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纽约女性经济地位
作为一个世界城市,纽约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金融业、零售业、全球贸易、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传媒业、新兴技术行业、时尚行业、艺术产业等都十分发达,对于美国经济举足轻重。2011年纽约市都市生产总值1.28万亿美元,位居全美各城市第一,约占201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5.32万亿美元)的8.4 %。如果将纽约市的生产总值放到世界上与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相比,纽约市将排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巴西、意大利、印度、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之后,位居第14位。
纽约市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纽约市女性经济情况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国际大都会的妇女发展状况,并为北京妇女发展提供借鉴作用。本节将重点考察纽约市女性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和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等相关情况,结合纽约市国际性、多族裔、多移民的特点,分析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不同族裔女性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 纽约女性就业和收入情况
在就业方面,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三点:首先是通过分析纽约市女性的就业比率来看纽约市女性整体就业状况,其次将考察纽约市女性就业的行业分布来衡量该市女性就业结构,接着分析女性在技术管理领域中所处的状况以反映女性经济地位的高层次水平。在收入方面,结合纽约市多族裔、多移民的特点,分析不同族裔移民女性的收入水平以及和男性的收入差距。
(一)纽约市女性的就业情况
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9月纽约市的失业率为9.5%,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的7.8%,相较于同年8月的9.9%,经济形势显现出略有好转的迹象,但是与2011年9月的9.1%相比,2012年的就业形势明显劣于2011年(见表2-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纽约市的失业率就从5%左右上升到10%左右,到2009年11月经济才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进入2012年以来,纽约市的失业率就一直呈现上升趋势,7月、8月达到较高点,9月开始下降,从就业率的变化上可以看出纽约市2012年整体经济状况不佳,这给纽约市女性就业无疑带来了困难。
表2-1 纽约市、纽约州、美国失业率
结合2012年最新的纽约市女性就业数据,以及2007年至2011年等可参考数据,本节将从就业状况、行业分布、管理者比率等几方面对纽约市女性就业展开分析。
1.纽约市女性的就业状况概述
霍华德·萨缪尔中心2007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纽约市女性全职工作的比例为68.4%,兼职工作的比例为22.9%,失业率为8.6%,男性则分别为78.2%、14.5%和7.3%。女性的失业比率和兼职比率都高于纽约市男性的相应比率。根据该报告,2007年纽约市女性的失业率和兼职率均高于男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报告结果,还提供了不同族裔女性雇佣情况的对比信息,可以看出各类女性的全职雇佣比率都低于相应类别的男性全职雇佣比率,其中拉丁裔女性的全职雇佣率最低,仅为60.2%,而白种女性和亚洲裔女性的全职雇佣率高达71.3%和71.4%,这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所导致的结果(见图2-2)。
在兼职比率方面,女性的兼职比率基本都高于同类别的男性兼职比率,其中非洲裔女性的兼职比率最低,拉丁裔最高。拉丁裔女性在纽约市女性群体中是就业情况最差的族裔,考虑到拉丁裔移民的来源地、受教育程度,等等,她们的确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数年纽约市全市的失业率整体上升,女性的失业率以及兼职比率也不例外,生活陷入困窘的女性增加。根据一家非政府组织纽约市食物银行组织(Food Bank for New York City)2009年在纽约市的调查数据显示,纽约市20%的女性生活在美国联邦规定的贫困线之下(全美总共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约46%的纽约女性在2009年遇到了购买食物方面的困难,去食物分发处领取食物的纽约人中64%是女性,18%的纽约女性在失去家庭收入后无法立即得到必需的食物。
图2-2 2007年纽约市各种族女性与男性工作类型比例
