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与特色城市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试论许昌的城市文化定位

李立新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果说建筑道路等硬件设施是一个城市的骨肉血脉,那么历史文化便是这个城市的精神灵魂。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哪里?城市之间的竞争最后比拼的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答案应该是文化,经济发展总有一定的局限,而文化却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拥有无限的发展创意空间。所以,文化定位对于城市的长远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论及许昌市的文化定位,当为三国文化莫属,三国曹魏文化是许昌的城市灵魂所系、文脉所维。

一 三国文化的内涵与当代影响

何为三国文化?胡世厚先生在《三国文化概览》一书的“前言”中说:“所谓三国文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文化;一是指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作品问世后在中国人民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三国文化概览》所说的三国文化是指前者,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胡世厚:《三国文化概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沈伯俊先生在《三国漫话》一书的“结语”中把“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做了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第一层次是狭义观,指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层次是扩展观,指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第三层次是广义观,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沈伯俊:《三国漫话·“三国文化”概念初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治到乱,又由乱到治的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在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书和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的记录和传播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璀璨最广为人知的一段华章,可以说三国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貌的形成和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三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后世由《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元素的总和。三国文化是一座崔巍的宝山,既包括有关三国的史籍、小说、戏曲、评书、神话传说,也包括涉及三国文化的遗存,以及当代三国题材的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电影、游戏产品等等。三国文化在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三国文化充满了变革与创新、智慧与勇敢、忠义与伦理等内涵,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彰显地方文化魅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国文化在历史上曾借助各种话本、说唱、戏剧等文学形式得到广泛传播,三国人物典故在国内可以说妇孺皆知,甚至远播日、韩,以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诸国,在整个汉文化圈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引起巨大轰动,掀起了三国文化的热潮。2006年,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品三国”节目,获得巨大成功,对三国文化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新三国》《见龙卸甲》《赤壁》《关云长》《铜雀台》等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以《Q版三国》《大话三国》《爆笑三国》等为代表的各种动漫作品相继推出;日本开发的游戏《三国志》甚为流行,中国创作的《烽火三国》网络游戏大行其道,都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市纷纷成立《三国演义》研究会、三国文化研究会,并召开一系列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安徽亳州、山西运城、山东莒南、河南许昌等地也纷纷举办三国文化节会,积极开发当地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时至今日,三国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依旧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二 三国文化应是许昌市的文化定位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汉魏故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蜡梅文化之乡,被称为魏都、钧都、花都,而尤以三国文化最具影响力。许昌确定城市文化定位,应首推三国文化。

(一)“许昌”得名于三国曹魏

许昌因上古高士许由率众牧耕于此,而称许地。西周初,周成王封太岳伯夷后裔吕丁于许地,史称“许国”。秦汉时为颍川郡下许县。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刘协都许,遂称“许都”。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立魏,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昌基于许”,遂改“许都”为“许昌”,成为洛阳、长安、许昌、谯、邺魏五都之一。

(二)许昌有关三国的历史记载和传说汗牛充栋

曹操雄踞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内兴文学,广揽人才,治军理民,屯田积谷;外定武功,东征西讨、克平群雄、抗击吴蜀,为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许昌也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曹七子”创立了“建安文学”,在诗词、歌赋、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建安风骨”,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多彩篇章。同时还有神医华佗的建安医学,科学家马钧的“龙骨水车”“指南车”“织锦机”,代表着当时医学和科技的最高水平。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由此可以得窥许昌当年的繁华景象。曹操以一代政治家的胸襟,广揽天下贤士,身边谋士群集、猛将如云,仅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在《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51回共计172次涉及许昌。所以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三)许昌至今存留的三国文化遗存遍布境内

曹操自公元196年迎汉献帝于许都,到公元220年去世,在许昌经营25年之久,这25年是曹操纵横捭阖建立盖世伟业的25年,曹魏政权在许昌留下了众多的三国文化遗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0余处三国文化遗存,许昌市有80处之多。作为曹魏故都,许昌市拥有许都故城遗址、曹丞相府、受禅台、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铜雀台、毓秀台、射鹿台、张飞庙、运粮河、曹操割发代首处、张潘故里、张辽城、司马城、永始台、华佗墓、愍帝陵、伏皇后墓、董贵人墓、张潘二妃墓、八龙冢、王允墓、马腾墓、曹彰墓、郗虑墓、徐晃墓、夏侯渊墓、夏侯惇墓、毛玠墓、贾诩墓、徐庶之母墓等著名三国历史遗存,如此众多的三国遗存均为真迹,在全国三国文化景区中独一无二。还有许多三国遗物弥足珍贵,如记录汉魏政权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等。除此之外,许昌境内还出土有大量的汉画像石、汉砖汉瓦、汉代铜器钱币等汉魏之际的文物。

