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表述
爱因斯坦与同为物理学家的玻恩一家很熟。有一次,玻恩夫人问爱因斯坦:你是否相信任何事情都能完全科学地进行表述?爱因斯坦回答道:但那是毫无意义的。你如果把一首贝多芬的交响曲描述为波的压力的变化,这样的描述是没有意义的。
爱因斯坦说的是,我们去商店买盐,不会说买氯化钠;去乘高铁,不会打听加速度是多少;在喧闹的场合,也很少有人会去了解噪声的分贝数。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歌星或小品演员受欢迎的程度远远大于科学家,即便是居里夫人这样的名人也深有体会。在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后,她应邀去德国讲学。火车抵达柏林,她从窗口看见车站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欢迎人群,感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可是下了车来到站台时,她才发觉那么多人并不是来欢迎她的,而是来迎接一个拳击手的。居里夫人毕竟是居里夫人,她冷静地从人缝里往车站外挤,一点也没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出现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产品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科学术语(如激光、超导)也越来越频繁地得到使用,那么,在日常语言中,科学内容和观念的表述应该渗透到什么程度呢?
可是我想不下去了,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定量的答案,渗透到什么程度是顺其自然的。但能肯定的是,科学语言的普及远不如网络语言在百姓中的传播势头汹涌。至于我,因为不在网上聊天,所以至今还是个“网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