该组织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中又提及男性与女性在缺乏食物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被加剧了。获取食物比较困难的女性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28%上升到42%,男性所占比例则从2003年的22%上升到31%(见图2-3)。这表现出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容易遭受到来自缺乏食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困扰,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所受到的影响更大。
金融危机之后,纽约市男性的就业率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建筑业等行业大量的男性失去工作,加上政府为失业的低学历女性(高中肄业)提供就业帮助,帮助其在服务行业中找到就业机会,导致男性的失业率一度高于女性。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步缓解,男性从危机中恢复的速度远远快于女性。一项来自公益机构社区服务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2009~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女性的失业率从8.4%上升到8.8%,而男性的失业率则从10.4%跌到9.1%。
图2-3 纽约市男性和女性难于购买食物的人口所占比例(2003~2010)
2.纽约市女性的行业分布
女性的行业分布情况是分析女性就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将通过列举不同族裔分性别的十大就业行业以及年收入,介绍不同族裔女性从业比率最高的十大职业以及收入情况,与男性的十大行业进行对比,分析纽约市的职业隔离现象。表2-2至表2-5为纽约州的相关调查数据,用以作为纽约市的参考。从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首先,女性的十大就业行业与男性的十大就业行业重合率并不高,像白人女性、非洲裔女性与男性只有三类职业有重合,这说明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在纽约州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男性高收入行业并未对女性敞开大门,这是由长时间以来的社会环境及就业习惯等导致的,例如较高收入的电脑技术人员、内外科医生等职业都未出现在女性的十大就业行业中。
其次,在相同行业中女性的收入大都低于同族裔男性的收入,例如从事销售主管和销售员的白人女性收入仅为一年40700美元,而同行业男性则能达到一年61100美元,这说明在各行业中同工不同酬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且比较突出,存在一定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再次,不同族裔的女性就业行业之间的重合率较高,但部分行业只在个别族裔中存在,说明族裔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白人女性的十大行业中有商业运作人员,收入较高,年收入为44800美元,在其他族群的十大行业中没有这一行业。亚洲裔女性的职业中有纺织行业员工和收银员这两大类别,都是低收入职业,并未出现在其他族裔中。此外相同行业不同族裔的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
表2-2 纽约市白人分性别十大行业数据
表2-3 纽约市非洲裔分性别十大行业数据
表2-4 纽约市亚洲裔分性别十大行业数据
表2-5 纽约市拉丁裔分性别十大行业数据
3.纽约市女性管理者所占比例
许多世界级的知名大企业都将总部设置在纽约,许多杰出的女性领导者生活在这座城市。本节通过对100家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数据进行分析,重点考察纽约市女性的管理职位比率,以判断纽约市女性就业的层次问题。
根据2007年的数据统计结果,纽约市有私人企业94.41万家,其中只有32.3%为女性所有。美国纽约女性领导者协会(Women's Executive Circle of New York)2007年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女性与工作研究所合作出版了《2007年纽约州女性领导者》调查报告,2009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合作出版了《2009年纽约州女性领导者》调查报告。报告中将处于领导地位的女性定位为加入了董事会或者处于执行官层面的管理者。报告调查了总部位于纽约州的100家大型公司,其中大部分位于纽约市,计算了女性在其中处于管理层的比例。结果显示2007年女性在管理层的比例为14.7%,并且100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没有女性;2009年这一比率上升至15.5%,没有女性高层管理者的公司上升到15家。
