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阳苗木花卉产业追赶超越的思考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鄢陵县和常州市苗木花卉产业的考察学习,总结了两地苗木花卉产业种植规模化、营销市场化、发展集约化、功能多元化的特点和六方面的启示。在与两地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咸阳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的“四个不足”和“三个差距”。提出了咸阳苗木花卉产业追赶超越的“一个目标、两条产业带、四个融合、四个政策支持”的“1244”发展思路和“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支专业队伍、一个展销节、一个展销中心、一个苗木花卉培育中心、一批三产配套设施、一套工作推进机制”的“八个一”发展对策。
关键词: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咸阳
苗木花卉产业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朝阳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的咸阳,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赴许昌市鄢陵县、常州市考察学习情况,就咸阳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追赶超越的对策建议。
一 追赶一流,鄢陵、常州苗木花卉产业的特点和启示
鄢陵县花木栽培始于唐、兴于宋,素有“花都”、“花乡”的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鄢陵县先后被授予“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等称号。常州花卉苗木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引导支持其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是江苏省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苗木花卉产区,在国内已占有重要地位。
(一)发展特点
1.种植规模化
鄢陵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成了名优花木新品种驯化、优质花木种苗繁育、花木标准化生产展示、鲜花盆花生产和花木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五大示范基地。全县花木面积已发展到6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3,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2015年,花木销售额57亿元,花木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2180元。常州市2016年花木种植面积42万亩,花木销售产值30亿元,花木种植品种1200余个,其中观赏苗木3.66亿株、鲜切花2000万支、盆栽植物1.84亿盆、草坪8.8万亩,花木生产全省领先。
2.营销市场化
鄢陵县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遍布全国27个省份的8000名花木经纪人,建立了庞大的花木交易和信息交流体系,实现了内引外联、跨省销售。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发展电子商务,目前该县有花木专业网站700多个。实施市场化战略,建成了“中原花木交易市场”,形成了“前店后场”的生产销售模式。常州市较早在全国形成了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经纪人为纽带、公司为龙头、市场为窗口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有一支市场开拓力强、信息渠道广、人数超过万名的本地花木经纪人队伍,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使本地的花木品种、园林工程声名鹊起,享有了极高的知名度。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例,市场周边拥有50万亩的基地,500多家园林企业,近3万名苗木经纪人,是全国20多个省市苗木主产区的集散地、华东地区苗木价格的风向标,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苗木花卉价格观测点,仅2016年,交易额就达180亿元。
3.发展集约化
鄢陵县2007年启动建设花木产业聚集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农业项目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做到“六通”。2010年被评为“国家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2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点之一,2015年升级为“省级花木产业集聚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入驻企业220家。常州市形成两大花木经济板块,其中以武进区嘉泽县、湟里镇,金坛区尧塘为中心的花木主产区,连片花木种植面积达25万亩,是全省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花木产区之一;茅山和天目湖丘陵山区新型花木生产区,面积约13万亩,形成了区域内连片集中、规模发展的趋势。同时,嘉泽的红叶小蘖、红花檵木,夏溪的大叶樟、马褂木,湟里的垂柳、合欢、花灌木,东安草坪等特色品种全国闻名。
4.功能多元化
鄢陵县依托花木产业奠定生态基础,大力实施“花木+旅游”、“花木+养老”、“花木+地产”项目,建成国家花木博览园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鹤鸣湖风景区等40多个景区景点,策划推出了“花都之春”、“林海清凉”、“花博盛会”、“蜡梅文化节”、“郁金香文化节”等一年四季特色旅游活动,形成了花卉观赏、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主题鲜明的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称号。2015年,旅客接待量达到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常州市通过举办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花卉产业论坛、中国 (夏溪) 花木节、国际家庭花卉园艺展暨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易会等全国性大型花事活动,以及年宵花卉展、郁金香节、向日葵节等形式多样的地方花卉主题活动,充分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将花卉主题展览展示与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花卉消费。
(二)发展启示
1.解放思想是先导