(四)许昌市有关三国的民俗文化俯拾皆是

一是许昌民间关于三国文化的传说故事遍布乡里,代代传颂。与《三国演义》“抑曹尊刘”笔法不同,许昌当地的传说认为曹操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本事无人能及。二是现存很多地名出自三国典故。比如,鄢陵县的“议台”村,相传是当年曹操聚集群臣议事之所;鄢陵县的“马栏”村,相传是当年曹操牧马之地;魏都区的“碾上”村,相传是曹军碾米场地;许昌县的“呼佗”村,原名“哭佗”村,乃因纪念神医华佗而得名。三是三国民俗文化已经渗透到许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许昌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五)许昌曹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

博大精深的三国文化以曹魏文化为核心,许昌可视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许昌的曹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正是由于集政治巨人、军事巨人、文化巨人于一身的曹操,以许都为根据地,唯才是举,集合了当时最聪明的一批人,与吴、蜀斗智斗勇,才形成了三国时期波澜诡谲的智慧大碰撞,形成了魅力无穷的三国文化。所以毛泽东最欣赏的人是曹操,他曾告诫儿女们:读中国,必读三国;读三国,必读曹操。许昌正是曹操建功立业的地方,因丰厚的曹魏文化在全国独领风骚。1994年国家推出14条“中国文物古迹游”专线,许昌被列为“三国战略线”重要城市。河南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仅20个,许昌就占14个。

三 许昌市开发三国文化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许昌市在传承与弘扬三国文化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研究工作

许昌先后成立研究三国文化的民间社团组织,如“三国文化研究会”“建安文学研究会”和“关公文化协会”等;召开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许昌建都1800年暨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会;出版了《许昌三国大观》《三国菜谱》《智慧三国》等一批三国文化图书。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宣传三国文化方面,连续举办了10届以“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为主题的三国文化周;先后与中央电视台《纵横三国》《古今三国》《三国故地行》等专栏和剧组联合摄制了有关许昌三国文化的电视节目;创办了“关公网”等相关网站;连续多年举办许昌三国文化专题邮票首发式。

3.大力发展三国文化旅游业

许昌重建曹丞相府,新建“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大型主题公园“曹魏三国苑”、华佗康体养生园等。总投资48亿元,占地1500亩的“许昌魏都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它将成为许昌市新的文化地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许昌与国内发达的三国文化片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自身丰厚的三国文化资源相比仍然任重而道远,许昌市在三国文化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用力分散,难以形成突破

一方面大的发展思路不聚焦,什么都想抓,什么都不突出。2002年,许昌市委、市政府确立许昌“以东部生态旅游为基础,以中部三国旅游为底蕴,以西部钧瓷旅游为特色”的大旅游发展思路;2007年,许昌确立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发展目标。2002年许昌市确立发展旅游的三个主题是花木文化、三国文化和钧瓷文化;2007年许昌三个文化主题未变,只是把三国文化放在首位。其实主题多了就等于没有主题,分散用力难以形成突破。另一方面在三国文化开发本身方面不够明确。许昌开发三国文化应该聚焦曹魏文化,因为这是许昌的优势文化资源所在。但是许昌知名的成熟景点灞陵桥和春秋楼突出的是关公忠义文化,其实这两个景点也可以表达曹操的恢弘气度和求贤若渴。再比如许昌第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的主题定为“汉风·水韵”,给人以模糊混乱的概念,没有突出曹魏文化。

2.办法单一,成效不明显

许昌对三国文化的开发,目前还仅仅局限于文化旅游领域,在文化遗址和景点保护与修复,三国文化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一方面还没形成反映三国曹魏文化的核心吸引物,丰厚的三国文化内涵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另一方面也没有形成产业链,比如许昌市主导开发的以三国文化为内容的影视剧、动漫产品、网络游戏以及衍生产品等还是空白,良性发展态势没有形成。