2007年,在纽约州100家公司的1129个董事会席位中,女性只占有15.6%的席位,14%的公司董事会中没有女性,24%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只有1名女性,41%的公司董事会成员有2名及以上的女性,21%的公司董事会成员有3名及以上的女性。只有两家公司有5名女性成员,这两家公司一家是雅诗兰黛公司,一家是纽约时报集团。2009年,在纽约州100家公司的1063个董事会席位中,女性占有17%的席位,上升趋势明显,16%的公司董事会中没有女性,66%的公司董事会成员有两名及以上的女性,有5家公司董事会主席为女性,包括雅芳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等。
2007年,100家公司的354个执行官职位中,女性只有11.9%, 67%的公司没有女性执行官,有4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女性,分别为安·泰勒百货公司、雅芳公司、纽约时报集团以及百事可乐公司。2009年,348个执行官职位中,女性只有10.9%,比率相比2007年有所下降,71%的公司没有女性执行官,拥有女性首席执行官的公司只比2007年多了1家,除了之前的4家外,增加了国家金融伙伴公司(National Financial Partner Corp)。在这两年的报告中,都根据女性在管理层的比率做了一个排序,以下为2009年排名前25位的公司情况(见表2 -6),几家拥有女性首席执行官的公司都处于其中,显示出女性首席执行官更愿意聘用女性担任管理者。
表2-6 2009年纽约州女性占执行官比率排序表(前25位公司)
通过这一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纽约州的女性在领导层面的比例依然较低,但即使是所占比率较低的女性领导者在纽约市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纽约市最有影响力的50位女性”从2009年开始评选, 2011年的当选者是玛丽·安·泰女士(Mary Ann Tighe),世邦魏理仕集团纽约大区首席执行官,首位纽约房地产管理局的女性领导者。2011年的50位当选者中有1/4是新当选的成员,说明新的女性管理者正在不断成长。2011年6月《纽约时报》任命吉尔·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为总编辑,她是《纽约时报》160年来首名女性总编辑。《纽约时报》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被视为美国纸媒体的标杆,吉尔·艾布拉姆森的任职被视为女性打破男性垄断领导层的重大突破。这些都可看出纽约市女性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加。
另外,女性管理者相较于男性管理者来说,更易失去职位,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失去职位的女性管理者是男性管理者的3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女性在管理层面的弱势地位。
总而言之,纽约市女性在管理层面的比率依然偏低,女性管理者相较于男性管理者更易失去工作,积极的一面在于其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二)纽约市女性的收入情况
如前所述,纽约市女性人口略占多数,但薪酬收入数据显示,400多万女性的经济地位并不占据优势。
薪酬水平对于女性来说十分重要。首先,无论是夫妻双方都工作的双职工家庭还是单亲母亲为户主的单亲家庭,女性的薪酬收入都是家庭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已婚夫妻中妻子一方对于家庭的贡献比重日益增长,197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收入为家庭收入总比重的26%, 2000年的时候比重已经到了34%。其次,薪酬收入水平还直接与女性的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相关,经济独立与自主能够使女性获得与之相应的生活水平,也会使得女性更加自信地投身于社区活动,参与地方自治性质的政治活动,并且积极地进行自我表达。纽约的许多女性都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运动与社会组织当中,这与她们能够独立工作,独立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薪酬收入是衡量纽约市女性经济地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从薪酬收入角度,结合纽约市独特的市情,本节将主要分析纽约市不同族裔女性的收入情况、移民女性的收入情况以及纽约市女性与男性的收入差距。
1.纽约市不同族裔女性收入情况
由于纽约一直以来都是外来移民的入境点,有相当多外来族裔在此落地生根。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相当多的人进入纽约。这使得纽约市具有一大特点,就是族裔众多,并且会形成不同族裔的聚居区。1965年移民法出台,主要来自亚洲及拉丁美洲地区的新移民进入纽约市。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纽约市约有36%的人口是在国外出生的,主要移民来源国家有多米尼加、中国、牙买加、圭亚那、墨西哥、厄瓜多尔、海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伦比亚和俄罗斯。纽约市目前主要的几大族裔主要为白种人(44%)、拉丁裔(28.6%)、非洲裔(25.5%)、亚裔(12.7%),此外还包括一些印第安裔以及阿拉斯加土著(0.7%)、夏威夷及太平洋岛国血统族裔(0.1%)、多族裔混血儿(4%),等等。
