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插画创作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蝉》的创作

本节以蝉为例,蝉又称知了,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于黄昏或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成蝉的存活时间仅一个月,其中,雄蝉在盛夏时分高声鸣叫,饮食树汁。虽然蝉在民间并不讨喜,但其独特的生存过程却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古诗词曲常见的意象之一,比如唐代虞世南的《蝉》。

2.1.1 绘前分析

在绘制情境设定方面可根据具体的绘制对象—蝉,一般选择其最有特点的代表性场景绘制,如幼蝉破土而出、蜕皮羽化或雄蝉高声鸣叫的场景。此处选择雄蝉爬在树叶上鸣叫的场景,光线设定为左上方斜光,重点表现其浓郁色彩和质感、光感。蝉的基本结构如图2-1。蝉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可以简单概括为嵌套式结构,因此在绘制时应注意结构之间的穿插连接。刻画翅膀的半透明感有两种选择,既可以通过笔触塑造刻画其细节以显示其半透明感,也可以在塑造之后降低图层透明度以显示其半透明感。本案例选用第一种方式。

图2-1 蝉的结构图

图层方面,至少应分为背景层(背景环境)、中景层(树枝或树叶)和近景层(主体物蝉),每一层还可根据各人绘制习惯进行细分,最终分层数量和图层顺序要根据具体绘制情况而定,合理的图层分布有利于数字插画创作过程中的快速调整。

工具方面,主要使用柔边圆笔刷(图2-2)并降低笔刷的透明度、流量有利于笔触融合。后期绘制时可选择具有颗粒感的笔刷以增强其质感。绘制过程中须开启流量和不透明度的压力控制按钮(本案例所有绘制过程都须开启画笔压力控制按钮)。

Tips 小提示

点击笔刷预设面板右上角的设置图标,在展开的菜单中内置了六种笔刷显示的方式,分别是仅文本、小缩略图、大缩略图、描边缩览图、大列表、小列表,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习惯设置笔刷的显示(图2-2)。

图2-2 笔刷显示的不同方式

2.1.2 确定技法—直接绘制法

根据绘前分析,直接绘制的方式更加适合本案例。所谓直接绘制法是一种比较笼统的称呼,在数字插画创作中指的是直接使用手绘板和手绘笔配合电脑绘制,不直接使用或少量使用素材的方法。直接绘制法的优点是绘制效果简单直观,但是对作者的美术基础有一定的要求。

2.1.3 画布起稿

①执行菜单栏“文件”>“新建”(快捷键Ctrl+N),新建一个画布,将文件名称命名为“蝉”,选择国际标准纸张、A4(图2-3),然后将画布旋转90度(菜单栏“图像”>“图像旋转”>“90度”)。

图2-3 新建图层

②在图层面板新建图层并命名为“线稿”层,选择画笔工具中的柔边圆笔刷,设置笔刷大小为20像素、不透明度为100%、流量为20%,点选压力控制按钮后,在线稿层使用纯黑色起稿绘制线稿(图2-4)。

图2-4 绘制线稿

Tips 小提示

常见的起稿方式有:①先画详细的线稿再分层着色;②快速起草稿再大面积铺设基础色;③先快速铺设黑白灰关系和光源,完成素描大关系,再执行菜单栏“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勾选“着色”按钮调整出基础颜色后再分层上色,等等。上色时既可以直接在线稿层上色,也可以新建图层分层上色。起稿上色方式因人而异、因绘画习惯而异。

2.1.4 铺设底色

①完成线稿后,使用油漆桶工具将背景图层填充深绿色(R:23、G:37、B:12)作为底色(图2-5),然后复制线稿层,隐藏原来的线稿作为备份,将新复制的线稿层重命名为“底色-蝉”,在此图层绘制蝉的基础色(图2-6)。

图2-5 填充底色

图2-6 分层上色

②在图层面板新建图层并命名为“底色-树叶”和“底色-翅膀”,合理放置图层顺序,在“底色-蝉”图层开始绘制蝉的基础颜色。

选择柔边圆笔刷,设置不透明度为100%,流量为19%,点选压力控制按钮,使用纯黑色并选择画面左侧的眼睛开始绘制。眼睛的高光使用白色绘制,反光则拾取背景色绘制。绘制时注意高光和反光的形状取决于眼睛形状的起伏(图2-7)。