20世纪90年代,鄢陵县委、县政府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确立了“以花富县、以花名县”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举办花博会、发展会展经济”的破题之策。1995年,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承包30亩、乡科级10亩、一般干部3亩左右的土地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奠定了花木产业发展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常州通过解放思想,提出苗木花卉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高效产业,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正是伴随着思想的与时俱进,才赢得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先机,率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
2.科学谋划是前提
鄢陵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始终坚持速度、数量、质量相结合,尤其在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的建设中,统筹把握群众工作、土地流转、项目招商、企业进驻、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常州市制定了《常州市农业区域布局规划》,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布局和建设目标,提出建设洮滆平原花木板块17.9万亩、茅山花木板块13.8万亩、常州城西花木板块2.8万亩、常州城北花木板块2.5万亩。实践证明,只有既把握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科学谋划规划,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协调性。
3.科技创新是支撑
鄢陵县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方针,实施“11122”战略,即:与一所高校即北京林业大学签订协议、建立一所国家级研发中心即鄢陵协同创新中心、与一个教育学院即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鄢陵分院合作、扶持20家花木企业、组织2万人外出学习苗木花卉知识,培养了一批优秀花木实用人才,解决了花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常州市坚持把花卉列为科研攻关项目,加大花卉科研投入,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嘉泽镇“大树王”戴锁方的“大树王国”艺林园,将“大树超市”转型为以名、特、优、珍为主打的“树博园”,从过去的“种树”发展为“做树”,从“卖材料”发展为“卖艺术品”。新增加的苦丁茶、秋步塔、橄榄树等30多个名贵品种,填补了常州林木图谱的空白。
4.示范带动是引导
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基地,提高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对广大农户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了一批花木种植户、花木种植专业村的产生。这是产业形成、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鄢陵县拥有国家园林一级资质企业12家,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常州市拥有大中型花木生产企业302个,花木从业人员25万人,花木经纪人1.63万人,较大规模花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5个,花木专业村50余个。
5.政府推动是关键
鄢陵县成立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办公室 (正县级),履行产业规划、市场引导、行业管理等职能;同时在花木主产区内做到“六通”,也就是通水(每50亩地1眼井)、通电 (每500亩地1台变压器)、通路、通电话、通宽带网络、通有线电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
6.坚持不懈是核心
一个产业的培育、成长和壮大,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鄢陵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80年代常州市把苗木花卉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90年代政府开始引导支持其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是历届党委、政府传承接续、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结果。
二 审视现状,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一)现状与差距
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经历了发展提高和调整转型的阶段,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发展平稳,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苗木花卉面积92682.5亩,占全省苗木花卉面积的18.9%,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苗木花卉企业、园、场、圃219个,其中国营苗圃16个、民营企业122家,具有国家一级园林绿化资质企业5家、二级园林绿化资质企业40多家,全市苗木花卉销售年收入1.2亿元。
对照鄢陵县、常州市,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问题表现为“四个不足”,呈现出“三个差距”。
“四个不足”。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苗木花卉生产大多为小规模分散经营和露地种植,现代化的栽培设施和灌溉设施投入不足,生产和经营主要依靠单兵作战,生产方式落后,协调化、集团化的现代生产营销模式尚未成为主流。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苗木花卉品种以传统园林绿化树种居多,缺乏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同质化产品多,特色产品少,花卉尤其是高档花卉生产规模小,鲜切花比重低。三是示范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引进的几家大型苗木花卉企业,仍处于发展期,对周边散户和农民的带动作用仍未显现。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林农花农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三个差距”。一是产业规模的差距。咸阳市苗木花卉总面积只有92682亩,不到10万亩,而且布局分散。而仅鄢陵县苗木花卉面积已达60万亩,常州市为42万亩,且已形成规模化的区域布局。二是农民收入的差距。2015年,咸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690元,鄢陵县为13336元,常州市为21912元。三是环境质量的差距。2016年,咸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0天,鄢陵县为275天,常州市为258天。特别是鄢陵县苗木花卉主产区空气负氧离子总量超过世卫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近10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和“省级生态县”。
