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工程哲学概论
将现象层面的社会工程研究上升到社会工程哲学层面的研究,探讨了社会工程哲学的概念和社会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工程哲学学科体系。
一 社会工程哲学的概念
笔者认为,在哲学层面研究社会工程,或者从现象层面的社会工程研究上升到社会工程哲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需要在整个的环境系统中研究社会工程才能取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成果,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系统中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技术体系所构建的自然工程,还需要遵循社会运动规律,利用社会技术体系所构建的社会工程。这样看来,社会工程的研究必须进行宏观的、跨学科的研究,才能认识社会工程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需要在哲学层面研究社会工程。二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比如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都研究各自领域中具体的社会工程。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工程、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工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工程等,而具体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工程都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具有共性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而这些问题正是社会工程哲学所着重研究的问题。
根据以上论述,社会工程哲学的概念就是:从宏观层面、跨学科的视角,研究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社会工程所面临的一些共性理论问题的理论性学科。
二 社会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学科体系
根据上面的论述,社会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社会工程所面临的一些共性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问题。
社会工程哲学所研究的本体论问题源于传统哲学所研究的本体论问题,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经过古代、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现代西方哲学比较主流的观点是主客体统一的本体论。田鹏颖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不是从纯粹自然的意义上直观地理解包括自然科学对象在内的认识客体的,而是从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和主体的本质力量方面,从与主体一起形成活动结构并发生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方面来理解的。”由于实践就是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其实就是主客体的统一体。在前文中,笔者提出自然工程和与之相配合的社会工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这是为什么?用主客体统一的本体论就能说明这一观点。因为客体是主体认知结构中的客体,主体所认识的客体就是真理和假象的混合体,也可以说是相对真理。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主体追求的正向价值不可能完全实现,主体能够预见和不能够预见的负向价值也会产生,所以需要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或者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加以解决,这样就使得自然工程和与之相配合的社会工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笔者在上文中提到了主体所追求的正向价值和主体能够预见和不能够预见的负向价值,这其实就是社会工程哲学所研究的价值论问题。推动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实践活动的动力和目的都是主体的价值观或价值诉求,而且主体在价值观或价值诉求方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还有利益冲突的一面。目前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需要各国共同研讨解决,但是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承担较多的环境责任意味着经济发展要受到限制。这就出现了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各个国家博弈的现象,而博弈现象背后实质是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种价值观的关系问题,这一全球性的、宏观的、战略性的问题推动了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的开展,而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经价值观或价值诉求博弈所达成的环境价值实现目标。
社会工程哲学所研究的认识论问题和本体论问题的关系十分紧密。主客体统一本体论在认识论上就会出现真善统一真理观。由于人类往往倾向于以认识成果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来评价其真理性,这就会出现以短期、局部利益的实现作为认识成果真理性的判断标准,而未能认识到认识成果在长期、全局方面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可以解释上文所提到的科技的负向价值问题,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自然工程和与之相配合的社会工程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社会工程的实践,即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造、维护、运行、调整,都离不开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技术,比如法律手段也存在法学理论、法律实务技能的研究、学习与运用问题,在哲学层次的认识论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社会科学理论和社会技术理论、技能的创新与运用。在上文中,笔者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些局限性,这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社会运动规律的探索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伴随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崛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改变以往偏重介绍、解读西方研究成果的局面,要有信心在中国领先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观点,成为引领者,而不能总是甘于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社会工程哲学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的关系十分紧密。社会科学理论主要解决认识论的问题,即探索社会运动的规律问题;而社会技术主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即在遵循社会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来改造、维护、运行和调整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以配合人类借助自然工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利用和改造,进而满足人类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需求。本研究在解决网络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时,探讨了运用社会技术体系来解决发展不协调问题的方法论方面的对策建议。例如,针对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构建了伦理方法和法律方法相互配合的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社会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工程哲学学科体系(见图1-2)是:本体论主要探讨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即作为客体的环境系统)问题;价值论主要探讨认识和实践的动力与目的问题,主体的价值诉求,推动人们构建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的结合体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比如发展不协调问题),而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的目的与归宿又在于满足主体的价值诉求;认识论主要探讨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运动规律问题,规律性认识成果体现为自然工程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工程中的社会科学知识的结合体;方法论主要探讨为了解决认识和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实现主体价值诉求所需采取的实践方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体现为自然工程中的自然技术体系和社会工程中的社会技术体系的结合体。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结合产生主客体统一本体论(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和自己需求相关的事物,人们不关注的事物无法成为和主体相对的客体,客体一旦进入主体,就成为被主体所建构的客体),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结合产生真善统一真理观,使得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结合的社会工程实践受主体局限性的影响(以实践中近期、局部利益的实现作为真理判断标准,而无力认识远期、全局的不利影响),会产生不足之处,而对不足之处的不断克服,推动了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
图1-2 社会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