2005年的美国社区调查显示,整个纽约州白人女性的年收入最高,约为39700美元,亚裔女性其次,约为39200美元,非洲裔、拉丁裔和印第安裔女性则依次为33800美元、29000美元、31800美元,收入均高于全美境内该族裔的平均水平。
与全美国相似,纽约市各族裔的女性收入均低于相应族裔的男性收入,白人女性收入在几个族裔中最高,拉丁裔女性的收入最低。但纽约市两性收入差距低于全美平均水平,在全美处于优势地位,在纽约州也处于优势地位。(见图2-4)
图2-4 纽约市及纽约州各族裔女性年收入及男性年收入对比
将图2-4与表2-2至表2-5的不同族裔女性的就业表对应起来看,可以发现纽约市的白人女性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收入上都处于优势地位,非洲裔和拉丁裔女性在就业和收入上都处于劣势地位,而亚洲裔女性虽然在就业上显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全职比率较高,但是她们的收入水平和非洲裔女性持平,可见在收入方面其他族裔的女性都不及白人女性。
2.纽约市女性移民的收入情况
由于纽约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移民为纽约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经济收入也体现着他们在纽约的地位。根据美国女性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得出了关于纽约州女性移民经济收入的三点结论,虽然没有具体到纽约市,但基本描述到了纽约市的相关情况。
首先,在移民中,不同来源地的女性移民收入都低于该来源地的男性移民,可见男性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和之前的族裔分析结果一致,白种人女性移民的收入仍然最高,而拉丁裔女性移民的收入依然最低(见图2-5)。
图2-5 纽约市不同来源地女性和男性移民平均年收入
其次,前来居住纽约州的年限也决定着女性移民收入的高低。以2000年为界限,2000年之后来到纽约州的女性移民年收入约为24388美元,男性移民约为26451美元;而2000年之前就已来到纽约,居住年限较长,例如1990~1999年的女性移民平均年收入约为28032美元,而1990年之前来到纽约的女性移民则可以赚到35086美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根据美国的移民政策,同等条件下(例如学历、投资额等)居住年限越长的女性移民获得永久居住权甚至国籍的比例越大,而通常获得以上两者的移民在美国的就业生活等方面会更加具有优势,所享有的社会福利保障等等也会更加全面,其经济状况会明显优越于居住年限较短的女性移民;另一原因则是女性移民前来纽约时间愈长,生活愈趋于稳定,对城市方方面面的情况也更加熟悉,工作经验更加丰富,更易获取更好的职位,因此能得到更高的报酬。
此外,获取了美国公民身份的女性移民的收入优势更为明显。但无论是已获取还是未获取美国公民身份的女性移民,其收入都低于同类的男性移民。图2-6为美国移民研究机构针对全美的移民情况做的统计,可供参考。
图2-6 美国移民分性别收入对比
3.纽约市女性与男性的收入差距
美国女性的薪酬收入与男性的薪酬收入的差距虽然偶有起伏,但总趋势是一直在缩小的(见图2-7)。纽约市作为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市的女性们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在提高自身地位方面自然也不逊色。
图2-7 美国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比例走势
在收入方面,纽约市女性的平均年收入在整个纽约州,以及全美范围内都是处于较高水平的,只是相较于男性而言仍有一定差距。2009年纽约州的统计数据显示纽约市劳动力总共有657.9万人,其中女性有301万人,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45.7%,女性的收入约为男性的71.4%。纽约市的女性收入与纽约州相比要高,与男性的收入差别也较纽约州整体要小(见图2-8)。这与纽约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工作选择倾向、个人生活方式等相关。
图2-8 纽约市与纽约州女性与男性收入差距
虽然纽约市女性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情况在全美境内略好于其他城市,但纽约的消费水平也高于其他地区,从收支角度来看,这一优势体现得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纽约市还有一个典型特点是贫富差距过大,这一点在曼哈顿区体现得最为明显。曼哈顿是富人的集中地带,富裕的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美元甚至几百万美元,而最贫穷的家庭年收入也就几千美元。在这些贫穷家庭中有许多都是单亲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女性更易因为收入的减少而失去生活保障。
二 影响纽约女性就业和收入的因素
迄今为止,对女性就业和收入的研究很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从各自的角度解释了造成女性与男性之间收入差距的原因,例如工作时长、职业隔离、工作预期、性别偏见与歧视、婚育期影响、家庭收入和家庭地位、职业教育差异、性别差异与薪酬认知,等等。其中,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的作用得到了一致认可。此处将简单分析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对纽约市女性就业以及收入的影响,关于纽约市女性的教育状况及婚姻家庭状况可以详见书中相关章节。