(二)发展前景分析
1.基础条件优越
咸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咸阳市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大西安都市圈核心圈层,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二是交通快速便捷。咸阳市拥有国内六大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产品内陆港,毗邻亚洲在建最大的火车站,全国9条铁路、6条高速路在此纵横贯穿,咸阳市将形成到其他重要城市的陆路“一日交通圈”。三是自然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678万亩,可开发利用荒地140万亩,水浇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8.3%。全市尚有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436.5万立方米,草场11.47万公顷。四是文化底蕴厚重。咸阳市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全市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这些优势可以最大化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为实现苗木花卉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叠加效应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消费潜力巨大。花木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相对发达地区,农村花木消费几乎为空白,中小城市消费也比较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木消费逐步进入家庭,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市场需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是市场需求旺盛。鲜切花、高档盆花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年人均鲜花消费不到10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按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人们消费理念和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2016年咸阳人均GDP已超8000美元,加上西安大都市1000多万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加的人均消费,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园林苗木需求巨大。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园林绿化建设苗木一直保持旺盛的需求态势,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城镇、新农村建设都是潜在的花木市场,预计绿化苗木需求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3.政策机遇难得
在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正是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在省级层面,“美丽陕西”是陕西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高度概括。建设美丽陕西就是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这将为苗木花卉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契机。在市级层面,咸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健康咸阳”就是构建绿色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使咸阳大地成为天蓝、水碧、地绿的新乐土,这将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三 明确目标,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发展思路:着力抓好“1244”工程
1.一个目标
把咸阳市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培育和销售交易中心”。咸阳市是“一带一路”的第一驿站,是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有发展花卉苗木的传统和基础,另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撑,完全可以在西北地区苗木花卉市场中占一定份额,并被逐步打造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培育和销售交易中心。
2.两条产业带
根据咸阳市“北部森林化、中部果林化、南部园林化”的绿化战略,“一城、两河、三区、三带、十线、多点”的绿化布局,结合咸阳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打造总面积34万亩的两个苗木花卉产业带。一是五陵塬苗木花卉产业带。在咸阳市北塬上,东至渭城区阳陵,经秦都区平陵,西至兴平市茂陵,东西长40公里,以五陵塬路为轴心,南北跨度3公里。该区域为汉帝陵保护区,不允许被建设开发,是发展苗木花卉的最好区域。渭城区以发展花卉为主,约12万亩。秦都、兴平苗木花卉并举发展,约7万亩。二是渭河北岸苗木花卉产业带。东至秦都曹家寨、西至武功和杨凌交界,东西长68公里。按照渭河生态红线城区200米、郊区及农村1500米的标准要求,将建南北宽幅2公里的苗木花卉产业带。武功8万亩、兴平7万亩,这个产业带面积约15万亩。
3.四个融合
第一,坚持生产培育和销售交易相融合。以渭城区秦汉鲜花港为依托,建设渭城花卉交易中心,该企业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加上周边北京花木、西部芳香园、张裕酒庄等苗木花卉企业的聚集,完全可以辐射周边、辐射西北。同时在兴平和武功交界区域建设兴武苗木交易中心。以两带的两个交易中心促进苗木花卉生产,实现产销融合。
