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物理学家是聆听自然作息脉搏的声学家,是描绘自然规律的写意画家。在中国古代早有格物致知、格物穷理说,例如老子的思想中就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但“物理”这个词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见于明末学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清末的洋务学堂,更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现代物理分为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前者主要体现“智”,后者则体现“慧”。
人对自然界的第一阶段认知是时空感。时空感决定了人生无处不物理,故物理之为学也,随在可致于用,不择时、不择地,即学即赏即行。间尝取其有趣者,随笔记录。物理学家细推物理虽趣舍万殊,快然自足,然胡不为长期所之生倦?皆赖其闲情有所寄而不谐于俗。余对此每有会意,便欣然撰文自娱,久之集成卷帙。
从事物理研究是件艰苦且砥砺毅力的活,然而也是物理学家的闲情偶寄之处。杜甫曾说:“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说明探理和搞文学应该相辅相成。本书就是笔者在物理先贤的闲情偶寄之处体会他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介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结合我国历代先贤的趣味小故事和意味深长的韵事佳言集文成册的,文科阵营和理科阵营的人都可以阅读,在空暇时随便翻翻,对于启迪读者对物理的兴趣和提高欣赏物理的水平会有所裨益。
本书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物理学家在文史哲园地中的散步,其间却有无心之得,绝非浮光掠影之闪,可算是意外之喜。如有诗可以信手拈来:
晨起仍困慵,出户散疲惫。
浮云空自闲,浓雾湿须眉。
几人提笼鸟,不争是与非。
芭蕉露数滴,是谁忧思泪。
然而,本书与其说是笔者在科研闲暇之时写的,还不如说是挤兑科研时间写的。文章写作临末了,常有两只闲鸟结伴飞来啄啄窗户,发出“笃、笃”之声,像是要问笔者在书案上写有几多闲篇,又像是要警告闲书不宜读,更何况写乎?看来,好闲乃清福,不能长致也,于是搁笔。
笔者鲜见寡闻,只抽孤绪。虽殚苦心,也有愚处,希望读者对此书窾启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