(一)教育
纽约市女性接受教育的状况在不断地进步中,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整个纽约州,25岁以上全职女性工作者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比25岁以上的男性全职工作者还略有优势,然而大多数同等教育水平的女性仍然要比男性收入低。
首先来看纽约市女性的教育程度。总体而言纽约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尤其是副学士程度以上的高学历比率,研究生学历高出全美4.9%。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教育程度上也占据优势地位,专科以上学历的女性所占比率都高于男性。
通常来说,无论性别、族裔,更高的教育程度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这点在纽约也同样如此。表2-7展示了2005年对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族裔的纽约市全职工作者的收入调查。通过数据显示,拥有更高学历的女性平均收入更高,可见更高的学历是更高收入的保证之一。表2 -8为女性政策研究所关于学历带给收入增益部分的统计,认为在纽约州女性从高中学历升到本科学历,可以增加约67.5%的收入。其中亚裔女性的收入中学历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达到118.5%,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因素在女性收入中的重要性。
表2-7 2005年纽约州及美国分性别分族裔、不同教育程度收入统计
表2-8 2005年纽约州及美国分性别分族裔学历获得收入增益比例
纽约市女性的教育情况极大地影响着收入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学历条件下女性的收入均低于男性,再次验证了纽约市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差距依然明显地存在。
(二)婚姻及家庭
家庭通常是与婚姻、生育联系在一起的,对纽约市女性而言亦不例外。每提及家庭,人们更多倾向于强调女性的家庭义务与责任。这些传统社会观念直到今天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女性依然被认为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并应该担负起生儿育女的职责,这种观念对女性就业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霍华德·萨缪尔中心2007年的研究报告对纽约市女性的婚姻家庭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该中心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婚姻与生育直接影响到纽约市女性的就业参与(参见图2-9)。纽约市女性因结婚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中包括许多高学历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女性从业人员,也会为家庭责任而做出妥协,即使不退出也有可能进入非正式市场,从事兼职或弹性工作,因此导致了兼职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家庭负担的压力,已婚女性的无业比例降低,可以认为是家庭压力使得原先无业的女性部分走出家庭,创造收入。而男性则通常不会因为家庭责任而放弃全职工作,已婚男性的全职工作比率远远超过未婚男性,同时兼职率和失业率也远远低于未婚男性。
图2-9 纽约市女性和男性按婚姻状态分类就业比率
孩子对于就业状态也有影响,但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却很不同。对于已婚女性而言,有孩子可能就意味着更低的全职就业率、更高的兼职率和无业率;而对于男性则意味着更高的全职就业率,因为有孩子的男性会给外界带来更为成熟、更有责任感的印象(见图2-10)。
其次,当已婚女性选择继续工作时,其收入并不低于未婚女性;但是已婚女性的收入占已婚男性的收入比率,要远远低于未婚女性的收入占未婚男性的收入比率(见图2-11)。女性的收入与同阶段男性相比,从未婚到已婚的相对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薪酬的上升速度及上升空间在婚后都远远低于男性。
图2-10 纽约市女性和男性按有无子嗣状态分类就业比率
图2-11 纽约男性与女性按婚姻状态分类收入
最后,在分析家庭情况时也需要考虑族裔因素。以婚后收入差距最大的白人族裔为例,白人女性的收入在婚后并未降低,基本与婚前持平,但是白人男性的收入上升非常快,使得女性与同类男性的收入差距拉开最大。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白人男性在婚后有着极好的上升空间与发展前景(见图2-1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在纽约这样一个国际性商业都会,各种艺术思潮和新思潮的会聚地,许多影响女性就业和收入的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在逐步减退,例如许多女性不再因为婚姻家庭因素放弃工作,而选择无论是结婚与否,都做到经济上独立,等等。但教育和婚姻这两大因素仍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纽约市女性的经济状况。
