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简短小结

马克思从来没有“热情地赞同黑格尔的一切片面的说法”,也不会怀着天真的、不加批判的信任献身于现成的科学而“昧着良心”地斥责自己的老师。马克思认为,一个哲学家由于这种或那种适应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表面上首尾不一贯的毛病,是可以理解的,他本人也许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他意识不到的,那就是:这种表面上的适应的可能性本身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他的原则本身不充分或者哲学家对自己的原则没有充分的理解。因此,如果一个哲学家确实适应了,那么他的学生们就应该根据他的内在的本质的意识来说明那个对于他本人具有一种外在的意识形式的东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4页。因此,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敏锐地抓住了黑格尔哲学中“最独特的精神的心血”的、最革命的、最具批判精神的因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上建立起来”。恩格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2~43页。正是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娴熟运用,马克思阐发和宣扬了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尽管此时他还是站在思辨哲学立场上来研究古希腊自然哲学,但他已经特别强调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青年马克思多次提到,仅仅把《博士论文》看作一部“联系整个希腊哲学来详细地分析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这三派哲学的相互关系”的更大著作的导论,1841年初到1842年初,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序言、新序言和正文的关于论文研究对象中都表达了这一愿望。比如,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序言中提道:“不妨把这篇论文仅仅看作是一部更大著作的先导,在那部著作中我将联系整个希腊思辨详细地阐述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这一组哲学。这篇论文在形式方面和其他方面的缺点在那里将被消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0~11页。希望将来有机会重新回到完成这一“大作”的工作上来,但是后来他始终未能完成任务。究其根本原因,与其说是马克思没有时间、抽不出空来,还不如说,在以后研究过程中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最终告别了自我意识哲学。值得一提的是,早年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文献的确蕴涵着许多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重要思想,“走近早期马克思”以挖掘、彰显这些思想实属必要。不过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走近”或“走进”不应当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走近”或“走进”,即所谓人道主义化的“贴近”或“跟进”,而应当是着眼于“反思”、立足于“批判”、倾心于“超越”早期马克思的“走近”或“走进”,即力图“链接”“串通”整个马克思哲学思想历程的“走近”或“走进”。

当然,《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远不是其新世界观的完成,但它却吹响了颠覆传统哲学的号角,拉开了走出思辨囚笼的序幕,成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