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原理及其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使命的规律性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深入挖掘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原理,系统论述这一理论的丰富发展,从而搞清楚哪些是原理,哪些是对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切实解决现实中的理论错位指导和越位指导问题,用发展的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原理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工人阶级要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新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从1847年起就坚持这种立场。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政党,而且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列,起先锋战士的作用,“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最觉悟、最先进、最坚决的部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参加共产党,而只有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才能参加。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还规定了党的斗争策略,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共产党的政策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要善于运用暴力手段和和平手段,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20多年的建党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主要内容如下。
1.列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论述
列宁说:“从《共产党宣言》开始,整个现代社会主义所依据的无可怀疑的真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唯一真正革命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列宁认为,我们是阶级的党,工人阶级都应当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行动,都应当尽量紧密地靠近我们党。但是,不能把党同阶级等量齐观,抹杀党同阶级的区别。如果“忘记先进部队和倾向于它的所有群众之间的区别,忘记先进部队的经常责任是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的水平,那只是欺骗自己,无视我们的巨大任务,缩小这些任务。抹杀靠近党的分子和加入党的分子之间的区别,抹杀自觉、积极的分子和帮助党的分子之间的区别,正是这种无视和遗忘的表现。”
2.列宁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思想统一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党全部活动的指南。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僵死不变的教条而生搬硬套。
3.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思想
列宁认为,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竞争所分散,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总是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列宁还说:“第一是集中制思想,它从原则上确定了解决所有局部的和细节性的组织问题的方法。”
4.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与斗争的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和团结,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宁特别重视党的统一和团结。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同反对派的斗争中进一步阐述了开展党内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他指出,执政党只有保持集中和统一,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团结统一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团结统一的基础,只有自己团结成为战斗的整体,才能团结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防止资本家地主的政权和私有制的复辟;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同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
5.列宁阐述了正确处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相互关系
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否定革命领袖作用的错误观点,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总结了阶级斗争的经验,阐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无产阶级要完成解放全人类和最终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代表人民利益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自己的伟大领袖。“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在强调领袖在争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又指出领袖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群众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为群众所公认的。而且领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领袖是人不是神。列宁说:“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不是英雄,而是普通的人。他们犯了错误。党就去纠正这些错误。德国工人党甚至纠正过像倍倍尔这样伟大的领袖所犯的机会主义错误。”列宁强调,要是党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种称号。
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原理的与时俱进和创造性运用
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和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原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党建理论的贡献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在深入研究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光辉思想。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的工作更是长期在农村,党的队伍的壮大主要靠吸收革命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入党。与此同时,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党内,使党内思想上出现不纯的现象,为了保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第一次指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任务。指出:“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因此,“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员首先要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但是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促进其无产阶级化。毛泽东认为整风运动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有效形式。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原则。
2.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在实践中,任何政党,都不能不进行政治建设。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十八年来,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毛泽东精辟论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一,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是党的最高目标和历史使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决定着党和行动的总方向,决定着党的建设。其二,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其三,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助于党的建设的加强。其四,党的政治路线为党的组织路线和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3.实行民主集中制,调动全党的积极性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发挥全党积极性和巩固发展党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我们党的建设,赋予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更新、更深刻的内容。其一,毛泽东深刻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指出:“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民主集中制作了进一步阐释,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后来,他进一步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其二,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党内生活,把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联系起来。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就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他指出:“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既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其三,毛泽东把民主集中制运用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指出要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团结全党。毛泽东说:“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又把民主集中制运用于整个国家,推广到更广阔的范围,提出在我们党和国家中造成这样一个目标,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4.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党建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毛泽东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开创性贡献。其一,毛泽东论述了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需要。其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最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其二,毛泽东论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反复地教育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和巩固。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择其重点如下。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全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党恢复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并强调用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对全党的教育,使党在思想建设上有了新的发展。邓小平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他从开创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2.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邓小平在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党的制度建设作了深刻的阐述。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还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党的自身建设历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党的制度区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强调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健全党内各项制度。
3.坚持“四化”标准,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重要讲话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强调,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认为这是解决组织路线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选好接班人是关系到全局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他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同时,选拔年轻干部,既要坚持台阶论,又要搭“轻便的梯子”。
4.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整顿党的作风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到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提醒全党同志务必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1989年他又告诫全党“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邓小平高度重视反腐败,提出了确实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其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其二,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其三,坚持从严治党治政的方针,严格执行纪律,对腐败现象决不能有丝毫手软。其四,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及时严惩各种腐败行为,又要把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依靠法制。其五,既要充分发挥纪检检察机关的作用,又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六,既要打好阶段性战役,又要坚持长期作战。
(三)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贡献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新的实际出发,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十五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2.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然而,在我们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她还必须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组织。这是由党的先进性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及我们党的党员既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的情况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决定的。
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实践,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江泽民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又说:“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说:“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理史上是一次新的伟大创新,是指导我们今天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行动指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党建体系。三者之间辩证统一,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只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为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也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保障。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二,“三个代表”从新的高度全面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讲到党的先进性,一般只强调政治标准,即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同时也讲到经济标准,即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唯独没有文化标准。江泽民首次将先进文化的因素正式列为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更加成熟,党的先进性内涵更加丰富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全世界而言,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我们党站在时代的前沿,因而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正式确定为党的先进性的主要标准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其三,“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结我党85年的工程,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上就是要当好“三个代表”;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根本上也就在“三个代表”;党的一切活动,事业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在于“三个代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指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原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