图2-7 眼睛基础塑造

Tips 小提示

在画笔工具模式下按住键盘Alt键,笔刷自动切换到颜色拾取器工具,鼠标左键点选所要拾取的颜色即可快速将颜色面板的颜色切换到所选颜色。此功能在油漆桶工具模式下同样适用。

③在“底色-蝉”图层绘制蝉的固有色(主要是R:75、G:29、B:4和R:149、G:126、B:32),在“底色-树叶”图层绘制树叶亮部的固有色(R:13、G:105、B:10)(图2-8)。

图2-8 固有色RGB数值

Tips 小提示

固有色的绘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颜色面板选择确定RGB数值的颜色,第二种是按住Alt键使用吸管工具拾取颜色过渡。绘制时以两种方式交替使用为宜。

④继续铺设底色,依然选择从眼睛部位开始绘制,第二遍铺设底色时不仅需要考虑颜色的准确性和审美要求,也要注意形色合一,用色遵循结构关系,以符合画面明暗关系(图2-9)。

图2-9 铺设眼睛底色

画面基础色绘制完成后,蝉的体积感、蝉与树叶的关系已经基本确定,目前画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画面笔触太过明显,二是画面整体偏暗(图2-10)。

图2-10 铺设底色

2.1.5 基础塑造

①分别新建“塑造-蝉”“塑造-树叶”图层并合理放置其位置(图2-11)。

图2-11 新建塑造图层

Tips 小提示

新建图层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执行菜单栏“图层”>“新建”>“图层”(快捷键Ctrl+Shift+N),在弹出面板名称处重命名(图2-12);第二种是直接在图层面板点击新建图层按钮(图2-11红框处),然后双击名称重命名(图2-13)。以上两种方式都会在当前选择图层上方新建图层,然后使用移动工具将图层拖拽到所需位置。

图2-12 新建图层

图2-13 新建图层

②从蝉的颈部开始进行局部刻画,提亮画面(R:219、G:118、B:118和R:207、G:137、B:60),此时依然使用选择RGB数值颜色与吸管工具拾取颜色相结合的方法(图2-14),塑造时可适当降低画笔流量,以利于笔触融合。

图2-14 局部塑造

③从局部开始进行基础塑造,新建图层并命名为“塑造-翅膀”图层(图2-15~图2-19)。

图2-15 基础塑造一

图2-16 基础塑造二

图2-17 基础塑造三

图2-18 基础塑造四

图2-19 基础塑造五

④继续进行第二遍基础塑造,通过本次塑造基本建立画面整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同时对结构的穿插衔接做更细致的推敲,塑造的同时对整体画面提亮(图2-20~图2-22)。

图2-20 第二遍基础塑造一

图2-21 第二遍基础塑造二

图2-22 第二遍基础塑造三

⑤底色层(图2-23)与塑造层(图2-24)对比。

图2-23 底色层显示

图2-24 塑造层显示

2.1.6 深入刻画

①分别新建“深入-蝉”“深入-树叶”“深入-翅膀”图层并合理放置其位置(图2-25)。

图2-25 新建深入图层

②从局部开始进行第一遍深入刻画,以眼睛为例,首先对眼睛的高光形状、明度进行强化,使其更锐利,然后刻画眼睛的反光,并刻画眼睛与眼眶的嵌套关系及眼眶周边的结构层次(图2-26)。

图2-26 深入刻画眼睛

③第一遍深入刻画完成后的各图层内容如下(图2-27~图2-35),通过分层内容可知,各层级逐渐深入,并通过局部刻画、细化结构关系、亮部提亮、暗部刻画反光、丰富画面色彩关系等步骤最终呈现出本次深入刻画效果。

