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仅有量的增长是不够的,还要有质的飞跃。学科、专业建设作为质的重要内涵之一,在现教育阶段如何建设和调整是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关注的重中之重。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这所大学能否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各高校和学界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视察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明确了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2015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把“双一流”建设提升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其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基本实施原则是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分类型建设。《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在面向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进程中,学科专业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需要协同创新。

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是衡量高等学校学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拼的就是它有哪些王牌的学科专业,拼的就是这些学科专业是否有市场和前瞻性,两者是否能够有效结合,共同发展。当前,人才的供给和市场需求“对不上”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亟待超前谋划培养。因而,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要自觉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贴紧靠实,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瞄准行业企业发展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撑。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颠覆很多产业的现有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结构体系、环境格局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战略任务是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从培养数量充足的专门人才向质量优良的高素质人才转变。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拔尖人才。创新、拔尖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十年磨一剑”地长期积累,在大学本科期间接受高质量的科研训练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二 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本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调整,可以说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变革的先导和组成部分。在此大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无论是高校教育专家、企事业行业专家和社会其他有识之士都在反思:为什么我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为什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出创新、拔尖的人才?如果要从教育内部找原因的话,那就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自为政,二者没有有机融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除了缺乏政策导向外,还缺乏相关的建设研究依据。

众所周知,鉴于高等学校职能,教学与科研融合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大学改革发展的实践当中,由于办学理念、政策、体制、师资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专业建设的“两张皮”现象,这使得学科专业一体化良性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从而使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未能有效及时地转化成本科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其实,学科和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知识链关系,二者缺一不可,需要协同发展,教学内容要以学科研究中的成果为基础,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手段等也要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小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转变,以学科建设最前沿的优秀成果来支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建设只有在优秀的学科建设成果支撑下才能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等标志性教学成果,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竞争力与知名度。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协调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的矛盾,形成学科资源和专业资源共享,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培养能力。因此,如何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大学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立足于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现状,找出学科建设与专业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科专业一体化为着眼点,系统地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模式、制度、政策、机制等。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路径,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为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进一步融合,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三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概念,但其所倡导的教学与科研长期融合协作,利用学科建设资源支撑专业建设的实践,也正好切合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发展改革的需要,也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且开展得比较早。自19世纪初洪堡倡导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诞生以来,各大学积极倡导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教学与科研便成了高等学校的两项基本职能。而学科与专业是作为教学与科研这两项基本职能的承担者,是高校面临的最为复杂、综合性最强的问题,因此,在国外基本上是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以及高校的发展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国外高校极少将“学科”与“专业”的概念进行独立定义,学科建设既要通过科研发展前沿理论,也要将不断进步的应用技术融入教学内容。高校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同时承担着科研与教学的双重任务。所以西方高校大多仅根据“学科”(discipline)或“学科群”(discipline cluster)来划分学院,学院再下设不同的课程计划(programme)或课程(curriculum)。由于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已相对成熟,已鲜有关于学科建设初始阶段的研究,大多数学科建设相关研究集中在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提高学科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中,颜建勇阐述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学科设置和调整的主要动因。学科发展既要遵循内在的知识逻辑,也要考虑市场和政府等外在需求,才能发挥大学学科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

Youngblood(2007)提出,学科存在的首要目的是检验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才是形成理论,学科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者与实操者的交互研究基础上。从国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国外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通过交叉与融合,来促进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Peter van den Besselaar、Gaston Heimeriks(2001)根据知识形态在不同研究领域所形成的不同交流方式,设立了学科、复合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建设指标。Abbas Valadkhani、Simon Ville(2009)针对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门定义的10个重要学科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一个横向模型以衡量澳洲高校的科研产出。其模型变量包括员工规模、科研经费、博士数量、师生比,且每个变量均与教学质量相关联。

Casey Jones(2010)关于交叉学科发展路径的研究则更为客观,既比较了发展交叉学科的优缺点,也论述了交叉学科研究未来的方向。此研究提出了团队教学(Team Teaching)的方式以提高交叉学科教学水平,论证了教职人员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对于发展交叉学科的必要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了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启动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985”“211”工程建设。在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开始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反哺科研,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融合的发展理念逐渐被各高校引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当中。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同时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学科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等工程。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有关的资料归类、整理与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关于本研究的理论探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学科专业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讨。国内学者如杨丽娟(2015)、陈琳(2013)、曾冬梅(2007)等,主要采用协同理论和知识链理论对学科专业一体化进行研究。协同理论是指在“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大系统中,通过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两个子系统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来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知识链理论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知识获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通过探讨基本活动之间的协同关系、辅助活动与基本活动的相互作用来进行一体化建设研究。周光礼(2016)认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就是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关键在于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是针对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动力、路径分析。唐纪良(2008)探讨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动力因素,认为强化本科教学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的重要地位、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科学融合、创新实践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及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五个方面是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朱伶俐(2014)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探讨了学科专业一体化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问题。