图2-12 纽约白人男性与女性按婚姻状态分类收入
三 纽约市提高女性经济地位的措施
纽约市为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倡者与实施者,既包括纽约市政府等政府机构,也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各种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这些措施从不同方面为提高纽约市女性的经济地位做出了贡献。
从政府机构来看,纽约市政府下设女性问题委员会、儿童服务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中的许多工作内容都服务于纽约市女性,其中即包括许多提高纽约市女性经济地位的措施,例如促进就业或者鼓励女性创业等等。以女性问题委员会为例,这一委员会于1975年在市长办公室的授权下设立,直接服务于市长,为其提出促进纽约市女性发展的政策建议。2011年该机构协助纽约市政府推进名为“企业同盟”(Corporate Alliance)的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推进少数族裔和女性设立或拥有的企业在私人领域获得更多的商机,同时也有名为“少数族裔和妇女拥有的企业”(Minority and Women-owned Business Enterprise, M/WBE)的项目,旨在帮助少数族裔和女性企业领导者获得在公众领域的商机。儿童服务委员会推出了许多旨在照顾儿童生活、改善儿童成长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身为母亲的女性,解决了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人权委员会则为女性提供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帮助,例如孕妇的保障计划等。纽约市政府还通过许多项目来激励女性进步,促进自身发展,例如从2005年开始设立的“领导者阶梯”(Ladders for Leaders)项目,为16~21岁的女性提供了在知名企业或政府机构带薪实习的机会,提供免费的SAT入学考试辅导课程,还有一些项目参与者能够获得大学提供的奖学金或学费优惠,等等,这一项目帮助年轻女性获得了深造的机会或者工作的实用技能,都对帮助女性的就业起到了作用。
此外,纽约市政府还积极促进就业,例如2010年年底,纽约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宣布推出名为“通向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六步骤”计划,这一计划着力重建信心、促进贸易、加强监管,为企业减税,加大就业培训投入以及改革移民法。2011年将在纽约市新增10个就业服务中心,帮助3.5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并计划到2012年将这一数字增加到4万。这项计划可直接惠及纽约市的女性,帮助她们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
从企业角度来看,纽约市的许多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比较健全的机制,注重对员工的培养,这一机制惠及了众多女性员工,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同时,企业间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业协会等都为女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例如为女性提供就业辅导,为女性提供机会认识更多的人,拓宽人脉,等等。例如,2008年纽约华裔女性总商会成立,这一商会以帮助华裔女性的商业发展为己任,通过广泛而有益的社会活动,服务华裔商业女性,成立时即计划安排与大学合办定期的商业培训计划、举办成功企业家的经验讲座、与政府机构合作,促进女性就业服务以及各种家庭教育辅导计划,举办和华裔商业女性相关的国际研讨会和商业博览会等。
此外,纽约市还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或者是各类基金会为提高女性经济地位服务,例如纽约市基督教女青年会(The YWCA of the City of New York)。该组织是纽约市最早的非营利组织之一,服务于纽约市女性的需要,为赋权女性,帮助她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获得成功。这一组织为女性提供职业训练、育儿辅导、商业合作机会,等等,下设许多分支组织,包括女性赋权网络组织等(The YWCA of the City of New York's Women's Empowerment Network, WEN),其服务内容中就包括帮助低收入女性、提供孩子的看护帮助,女性获得职业发展技能培训,等等。类似于这类的非政府组织或者基金会,在纽约还有许多,它们为提高纽约市女性的经济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