图2-27 底色层–蝉

图2-28 塑造层–蝉

图2-29 深入层–蝉

图2-30 底色层–树叶

图2-31 塑造层–树叶

图2-32 深入层–树叶

图2-33 底色层–翅膀

图2-34 塑造层–翅膀

图2-35 深入层–翅膀

通过图层叠加效果对比可见,第一遍深入刻画将画面细节绘制较为充分,不但将蝉的身体部分的复杂图案、颜色加以刻画,还将蝉的各个腿足进行刻画,将其反光、高光深入描绘。翅膀部分重点刻画了翅膀的基本纹路和小翅部分。另外对蝉与树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刻画,如投影的处理、叶子损坏部分的刻画等(图2-36)。

图2-36 深入刻画前后对比

④通过分别新建“深入2-蝉”“深入2-树叶”图层进行刻画,并对“深入-翅膀”图层进行再次深入刻画(图2-37)。

图2-37 第二遍深入刻画

由再次深入刻画的效果可见,画面细节已经十分充分,无论是蝉背部的纹理、图案,还是蝉腿部的硬刺、绒毛,以及树叶的破损、投影的虚实关系、叶子脉络的刻画,都比较完善。整体上,画面基本的虚实关系尚可,还有继续处理的空间(图2-38)。

图2-38 深入刻画完成

⑤质感刻画。质感刻画可以简单概括为为每一部分分别新建质感图层,然后使用有颗粒感的笔刷绘制画面表层的颗粒质感。

表层颗粒感是写实绘画比较常见的绘制内容,这主要是由写实物体表面的凹凸、皮肤毛孔的分布、杂色杂点的存在、空气灰尘的阻隔、光线的折射等原因造成的。绘制表层颗粒感可以选择外置笔刷,也可选择系统自带笔刷。本案例使用的是系统自带的笔刷,主要使用的是“喷枪硬边低密度粒状”笔刷,通过修改画笔设置,实现想要的效果(图2-39)。

图2-39 笔刷选择

在画笔工具模式下点击画笔设置面板,勾选散布选项,相关设置如图2-40所示。

图2-40 画笔设置

质感层绘制的基本方法是选取各部位最亮的颜色和较重的颜色交替绘制表层,制造颗粒感。质感层绘制完成后需注意画面的虚实对比,重点绘制亮部和明暗交界线前后,暗部少画或画完使用模糊工具模糊。各部位对比如图2-41~图2-43所示。

图2-41 质感绘制一

图2-42 质感绘制二

图2-43 质感绘制三

质感图层绘制完成效果如图2-44所示。

图2-44 质感绘制完成

⑥图层整理。在质感图层绘制完成后,图层面板已经累加到十几个图层,此时应对图层进行分组整理,以便管理(图2-45)。

图2-45 图层整理

Tips 小提示

新建图层组有三种方法,一是执行菜单栏“图层”>“新建”>“组”(图2-46);二是点选图层面板的“新建组”图标(图2-47);三是在图层面板按键盘Ctrl键点选若干图层,再按快捷键Ctrl+G,快速将所选图层放置到新建组中。

图2-46 新建图层组方法一

图2-47 新建图层组方法二

2.1.7 作品完成

本步骤的思路是先执行盖印可见图层,再对新的盖印图层进行虚实关系处理和画面整体效果调节。

①在执行盖印图层之前,对背景层画面的四个角简单加重(柔边圆笔刷,不透明度100%、流量13%、大小1848像素,R:9、G:15、B:5),形成一定的空间纵深感,使得视觉中心更加集中。然后,执行盖印可见图层(图2-48),把所有图层拼合后的效果变成一个图层,但是保留了之前的所有图层。

图2-48 盖印图层

Tips 小提示

执行快捷键Ctrl+Alt+Shift+E盖印所有可见图层;执行Ctrl+Alt+E盖印所选图层。盖印图层的优点是既可以很方便地对画面整体进行调整,又不破坏原有分图层。

②使用模糊工具对画面暗部进行模糊,再使用光圈模糊(菜单栏“滤镜”>“模糊”>“光圈模糊”)处理画面,强化虚实效果,增强画面感(图2-49)。

图2-49 光圈模糊

③绘制完成(图2-50~图2-55)。

图2-50 局部细节一

图2-51 局部细节二

图2-52 局部细节三

图2-53 局部细节四

图2-54 局部细节五

图2-55 作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