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黑洞:创新融资疯狂的背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货币之前

在农业革命之前,也就是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时期,人们,或者说智人,尽管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小的部族聚落,但是被称为“狩猎采集者”的他们还完全没有关于“货币”的概念。每个部落、每户人家,甚至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一双鞋,需要去寻找一种适合的材料裁成鞋底,需要针(如果他们也称之为“针”的话)来将鞋底和鞋面缝制在一起,而针也还得自己来制作或采集。就是因为这样的生产模式,也许有的人整整一年的闲暇时光都会耗费在制作一双鞋上面,还可能无法完成。在这一时期,每个部族的一切需求都是自给自足的,尽管可能由于不同的部族成员有着各自擅长的事项而存在着“专人专事”的情况,但这也是依靠“刷脸”,即部落成员之间的熟悉来形成人情义务而维系着这一模式的存在的。例如甲擅长捕鱼,每天都能捕捞五条鱼,所以他总是在吃鱼;乙擅长打猎,每天都能捕到山林野物,那么他每顿饭餐桌上都摆满了各类野味。但若总是这样吃,终究会腻,甲想吃野味,乙想吃鱼,二者一拍即合,都拿出自己收获的一部分来交换,丰富自己的餐桌,两全其美。没过多久,甲乙又都有了想吃蔬菜水果的想法,恰好丙特别擅长采集蔬菜水果,于是他们的交换圈子里又多了丙。同样,甲、乙、丙还需要衣物,需要祭祀,需要很多很多,于是就有了丁、戊、己,等等,整个部落依靠着这样的人情交换形成一个小小的经济体,每个人都知道想吃鱼要找甲、想吃菜就寻丙。而通常大多数时候,拿走甲的一尾鱼也并不必然需要拿出相应的等价物来交换,因为在这样的小部落里每个人都总是会有被需要的时候,今天无偿拿走的这条鱼的代价也许就是在某天帮甲做一次祭祀仪式这么简单,根本不需要也没有金钱系统产生的契机。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的聚集地开始紧紧依靠着小麦种植地而发展,不同的群落尽管可能遍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依然没有突破农业革命前的那种小而紧密的聚集模式。以自给自足为基础,靠互相帮助来完善的小型经济体的模式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的大多数需求仍然靠自己来实现。与此同时,他们还知道村落里的哪个人擅长做什么,如果有什么需求,找他就好。这样的经济体依赖于各个独立的村落形成,由于村落自身的规模较小,也就因此限制了经济体的规模,“专业化”“职业化”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成长的土壤。

直至交通运输途径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聚落规模的增长,城镇、城市在不断形成,人口规模也在随之增长,每个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相对于之前的小村落来说岂止强了数倍,而在这样的聚落内生活,还想再依靠“刷脸”来满足个人的生活所需恐怕就有了不小的难度。毕竟按照150定律,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对于一个村落来说,150人当然算是个比较适当的人口数,而哪怕是最小的城镇,人口总数恐怕都在150的十倍、百倍以上了。这样一来,无论对谁来说,要与整个城镇的人都有社会交往,是难以实现的。那么从原始部族一直延续下来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模式必然就得产生相应的变化,专业化的变革就此产生。

一个人专精于自己擅长的事就可以养活自己,这是专业化最为通俗的表述。曾经那个擅长捕鱼的甲如今每天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去做的事就是捕鱼,捕来的鱼可能自己一条不留,而是统统用来换取其他日常所需,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以用鱼作为筹码换得,至此,甲就从当初那个仅仅擅长捕鱼,会用每天获得的多余的鱼来偶尔换换口味的人,变成了一位渔夫,打鱼就是他的生计所在。每个人只需要做自己最为擅长的事就可以满足自己生存所需的一切,这在原始部族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专业化的产业不仅带来了物质生产效率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谁来决定我的东西价值几何?不同物品之间的交换关系到底应该怎么确定?

举个例子,还是甲,有这么一天,他想买一条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的船来方便打鱼,找好船匠选好心仪的新船之后,却被告知船匠并不想吃鱼,而且支付船资到底应该需要多少条鱼,船匠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昨天那个卖首饰的用三条项链换了他的一条船,前天那个卖玉米的则留下来半屋子的玉米,那么今天这个渔夫该用多少鱼来换才合适呢?那怎么办?以物易物的局限性在此显露无遗。如果为了商品的流转无碍,那么每个人就得记住市面上所有物品的兑换价值,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一个大工程,更不用说今天记住的兑换率可能明天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又得重新记一次。而且如果来与自己交换商品的人拿出的“筹码”恰好是自己不想要的,这笔交易显然就不可能成交。

要解决此类局限性,必须要解决的是找到这么一类东西,这类东西必须人人想要,而且物物可换。“人人想要”保证了它可以为所有人接受,“物物可换”则是“人人想要”的必然延伸。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这样的一类东西并不容易,毕竟人各自有好恶,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需求目标,因此要在现实社会找出这么一种既存的物质几乎不可能。而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大多数社会都选择了不从现实出发,而是从概念上着手,创造性地产生了“金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