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证类本草》的体例
一 《证类本草》的序跋与序例
《证类本草》的两大传本,即《大观本草》传本和《政和本草》传本,在序跋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国内现存最早的《大观本草》传本是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刘甲刻本《大观本草》,其序跋依次有:(一)书前有政和六年(1116)曹孝忠的《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序》。(二)书前有刘甲跋。(三)书前有宋淳熙十二年(1185)校勘人员名衔。(四)书后有《图经本草奏敕》。该本缺失了艾晟的序。
现存最早的《政和本草》传本是蒙古定宗四年(1249)张存惠晦明轩刻本《重修政和本草》,其序跋依次有,(一)书前有张存惠《重修本草之记》,署为“泰和甲子下己酉冬日南至晦明轩谨记”。(二)书前有《重修证类本草序》,署为“岁己酉孟秋望日贻溪麻革信之序”(1249)。(三)书前有《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序》,署为“政和六年九月一日,中卫大夫、康州防御史、勾当龙德宫总辖、修建明堂所医药提举、入内医官编类圣济经提举、太医学臣曹孝忠谨序”。(四)书后有《补注本草奏敕》及《图经本草奏敕》。(五)书后有《翰林学士宇文公书〈证类本草〉后》。(六)书后有刘祁的跋(1249)。
对比上述《大观本草》及《重修政和本草》的序跋,可知两个版本中,曹孝忠《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序》及《图经本草奏敕》是共同的,其他均不相同,这是两个传本在体例上的明显差异。这些序跋是我们了解《证类本草》版本及唐慎微生平的主要文献依据。
《证类本草》卷一、卷二分别为《序例上》《序例下》,其中保存了唐慎微之前的一些医药学著作中的序、序例以及药性描述等信息。《大观本草》与《重修政和本草》的序例内容略有差异。《大观本草·序例上》包括十个部分,即《补注总叙》《本草图经序》《开宝重定序》《唐本序》《梁陶隐居序》《药对·序例》《千金方·序例》《本草拾遗·序例》《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雷公炮炙论序》。《重修政和本草·序例上》比《大观本草·序例上》多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补注所引书传》,位于《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之前;二是《新添本草衍义序》,位于《序例上》的末尾,这是由于《重修政和本草》正文补入寇宗奭的《本草衍义》,故而同时在序例上补入《新添本草衍义序》。
《证类本草》两大传本的《序例下》相同,均记载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依照病源,列出所主药名,并简要介绍其温、平、寒、热、君、臣、佐、使等药性。以其为主体,又加上了《嘉祐本草》以及唐慎微续添药物的药性。从而形成了以疾病名称为“纲”,以主治药物及其药性为“目”的结构,便于检索,有利于急诊时查对药物及药性。其中还包括《解百药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凡药不宜入汤酒者》以及诸部药物相恶情况。
《证类本草》的序例主要取自《嘉祐本草》,是在后者的序例基础上补入《本草图经序》《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雷公炮炙论序》以及唐慎微续添药物的药性。《证类本草·序例上》是研究唐慎微之前的本草学史的主要文献依据,而《证类本草·序例下》是了解药物药性及主治的简要手册。
《证类本草》两大传本的卷数及卷次略有不同。《大观本草》共31卷,除前两卷为序例外,卷三至卷二十九记载玉石部、草部、木部、人部、兽部、禽部、虫鱼部、果部、米谷部、菜部药物;卷三十记载有名未用类药物;卷三十一记载本经外草类、本经外木蔓类药物。《重修政和本草》共30卷,将《大观本草》卷三十、卷三十一合并为卷三十,其余卷次与《大观本草》相同。
二 《证类本草》著录药物的体例
《证类本草》的两大传本著录药物的体例相同,即在每一药物之前先录《本草图经》药图,其后依次为《嘉祐本草》正文、《本草图经》解说文字、墨盖子(以 ︻ 为标记)之后唐慎微续补的文献。唐慎微续补的文献,本草类文献有陈藏器《本草拾遗》、雷《雷公炮炙论》、孟诜《食疗本草》、李珣《海药本草》等古本草;医方类文献有《太平圣惠方》《外台秘要方》《肘后方》《千金方》等;此外还广及经史子集四部其他文献。为了说明《证类本草》正文的体例,笔者影印了一页《重修政和本草》,加以说明。
《重修政和本草》卷三“空青”条,按从右至左的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药图
