木香别名云木香、广木香,是菊科物木香的根,产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性温,味辛、苦;归肺、肝、脾经;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等功效。《药性论》记载木香“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几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癣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疠刺”。《日华子本草》记载木香“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羸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中医临床用于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等病症。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营养价值
木香的根油含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烯内酯、芳樟醇、榄香醇、白桦脂醇,还含胆胺、木香萜胺,叶含蒲公英甾醇、羽扇豆醇棕榈酸酯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瓜氨酸等氨基酸。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等。
选购方法
木香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质坚硬,难折断,气香特异,味微苦。
甘松
甘松别名香松、甘松香,是全年生草木,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等功效。《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甘松“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厥者,用此有效”。中医临床用于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等病症。气虚血热者慎服。
营养价值
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如缬草萜酮、甘松新酮、烯醇、甘松醇等成分。甘松提取物对离体平滑肌有拮抗组胺、乙酰碱胆的作用,还有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胃溃疡及抑菌作用。
选购方法
甘松茎略呈圆锥形,多弯曲,根茎短小,表面棕褐色、皱缩,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甘松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佛手
佛手别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 ,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其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肺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等功效。《滇南本草》记载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佛手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本草纲目》记载佛手“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本经逢原》记载佛手“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中医临床用于肝胃气滞所致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病症。
营养价值
佛手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钙、铁、锌、碘、钠、硒等营养物质。佛手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很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并且热量很低,又是低钠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经常吃佛手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效。
选购方法
佛手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果肉浅黄白色,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气香,味微甜后苦。
麦芽
麦芽别名大麦芽、大麦毛,是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产于全国各地。其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等功效。《本草汇言》记载:“大麦芽,和中消食之药也。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或饮食之不纳,中气之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本草正》:“麦芽,病久不食者,可借此谷气以开胃,元气中虚者,毋多用此以消肾。亦善催生落胎。”《本草述》记载:“谷、麦二芽俱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第(麦芽)微咸能行上焦滞血,使营和而卫益畅,更能腐化水谷,且脾主湿,血和而湿行,湿行而脾运,尤非谷芽所可几也。”
中医临床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等病症。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
营养价值
麦芽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维生素E、大麦芽碱、胆碱、腺嘌呤等营养素,另含催化酶、过氧化异构酶、麦芽毒素(即白栝楼碱)等。麦芽中含各种酶,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
选购方法
本品呈棱形,表面黄白色,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地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没有气味,味微甘。麦芽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谷芽
谷芽别名粟芽、稻芽,是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产于全国各地,其中以南方地区所产为最佳。其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健脾开胃、和中消食等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本经逢原》记载:“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削克也”。《本草纲目》记载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中医临床用于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等病症。胃下垂者忌用,无积滞者忌用。
营养价值
谷芽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腺嘌呤、胆碱及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淀粉酶具有助消化作用。
选购方法
谷芽是类圆球形,淡黄色,具点状皱纹,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米粒,质地坚韧,气微,味微甘。谷芽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九里香
九里香别名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是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产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中国台湾等地。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心、肝、肺经;有行气、活血、祛风、除湿、麻醉镇痛等功效。《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九里香“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螆疥”。《岭南采药录》记载九里香“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广西中药志》记载九里香“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中医临床用于脘腹气痛、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等症。阴虚火旺者忌用。
营养价值
九里香叶含多种香豆精类化合物(九里香甲素、九里香乙素、九里香丙素等);含黄酮类化合物:月橘素;又含半胱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另含挥发油、催吐萝芙木醇、二十八醇、三十一烷、葡萄糖等物质。九里香有平滑肌解痉、避孕作用。
选购方法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荔枝核
荔枝核别名荔支、丹荔、丽枝,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其性温,味甘涩;归肝、肾经;有温中,理气,止痛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本草备要》记载荔枝核“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中医临床用于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等症。无寒湿气滞者勿服。
营养价值
荔枝核含皂苷、鞣质、微量的挥发油、别香橙烯、葎草烯、黄根醇和棕榈酸等成分。以荔枝核烘干为末口服,治疗糖尿病,可用于治疗四十岁以上中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无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
选购方法
荔枝核呈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质地坚硬;气微,味微甘、苦、涩。荔枝核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青木香
青木香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是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产于浙江、江苏、安徽、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其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新修本草》记载青木香“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磨为泥封之,日三、四立瘥……疗疔肿大效。”《日华子本草》记载青木香“治血气”。中医临床用于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病、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等症。脾胃虚寒者慎服;不宜用量过大,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
营养价值
青木香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青木香还具有降压作用。
选购方法
青木香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质地轻脆,易折断,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以粗壮、坚实、粉多、香浓者为佳。
大腹皮
大腹皮别名槟榔皮、大腹毛、茯毛、槟榔衣,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广西、福建等地。其性微温,味辛;归脾、胃、大肠、小肠经;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等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大腹皮“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开宝本草》记载大腹皮“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本草再新》记载大腹皮“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中医临床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气虚体弱者慎服。
营养价值
大腹皮含槟榔碱、槟榔次碱、儿茶素等。大腹皮具有促进肠胃动力、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选购方法
大腹皮是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大腹皮以色黄白、质柔韧、无杂质者为佳。
天仙子
天仙子别名莨菪子、牙痛子,是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其性温,味苦、辛,有大毒;归心、胃、肝经;有解痉、止痛、安神、杀虫等功效。《别录》记载天仙子“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药性论》记载天仙子“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中医临床用于癫狂、风痫、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等病症。有大毒,内服宜慎。
营养价值
天仙子含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脂肪油等。合理用量对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还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选购方法
类扁肾形或扁卵形,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无臭,味微辛。天仙子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玫瑰花
玫瑰花别名笔头花、湖花,是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河北等地。其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等功效。《本草再新》记载玫瑰花“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玫瑰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玫瑰花“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中医临床用于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等症。阴虚有火者勿用。
营养价值
玫瑰花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还含槲皮苷、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皮肤松弛、老化、皮肤炎症、各种伤痛等。
选购方法
干玫瑰花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质轻而脆。气芳香浓郁,味微苦。干玫瑰花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