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国际社会行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发展目标的同时,维护自然系统,使其继续提供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通俗来讲,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发展曾长期被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导致全球人口大规模中心化集聚,资源无限度开发,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单向度片面追逐,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进而促使人们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对“增长即发展”的固有模式展开集体反思。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Carson)发表了影响巨大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论述杀虫剂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著作。作者描绘了农药污染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一书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念的世界性大争论,由此引发了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运动,使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十年后的1972年,成立于1968年4月的未来学研究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全球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这份报告做出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其发布的“世界保护战略”中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术语,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全球优先考虑的问题。1987年2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日本东京通过了后来影响全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后来被称为《布伦特兰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呼吁“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报告内容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简称《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规划在21世纪建立一个公正、可持续、和平的全球社会,提出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层面具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随后,可持续发展日益获得全球共识与承认,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而难以实现规划目标,而发达国家也没有很好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并不如预期那般良好。

2002年8月,联合国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执行情况,试图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此次会议扩展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增加了“社会公正”和“消除贫困”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内涵和原则等要义在国际社会中得以进一步明确。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需要”与对需要的“限制”。即在满足人口,特别是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人类过度的膨胀需要和破坏环境以危及人类自身未来发展的能力构成限制:(1)通过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在经济方面,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道路;(2)在生态方面,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3)在社会方面,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包括“横向代内公平”和“纵向代际公平”;(2)协调原则,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本质是要求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理性适应,以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3)共同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的事业,也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为了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了一系列的、持续性的、全球性的发展规划和行动纲领。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简称MDGs),提出2015年实现八项千年发展目标: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对抗艾滋病;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千年发展目标”的提出,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抽象走向了具体化和操作化,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主要发展机构设计了具体发展目标。

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93个会员国又提出了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共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旨在推动世界在未来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气候变化。同时,该议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在此之前,世界各国领导人从未承诺为如此广泛和普遍的政策议程共同采取行动和做出努力。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二)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四)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五)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六)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七)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八)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

(九)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十)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十一)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十二)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十三)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十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五)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十六)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十七)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已经全面启动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工作。2016年4月,中国就发布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7月参加了联合国首轮国别自愿陈述,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中方推动二十国集团制订《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2016年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并宣布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以下简称《国别方案》)。《国别方案》包括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机遇和挑战、指导思想及总体原则、落实工作总体路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方案等五部分,将成为指导中国开展落实工作的行动指南,并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落实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