“空青”的药图,唐慎微录自《本草图经》。在《证类本草》的文献构成中,药图是极有价值的要素之一。《证类本草》的药图均采自《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药图中标明了产地的药物即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指药材的产地真实或真正,道地亦作“地道”,通常认为某地产的某种药材,因自然条件适宜、品种优良、栽培和加工方法合理等原因,而质量在同种药材中最佳,疗效最好,即被称为“道地药材”。《证类本草》的药图有一些标明了产地,例如《证类本草》第八卷“知母”条有药图,名为“滁州知母”(见上图),其中“滁州”为地名,“知母”为药物名。据笔者统计,《证类本草》玉石部有道地药材55种、草部有道地药材376种、木部有道地药材95种、兽部有道地药材6种、虫鱼部有道地药材21种、果部有道地药材7种、米谷部有道地药材1种、菜部有道地药材8种、本经外草类及木蔓类有道地药材97种,合计《证类本草》有道地药材666种。这666种道地药材涉及宋代壁州、宾州、并州等149个地区,详见附录二“《证类本草》药图中所见宋代道地药材目录”。
(二)《神农本草经》
《证类本草》用白大字,即大号的黑底白字(例如“空”字为),表示《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空青味甘,寒,主青盲,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这些文字均为白大字,属于《证类本草》转引《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三)《名医别录》
《证类本草》用黑大字,即大号的白底黑字(例如“大”字为),表示《名医别录》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酸,大寒,无毒。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志高、神仙。生益州山谷及越巂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时。”这些文字均为黑大字,属于《证类本草》转引《名医别录》的内容。
(四)《本草经集注》
《证类本草》用白小字(小号的黑底白字)标识“陶隐居”,其后所接的黑小字,是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陶隐居云:越巂属益州。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凉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皆凿土石中取之。又以合丹成,则化铅为金矣。诸石药中,唯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画色,殊为可惜。”这一段文字即属于《证类本草》转引《本草经集注》的内容。
(五)《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用白小字标识“唐本注”,其后所接的黑小字,是《新修本草》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唐本注云:此物出铜处有。乃兼诸青,但空青为难得。今出蔚州、兰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块段细,时有腹中空者。蔚州、兰州者,片块大,色极深,无空腹者。”这一段文字即属于《证类本草》转引《新修本草》的内容。
(六)《开宝本草》
《证类本草》用白小字标识“今注”,其后所接的黑小字,是《开宝本草》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今注:今出饶、信等州者亦好。”这一段文字即属于《证类本草》转引《开宝本草》的内容。
(七)《嘉祐本草》
《证类本草》用白小字标识“臣禹锡等谨按”,其后所接的文字,是掌禹锡等人在《嘉祐本草》中补注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臣禹锡等谨按范子计然云:空青出巴郡。白青、曾青出新淦。青色者善。药性论云:空青,君,畏菟丝子。能治头风,镇肝,瞳仁破者,再得见物。萧炳云:腹中空,如杨梅者胜。日华子云:空青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厚如荔枝壳,内有浆酸甜,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也。”这一段文字即属于《证类本草》转引《嘉祐本草》的内容。上述《嘉祐本草》的内容中,又有四处白小字用于标识掌禹锡等人转引的四种文献名称:即《范子计然》、 《药性论》、萧炳、 《日华子》。四种文献名称之后,分别接以黑小字用于标识它们对空青的论述。
(八)《本草图经》
