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我们周围的认同与分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韩国独立与反日、疏华民族主义的发展

一 解放后的仇日

日本投降后,韩国人可以自由表达反日情绪。殖民历史被写进了历史书,那些在殖民地时期仍然坚持民族气节的民族英雄的事迹得到传扬,那些作于日本殖民地时期的“伤痕文学”作品被认为表现了不灭的民族意识,时至今日仍被广泛流传。

1953年,日本趁朝鲜战争之机在韩日存在主权争议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上修建起了标志物,一名韩国青年自发购置武器登上独岛赶走了日本人。时至今日,韩国与日本围绕独岛的领土争端一直刺激着韩国人的反日情绪。韩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独岛是我们的领土”的教育,学唱“独岛是我们的领土”的歌,学生们假期里经常去独岛旅行,每当日本人尝试寻求独岛主权,韩国社会都会做出激烈反应。除了领土争端外,日本不反省其侵略行为的做法也一直刺激着韩国人的仇日情绪,韩国人从未停止过谴责日本错误的历史观。

韩国的仇日情绪成为韩日关系发展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障碍。朝鲜战争后,韩日两国尽管同为美国的盟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但1965年与日本建交时,韩国还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对运动。今天,在日本殖民时期学习过日语的韩国老人们仍不愿说日语,韩国最著名的大学首尔大学里不设日语系,韩国人不唱日语歌,很少进口日本的影视作品,经常发起抵制日化的运动。

二 冷战时期的疏华、贬华潮流

朝鲜半岛在解放后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这使其无法进一步塑造民族自主性。美国为了管理方便,沿用了殖民地时期朝鲜上层中的亲日分子,也妨碍了韩国人对亲日分子的肃清。韩国当时的社会氛围是赶快忘记悲惨的历史,学习美国并向现代化迈进。知识阶层把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历史都作为批判的对象,其新的文明差序格局变成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韩国与中国。大韩民国宣布成立后,政府进一步主导了文化领域里的“去汉化”。1948年8月5日,大韩民国召开第一次国会,就提出要使用“檀君纪年”,将传说中“檀君”诞生的公元前2333年定为檀纪元年。在此之后,韩国又把传说中檀君诞生的10月3日作为“开天节”。学校里进一步推广韩语教育,韩国的政府文件与报纸等都改用韩语。

除了塑造民族意识之外,也是出于冷战格局的需求,韩国不断地进行“贬华”。随着中韩交流日益增多,韩国人虽然认识出现变化,但他们仍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更加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