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润自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及其发展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又是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肩负着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之一,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本文拟就马克思恩格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这一伟大学说,所阐述的基本原理观点;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坚持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有哪些?在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学说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深入的阐述,以昭示共产党人牢记使命,肩负使命,立足现实,开拓未来。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在斗争实践中发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马克思首次提出这个学说是在1844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国家开始变得激烈。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反对资本压迫和封建专制,为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开始积极斗争。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得出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革命的社会力量这一重要结论。他说:“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页。与此同时,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工人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一个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的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中的最先进的力量。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进一步发展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62页。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作了完整地、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宣言》分析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但人数在不断增多,而且它的力量及其反抗情绪也在不断增长。《共产党宣言》还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其他阶级,指出那些站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间的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农民,都具有摇摆不定的二重性,它们是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消灭阶级的任务。所以,《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8页。“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3页。因此无产阶级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个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从原始社会崩溃以后,“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1页。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个注:“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后来,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公有制是一切条顿族的历史起源的社会基础,而且人们逐渐发现,村社是或者曾经是从印度到爱尔兰的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彼此对立的阶级。关于这个解体过程,我曾经试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2页。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阶级斗争入手,从而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从事政治和精神活动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谓社会化大生产,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社会化,资本主义使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变成了只能由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日益专业化,逐渐融合成为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产品的社会化,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工厂的产品不仅是该工厂工人共同劳动的产品,而且是许许多多工厂工人共同劳动的产品,是社会生产的产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上就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一单个生产企业中的生产作为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53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从而引发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而且付诸了实践,他们帮助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们亲自创建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从而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而战斗。巴黎公社革命实践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践是曲折的发展过程。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担负这一使命是因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37页。。“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2页。

二 列宁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率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81页。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1.列宁阐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世界历史意义

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61页。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阐述:“当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领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了关于俄国工人的历史使命的思想时,当这些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工人中间成立坚固的组织,把他们现时分散的经济战变成自觉的阶级斗争时,俄国工人就会起来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并肩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292页。

2.列宁阐明马克思形成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的摘要中非常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的几乎已经形成了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作用的观点。列宁接着进一步分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和富有是两个对立面。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构成一个整体。它们是私有制世界的两种产物。问题在于它们中的每一方在对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确定的地位。只宣布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够的。

私有制,作为私有制来说,作为富有来说,不得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不得不保持自己的对立面——无产阶级的存在。这是对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满足的私有制。

相反地,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来说,不得不消灭自身,因而不得不消灭制约着它、使它成为无产阶级的那个对立面——私有制。这是对立的否定方面,是对立自身的不安,是已被消灭的并且正在消灭自身的私有制。《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9页。

3.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认为要坚持更发达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

列宁指出,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就是广大无权者、被压迫者和劳动者反对特权者、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第169页。

列宁在《论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一文中指出:“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大家知道,对马克思的这句深刻的话,那些受自由主义思想奴役的机会主义者作了错误的理解,并且竭力作出歪曲的解释。例如,取消派的老大哥们‘经济派’就属于机会主义者之列。‘经济派’认为,阶级之间的任何冲突都是政治斗争。因此,‘经济派’承认为争取每个卢布增加5戈比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却不愿看到更高级的、更发达的、全民族的、为政治而进行的阶级斗争。因此,‘经济派’只承认萌芽状态的阶级斗争,而不承认更发达的阶级斗争。换句话说,‘经济派’只承认阶级斗争中那些从自由派资产阶级的观点看来最能容忍的东西,而拒绝比自由派更进一步,拒绝承认更高级的、自由派所不能接受的阶级斗争。‘经济派’就这样逐渐变成了自由主义的工人政治家。‘经济派’就这样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阶级斗争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发展到政治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的机构时,那才是充分发达的、‘全民族的’阶级斗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22~323页。

4.列宁论述了通过党在工人群众中灌输马克思主义,使工人运动从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从而担负起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第39页。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要参加工人阶级的一切自发斗争,参加工人为工作日、工资、劳动条件等问题而和资本家发生的一切冲突。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活动和工人的实际日常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工人理解这些问题,使工人注意到各种极严重的舞弊行为,帮助他们把他们向厂主提出的要求表述得更明确、更切实,提高工人对自身团结的认识,提高作为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大军的一部分的全体俄国工人对自己共同利益和共同事业的认识。”《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第27页。

5.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阶级,只有他们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列宁说:“在恩格斯以前有很多人描写过无产阶级的痛苦,并且一再提到必须帮助无产阶级。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55页。

6.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国际性的,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

列宁认为各国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国际性的。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一国的无产阶级把本国革命事业办好,这本身是对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贡献。但是只要国际资产阶级存在,就不能最后完成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列宁指出:“我们一向懂得并且不会忘记,我们的事业是国际的事业,因此在一切国家(包括最富有和最文明的国家)的革命还没有完成以前,我们的胜利只是一半,也许一半还不到。”《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第3页。故此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26页。去完成无产阶级肩负的共同使命。

7.列宁实践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并进行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实践。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战争的历史背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一国胜利理论”牢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列宁在1915年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没有无产阶级这一被压迫阶级的专政,便不可能消灭阶级。没有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各落后国家的比较长期而顽强的斗争,便不可能有各民族在社会主义下的自由联合。”《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4页。在列宁理论指导下,俄国不仅完成了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而且在取得政权后,对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与时俱进和创造性运用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乃至江泽民等从总体上说,他们的历史使命都是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问题。”倪大奇:《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第257页。

毛泽东在其一生中,进行了三次伟大的探索。“第一次,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又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努力。”沈宝祥:《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第50页。1948年,毛泽东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316页。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7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直接目标,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44页。的历史使命。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之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使命学说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结果。

在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进行了艰难探索,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其实质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使社会生产力较快地向前发展。但在实践中犯了“左”倾错误,表现在: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企图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主张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实行彻底的平均主义;企图超越社会主义阶段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和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向何处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希望,以其宽阔的眼界,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略,担负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引导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历史新时期。

邓小平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坚持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301页。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告诫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79页。并说“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37页。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把发展生产力看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73页。

夺取政权建成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从政治上获得解放,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富裕、幸福,是使无产阶级从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实践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但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法,而是通过经济的方法,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16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16页。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74页。,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勾画邓小平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16页。他还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37页。由此说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的需要。

江泽民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阵地,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阵地,核心是要建设好中国共产党,只有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又与时俱进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才能完成建成社会主义,最终完成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为此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坚持和发展。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只有建设和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才能走向中级阶段,进而走向高级阶段,为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乃至走向共产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党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走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肩负起自己的崇高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坚持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具体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人民出版社,2005,第76、82页。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成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第273页。又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第271页。

由此可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并结合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并创造性地具体化、国情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从神圣理论殿堂,时代化、国情化、通俗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目标,它昭示共产党人,牢记使命,肩负责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本文原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