三是对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探讨。张小芳、程宏亮(2016),邓薇(2015),曾冬梅、陈江波(2008)等以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或某一类型高校为主要对象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探讨,如广西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大连海洋大学、唐山学院等。唐纪良(2008)、张浩(2014)从现代大学的分层角度探讨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牛慧君(2012)、朱吉梅(2010)、邓路遥(2009)针对某一特定学科专业如护理学、律师学等进行一体化的个案研究。这些成果为研究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尽管如此,在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来说,涉及最多的就是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概念等研究,存在把学科与专业统称的现象,混淆了两者的关系,同时缺少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机制、建设环境、路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使其他高校无法借鉴。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对高校没有进行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很多研究的主体均为高校,而我国高校类型分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有区别的,没有对学校进行清晰的定位分析,使得这些研究范围较大,在实践中缺乏建设性依据,可操作性不高。三是虽然针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论述较多,但从内容上看,提出的对策基本上大同小异,大多集中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管理等方面,并没有从其他角度或者更高层次提出相应的策略。四是很多研究对策都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践中的可行性还有待考证,虽然有学者以某一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调查研究,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作用,但不同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学校本身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总之,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都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化研究的课题,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对我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书立足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现状,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着眼点。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探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角度来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建设路径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二)研究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导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对本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实践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研究的基本范围等。第一章主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技术、哲学及高等教育的视角,对学科、专业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厘清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第二章梳理了学科专业一体化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渊源,在运用已有协同理论、知识链理论、优化原理和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共进的新理论。第三章展示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以英国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从英国大学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理念与具体实践着手,探讨英国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借鉴意义。第四章论述了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在分析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地方院校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必要性。第五章主要通过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了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连接的必要条件。第六章通过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辨析,探讨了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论述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选择和路径取向。第七章主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以及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第八章主要从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宏观层面,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地方院校如何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进行了趋势展望。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总体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研究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7种。

1.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系统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大量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现状。

2.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分析等归纳出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这是本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托成都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四川省图书馆馆藏资料以及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各大网络平台,尽可能收集与整理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此次研究共收集整理120余篇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及实践依据。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调查问卷,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到现行的其他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使对策更具可行性。本研究向国内高校发放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09份。

4.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是为了使本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本书选择国内部分高校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调研工作,并对该学校相关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授、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取得了学校有关的第一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相关资料。

5.专家访谈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包括高校体制改革、机制建设等重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检索等方式并不能充分了解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因此,为了更确切了解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在问卷调查级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咨询了国内在此研究领域有专长的学者、专家的看法及意见,使本研究更为全面完整,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与视角。

6.案例分析

由于我国大学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大学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同的定位,本书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论证作者观点,如在研究中选取了××大学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支撑本书的研究成果,使本成果更具实践意义。

7.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通过调查获取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量结论。本书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问卷返回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来探索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因此,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和统计,使本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战略指导,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者之间应具有的协同共生关系为理论突破口,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分析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在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以其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分析如何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等,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其研究思路框架如下:

图1 研究思路框架

六 研究范围

自从“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颁布后,各省份也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谈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并不是针对某几所名校的,而是开放的。任何一个学校的强弱都是学科决定的,即使是一流大学,也不一定每个学科都是一流的。有的大学并不是一流,但是它有的学科就是国内最好的,我们也要支持。”可见,“双一流”建设是开放的,这就为更多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发展契机。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类型有多种,本书的研究范围侧重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同时本书也希望能够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其中,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指由省级、地市级人民政府主办或主管,实行省市共建管理体制的一些地市本科高校,不包括“985”“211”工程学校以及国家各部委所属高校。

本书提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指高校应该树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的理念,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学科建设是“源”,专业建设是“流”,学科是专业的基石,专业是学科的载体。专业建设领域所涉及的问题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研究课题,学科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又可以反哺专业教育,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发展动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要求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将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研究基地专业建设的系统工程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并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形成教学与科研有效融合、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创新、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