第二,坚持一产、三产发展相融合。五陵塬上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有秦王宫遗址,有荆轲刺秦的故事,有汉帝陵9座,更有800多个王侯将相的陪葬墓,到处可见秦砖汉瓦,秦汉历史积淀极为深厚。咸阳市将把苗木花卉产业与五陵塬上的秦汉历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森林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渭河北岸苗木花卉带也蕴藏着极深的旅游文化,如古渡文化、兰池宫文化、渭河文化等,也可和苗木花卉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第三,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融合。通过对鄢陵县、常州市的考察,深感大企业引领是苗木花卉产业的支撑,要放眼全国知名花木企业,包括一些上市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它们来咸阳投资兴业。而且要招引新品种、新技术和高端人才,通过“请进来”壮大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主体。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人才、技术走向西北,鼓励咸阳的苗木花卉走出去,占领西北市场。
第四,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融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和社会需要的生态效益与苗木花卉企业需要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契合点。一些重点绿化生态项目,投资量大,如果全由政府来承担,财政压力较大。企业可以以建设苗木花卉基地的形式承担这些公益生态项目。政府有条件地提供土地,省去了绿化苗木投入;企业有标准地负责绿化,免去了土地流转支出,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
4.四个政策支持
第一,土地要素的支持。咸阳市和秦都、渭城、兴平、武功都在加紧规划两个苗木花卉产业带,保障产业带内土地优先发展苗木花卉。同时根据鄢陵县经验,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区分不同情况,将苗木花卉企业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确保苗木企业管护用地,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及休闲体验用地。
第二,资金要素的支持。根据鄢陵县现在做法,新入园企业财政补贴第一年是500元、第二年300元、第三年200元,鉴于咸阳市花木企业尚处起步阶段,同时借鉴秦汉新城、渭城、秦都的操作实际,可以向招引企业补贴2年左右的流转资金,其中市级可考虑承担1年流转资金。鄢陵县普遍的做法是1年流转资金等于1000斤小麦。其余由各区县市负担。
第三,技术要素的支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开展科研攻关,着力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推广新型容器育苗、组培育苗、滴水灌溉和配方施肥等,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提升苗木花卉产品的品质、档次和科技含量。
第四,基础设施的支持。借鉴鄢陵县经验,在苗木花卉主产区内给予,市级补助,以县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产业区做到“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宽带网络。水利部门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灌溉项目重点向苗木花卉产业区倾斜;电力部门要积极搞好苗木花卉产业区的电力配套;交通部门要围绕方便生产销售的目的,抓好苗木产业区内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二)具体对策:强力推进“八个一”
1.一个规划
围绕打造总面积34万亩的两个苗木花卉产业带,聘请有资质的国家级规划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制订咸阳市《五陵塬苗木花卉产业带规划》和《渭河北岸苗木花卉产业带规划》,规划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理念,以规划引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2.一套政策
加快制定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重点包括: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特别要制定引进苗木花卉产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吸引苗木花卉产业专业人才落户优惠政策。设立咸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基金。
3.一支专业队伍
对市、县、镇三级分管领导进行一次苗木花卉产业专业知识培训,对苗木花卉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花木经纪人队伍进行一次苗木花卉产业营销知识培训。
4.一个展销节
每年5月,组织一场西部苗木花卉展销节,宣传省市苗木花卉发展优惠政策,打造苗木花卉产业、企业、产品宣传、销售、交流的平台。
5.一个展销中心
借鉴鄢陵县国家花木博览园、常州市夏溪花木市场的经验,规划建设咸阳市西部苗木花卉展销中心,使其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示范等多种功能。
6.一个苗木花卉培育中心
学习鄢陵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鄢陵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市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家绿种苗技术研究中心”的经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西部苗木花卉培育中心”,进行产品研发、种苗繁育,加速推广自主研发的优新品种。
7.一批三产配套设施
苗木花卉产业不能仅限于卖花木,还要拓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多功能性,要在卖生态、卖空气、卖环境上下功夫。要在两条产业带布局一批三产配套设施,如生态酒店、养老基地、生态公园、养生馆等。同时要打造水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庭院文化等。
8.一套工作推进机制
要按照陕西省追赶超越的要求,追有对象、赶有目标、超有指标、越有路径,加强政府引导、行政推动,以政府有形之手紧握市场无形之手,建立“一月一汇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观摩、年终一考评”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八方用力、快速推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