3.自说自话,缺乏与省内外同质文化互动

一是许昌市域内的三国文化资源各自零敲碎打,缺乏统一规划和互动;二是与本省和省外的三国文化景区缺乏互动;三是对于在日韩、东南亚和海外华人中有广泛影响的三国文化,许昌缺乏主动对外宣传和营销,以探访三国文化为目的的“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并未在国际上叫响,海外游客稀少。

四 对策与建议

城市文化定位对于城市文化开发至关重要,三国曹魏文化作为许昌市文化定位的不二之选,对于增强许昌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聚焦三国文化,凸显城市文化定位

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文化积淀丰厚,钧瓷文化和花木文化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就全局性和独特性而言,许昌市的文化定位还是应该聚焦于三国曹魏文化。这方面有成功的范例,比如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文化积淀不可谓不丰厚,但西安紧紧抓住大唐文化,把大唐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定位,围绕大唐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完成了一个个成功的文化开发案例,比如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大雁塔景区等等,使西安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走在全国前列。再比如开封,是七朝古都,但是开封把大宋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定位,开发了清明上河园、小宋城、大宋东京梦华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许昌市应该大胆取舍,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聚焦于三国曹魏文化,牢牢把握这一文化定位,围绕曹魏文化做文章,规划项目,打造叫响全国乃至全球的三国曹魏文化品牌。

(二)多策并举,形成立体开发态势

从三国曹魏文化这一城市文化定位出发,多策并举,努力把许昌打造成为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三国文化展示基地、三国文化产业创新平台。

1.打造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依托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省市三国文化研究会等相关社会团体,组建三国文化研究院,为许昌的三国文化研究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召开系列三国文化高端论坛、研讨会,继续邀请名家莅临许昌开讲座、交流研讨。举全市之力搜集三国文化特别是曹魏文化相关研究资料,形成三国文化研究资料收藏中心。由许昌市出资,在全国招标,网罗三国文化各个方面的顶级专家,策划出版以曹魏文化为核心的三国文化系列研究丛书。

2.打造三国文化展示基地

在社会上广泛征集、确定以三国曹魏文化为主题的市标、市徽、城市吉祥物,用三国曹魏文化元素装饰街道路灯、公交站、广场等公共设施和场所。依托市内现存三国文化遗存,筹建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再现场景,活化历史。筹建三国文化专题博物馆,以直观物态展示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打造许昌曹魏文化景点核心吸引物,抓住游客的眼球,打动游客的内心。营造浓厚的三国曹魏文化氛围,使人们真正把许昌和三国曹魏文化在意识里捆绑在一起。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用三国曹魏文化点亮许昌的灵魂之窗,用旅游盘活许昌独一无二的三国曹魏文化,把许昌打造成为三国文化展示基地,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

3.打造三国文化产业创新平台

大力发展三国曹魏文化内容产业,开发三国文化工艺美术纪念品、食品饮品、文创产品。围绕三国文化创作文学、影视、动漫、游戏、演艺作品;围绕三国传说和三国民俗,打造三国文化庙会。文化产业的核心在创意,基于许昌三国曹魏文化的丰厚积淀生发出的创意可以是无限的。在“互联网+”时代,许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大力发展三国文化动漫产业,按照漫画创作——图书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生产——音像制品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成熟产业链流程,带动广告、游戏、玩具、家居用品、服装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林燕:《中日两国动漫产业之比较——以三国文化为例》,《铜陵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力争把许昌打造成三国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平台。

(三)对接全省相关资源,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首先,对许昌市域各市、县(区)的三国文化资源及开发项目予以统筹规划,做到差异化互补,联动发展,避免同质竞争,相互内耗。其次,和省内的三国文化景区,诸如洛阳的关林,南阳的武侯祠,安阳的曹操墓,中牟的官渡古战场,焦作的竹林七贤遗迹等对接,互相输送客源,相互宣传,联动发展。最后,和省外的三国文化片区,诸如安徽亳州,四川成都,湖北襄阳、荆州,陕西汉中,山西运城,山东沂南等地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对接,联动发展,丰富、提升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拓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形成大三国文化旅游品牌。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