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发展环境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专业产品区发展模式与竞争力研究”是本课题组在2003年获得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之一。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05年,作为Fulbright学者到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访问一年,回来后,重新组织人力,投入研究,并于2007年底完成了这个项目,且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但是,按照教育部基地项目的合约要求,完成的项目书稿需要经过评审后才能出版。显然,已出版的书稿已不能作为完成的项目成果了,只能重新组织力量,展开研究。重新研究的要求是,题目要与合约的要求相一致,但是,内容至少在70%以上与原有的研究成果不相同。应该说,这种阴差阳错又提供了持续研究珠三角地区发展模式的一个机会。在我们重新组织力量、寻求新的视角对这个课题展开研究时,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立足于国家需要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实际,不仅提出了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指导原则、目标定位、建设思路与实施措施,也确定了珠江东岸与西岸的不同发展路径、产业选择与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理解与实施这个纲领性文件就成为这几年来政府部门推进珠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工作重点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二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前一个方面看,这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协调、建设与改革的过程。协调是指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珠三角地区涵盖的9个城市之间在尊重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合作与发展;建设是指围绕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中心而细化的五个具体领域,包括了地区发展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等;改革是指在这五个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体制障碍,诸如产品、服务与要素跨地区流动所受到的体制限制等。就后一个方面来说,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与设备更新阶段,从全国来看,这个调整与更新也是珠三角地区先遇到的,因为在确立这种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模式中,珠三角地区比国内其他地区先走了一步,所以,在生产工艺、产品层次、技术水平与经营模式等方面遇到的与经济成长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矛盾与冲突也会比其他地区来得迫切,因而需要更新与变革的动力也会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实际上,在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启动了“双转移”战略“双转移”战略是产业转移战略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统称,指的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就地转型升级,也可以异地转移,异地转移是指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转移。而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这项《决定》已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在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质量目标,即争取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素质整体提高,就业结构整体优化。不过,随后发布的《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决定》中关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显然,无论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决定》,抑或是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纲要》,都表明了政府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的积极反应。换句话说,虽然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激励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这种激励的市场环境,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行为可能是随机的、发散的,有了这种激励的环境,企业会主动地调整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当然,政府做出的这种积极反应并不是一种替代市场的强制行为,而主要是基于调整相对价格而形成的市场环境。这种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体制环境会促使企业行为发生变化。

第二,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发端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以来,美国采取了持续宽松的货币供给政策,不断地降低贷款门槛。比如说,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向那些信用级别比较低、收入偏低或收入来源不稳定的、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人,甚至被戏称为“三无”(无工作、无收入、无资产)的个人或家庭发放按揭贷款。同时,也允许金融机构无限量地向美国联邦储备局(以下简称“美联储”)借款,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从而增大了通胀的压力。2004年中期以来,美联储开始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缓慢上升至5.25%,利率高了以后,房价就会下降,再融资获得的资金就少了。而且,融资成本也高了。这样,就使得大量贷款者无力还款,次级按揭贷款的逾期率不断上升,次贷危机随之爆发,并迅速地蔓延至整个债券市场,最终以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廉价被购,或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AIG被接管等为标志演变为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这场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少,对严重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国家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国家面临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不振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已明显抬头。此外,这次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世界经济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上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形成的以“新兴市场国家逐步成为全球主要制造基地”“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成为全球初级产品主要提供者”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也在各国的反思中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再有,在经济衰退中也孕育着世界科技的创新与突破,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都往往会伴生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强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各国抓紧调整发展战略和模式,对自身经济进行大调整大投入,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部需求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国际金融与经济环境有利时,它所获得的好处会比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的国家与地区更多一些;相反,当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不利时,它所遭受到的冲击也会比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要大一些。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下滑、工业企业效益的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失业率上升等。随着政府刺激计划和积极财政政策以及适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地走向了复苏,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意味着中国持续了30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已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扩大内需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首要任务。一年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更凸显了扩大内需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总之,对于经过了30年高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来说,无论是伴随着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以及环保压力所形成的各层次政府部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意识地推动,还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形成的一种倒逼机制,这都意味着曾经支撑珠三角地区快速成长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