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妇女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西藏农牧区妇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妇女受教育水平不仅体现了妇女自身的文化素质状况,而且对妇女经济收入和地位的提高,妇女就业和职业的选择,妇女自身与家庭成员的健康和优生优育,以及对子女的教育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1 西藏农牧区妇女的家庭地位低

农牧区妇女家中地位较低,一般都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和繁重的生产劳动,同时又要照看子女及老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妇女,使她们无法像男子一样去争取学习的机会,因此影响了妇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弱。调查显示,农牧区家庭经济主管、经济支柱大部分为男性,在家庭生产决策权上男性高于女性。由于在农牧区,妇女家中的地位较低,妇女作为弱势群体,在家中经济地位低下,基本没有经济的支配权,表现在社会层面是社会地位较低。同男性相比,其社会竞争力弱,在同等权利和机会面前,她们的获得概率明显比男性小。加之长期形成的性别观念,妇女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非议,得到广泛受教育的机会严重不足。妇女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降低,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弱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妇女对自身的权利和地位缺乏自我意识,一些妇女在权利和地位上很少有平等要求,有的甚至以顺从男性为美德。妇女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懂得自己做人的地位和权利,才能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抗争。

2.3.2 西藏农牧区妇女家庭经济来源有限,无力投资教育

西藏农牧区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商品观念十分淡薄,经营意识差,相当部分家庭妇女满足于勉强维持生存条件,“惜杀”“惜售”现象非常严重,畜牧业、粮食商品率很低。根据探访调查,在很多家庭,采集出售虫草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这部分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购买牛羊肉、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很少用于生产,更谈不上积蓄。

2.3.3 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扫盲及再教育的认识不足

农牧区妇女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自我提升意识不强。低文化素质和相对封闭的生产方式导致她们既缺乏基本的发展能力,又缺乏明确的发展意识和愿望,她们比男子更易于满足现状。况且,她们由于本身文化素质低,掌握新的技术与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也缺乏学习的动力。受传统经济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农牧区妇女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妇女的文盲率普遍高于男性。同时,她们通过电视、广播等其他途径接受的教育性知识相对匮乏,主要原因是有些偏僻的农牧区到目前还没有完全通电通路,从而在原本地域条件差、信息闭塞等落后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农牧区妇女及时、有效地接受正确的相关教育信息。而农牧区妇女的日常生活除了务农务牧外,就是永不知疲倦地干烦琐的家务活,她们丝毫没有参加扫盲班或者再接受教育的想法,这恰恰直接影响了妇女对子女的教育。

2.3.4 西藏农牧区妇女守土观念强,择业意识淡薄

农牧区妇女从业角色的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受传统地域文化影响,农牧区家庭妇女普遍守土观念较强,择业意识淡薄,不愿离家外出,只愿守候家园,长此以往,对外界缺少了解,与时代进步脱钩。西藏农牧区妇女在经济上、能力上和权利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差、素质低已成为她们就业的瓶颈,制约、阻碍了她们的发展。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农牧区妇女教育和培训创新体系,才能使西藏农牧区妇女获得生存保障、发展保障和享受保障。

2.3.5 西藏农牧区妇女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数据得知,西藏农牧区妇女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应该受她们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的影响。到目前还有很多农牧区妇女从来没有体检过,也不知道体检有何意义,更不知道哪些性传播疾病存在以及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农牧区妇女日常健康卫生知识严重欠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及其危害性。实际上,她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妇女健康。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及早解决农牧区妇女的扫盲教育,用最基础的语言寻找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为基层农牧区妇女多开设、多宣传有关妇女健康的知识,提高农牧区妇女健康水平,不断地降低农牧区妇女妇科病的患病率。

2.3.6 西藏农牧区妇女参加教育培训活动较少

农牧区科技文化发展缓慢,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加之自然环境恶劣,造成贫困人口较多。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妇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她们全身心地致力于生产劳动和自然资源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她们只关心自己的小天地,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等根本性的差距,导致她们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偏高。目前,西藏农牧区教育发展与人力开发资金短缺,致使教育与培训供给能力偏小,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匮乏,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偏低,人群受教育困难与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加剧。特别是妇女更难以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待遇,导致妇女接受培训较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