《证类本草》用黑大字标识“图经曰”,其后所接的黑小字,是《本草图经》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图经曰: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巂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今信州亦时有之。状若杨梅,故别名杨梅青。其腹中空,破之有浆者绝难得。亦有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豆子,三月中旬采,亦无时。古方虽稀用,而今治眼翳障,为最要之物。又曾青所出与此同山,疗体颇相似,而色理亦无异,但其形累累如连珠相缀,今极难得。又有白青,出豫章山谷,亦似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亦谓之碧青,以其研之色碧也。亦谓之鱼目青,以其形似鱼目也。无空青时,亦可用,今不复见之。”这一段文字即属于《证类本草》转引《本草图经》的内容。
(九)唐慎微续补的文献
《证类本草》墨盖子 ︻ 之后的内容,是唐慎微续补的文献。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千金方》:治眼不明。以空青少许,渍露一宿,以水点之。又方:治口不正。取空青一豆许,含之即效。《肘后方》:治卒中风,手臂不仁,口僻。取空青末一豆许,著口中,渐入咽,即愈。”此即唐慎微续补的内容。
(十)《本草衍义》
《证类本草》用黑大字标识“衍义曰”,其后所接的黑小字,是《本草衍义》的内容。例如《证类本草》卷三“空青”条:“衍义曰:空青,功长于治眼。仁庙朝,尝诏御药院,须中空有水者,将赐近戚,久而方得。其杨梅青,治翳极有功。中亦或有水者,其用与空青同,第有优劣耳。今信州穴山而取,世谓之杨梅青,极难得。”这一段文字即属于《本草衍义》的内容。寇宗奭《本草衍义》完成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晚于《证类本草》。蒙古定宗四年(1249)张存惠晦明轩刻《重修政和本草》,把寇宗奭《本草衍义》散入《证类本草》中,而《大观本草》传本没有添入《本草衍义》。
构成《证类本草》主体的《嘉祐本草》《本草图经》均佚。《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开宝本草》也佚。由于历代本草著作良好的文献标识传统,所以我们通过《证类本草》可以窥知上述本草著作的情况。今人也是根据《证类本草》对上述本草著作进行了辑复。例如尚志钧根据《证类本草》对上述七种文献进行了辑复,均有辑复本出版;并根据《证类本草》征引的其他本草文献进行辑复,例如辑复了南朝刘宋时期雷《雷公炮炙论》、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五代韩保昇《蜀本草》、五代李珣《海药本草》等。可见,《证类本草》在保存传统本草文献上的巨大价值。
三 《证类本草》漏衍墨盖子考辨
《证类本草》有不少地方误加墨盖子,或遗漏墨盖子。以下就此分别对《证类本草》的两大传本,即《重修政和本草》、刘甲刻本《大观本草》进行简要的考察。
(1)《重修政和本草》误加墨盖子。例如《重修政和本草》第十二卷“霍香”条在大黑字“别说云”上有墨盖子,这是误加。因为标识为“别说”的是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中的《别说》,它是宋大观二年(1108),艾晟刻本《大观本草》增修的内容,并非《证类本草》初刊本原有的,即不是唐慎微续补的内容,因此不应加上墨盖子。《大观本草》大黑字“别说云”之上就没有墨盖子,故当据改《重修政和本草》之误。《重修政和本草》在“别说”前误加墨盖子的现象比较普遍,类似的还有第三卷“玉泉”条、第四卷“铁”条。上述诸例,《大观本草》大黑字“别说云”之上均没有墨盖子,当据改《重修政和本草》之误。
(2)《重修政和本草》脱漏墨盖子。例如第九卷“萝摩子”条,黑大字“外台秘要”之前脱漏了墨盖子。《大观本草》此处有墨盖子,当据改《重修政和本草》之脱漏。《重修政和本草》脱漏墨盖子之处还有第三卷“朴硝”条大黑字“圣惠方”之前;第十二卷“松脂”条大黑字“圣惠方”之前;第十二卷“瑿”条大黑字“陈藏器”之前。上述诸例,刘甲刻本《大观本草》均有墨盖子,当据增补。
(3)《大观本草》脱漏墨盖子。例如《大观本草》第三卷“太一余粮”条大黑字“陈藏器云”之前脱漏了墨盖子;第三卷“紫石英”条大黑字“圣惠方”之前脱漏墨盖子;第三卷“赤石脂”条大黑字“斗门经”之前脱漏墨盖子;第三卷“黄石脂”条大黑字“唐本余”之前脱漏墨盖子;第三卷“白石脂”条大黑字“子母秘录”之前脱漏墨盖子;第三卷“绿矾”条大黑字“集验方”之前脱漏墨盖子;第四卷“珊瑚”条大黑字“陈藏器云”之前脱漏墨盖子。上述诸例,均是另起一段,区别于前文,显然并非隶属前文,按《证类本草》惯例,此当属于唐慎微续补的内容,刻工误脱墨盖子。上述诸例《重修政和本草》均有墨盖子,当据增补。
(4)《重修政和本草》《大观本草》均脱漏墨盖子。例如第三卷“白石英”条大黑字“圣惠方”之前,两本均脱漏墨盖子。《大观本草》所载大黑字“圣惠方”另起一段,区别于前文大黑字“图经曰”,显然大黑字“圣惠方”之后并非隶属于“图经曰”,按《证类本草》惯例,此当属于唐慎微续补的内容,刻工误脱墨盖子。第四卷“食盐”条大黑字“食疗”之前,两本均脱漏墨盖子;《大观本草》所载大黑字“食疗”另起一段,区别于前文大黑字“图经曰”。第八卷“茅根”条大黑字“肘后方”之前,两本均脱漏墨盖子;《大观本草》所载大黑字“肘后方”另起一段,区别于前文大黑字“图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