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尹绍亭

德昂族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人口两万左右,属“人口较少民族”。学界对于德昂族的研究,相对于分布其周边的傣族、景颇族而言,应该说比较薄弱。李全敏博士2011年出版了德昂族的民族志专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最近又完成了《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著,可喜可贺!两书的问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田野调查看,均代表了德昂族研究的新水平,为德昂族研究进展的重要标志。

全敏博士的第一本德昂族研究专著《认同、关系与不同——中缅边境一个孟高棉语群有关茶叶的社会生活》,主要探索德昂族如何在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使用茶叶来表达他们的认同和阐释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外族的各种关系,旨在发掘茶叶和德昂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关系对德昂族的重要作用。该书遵循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对话礼物、交换等经典理论,意在对德昂族文化进行深度阐释。新著《秩序与调适——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依然以德昂族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茶为重心,然而其研究的意图和视野却明显不同了,不再限于人类学领域的理论呼应,也不再只是对德昂族文化的再发掘,而是把目光转向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现实课题——生态文明的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人类学的研究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讨论,锐意开拓,值得赞赏。

正如全敏新著所言,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题,中国共产党2007年、2012年、2013年召开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均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中华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关联的高度,并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不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社会反响热烈。与此相呼应,学界也出现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那么,目前在以生态学、生物学、资源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环境工学等自然科学为主流的生态文明研究大势中,人类学的研究有何价值和意义呢?

读过全敏新著,我以为以下几点颇值得肯定。

第一,该书集中书写了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德昂族的传统生态文明,有助于人们认识生态文明的多样性。目前社会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文明的进化是这样的一个系列: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即认为生态文明是从工业文明脱胎而出的“先进”的、“新生”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时代或后碳时代的社会形态。这种看法貌似科学,实则不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应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与“农耕”“工业”不属同一范畴,有农耕社会、工业社会,而不会出现单纯的生态社会。同时,生态文明作为文明的一部分,古已有之,而非工业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才重要、才产生、才建设。以往历史的悠久深厚的积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创造,可以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的培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资源。作者立足于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的研究,其意即在于彰显上述观点,以补正某些自然科学忽视历史、忽视文化多样性的偏颇和错误。

第二,生态文明的研究,既需要宏观理论的探讨,也需要微观个案的研究;既需要面向未来的探索,也需要面对现实的深入考察。而在时下宏观理论和未来探讨居多,而且不同学科尚众说纷纭的情势下,作者走出书斋、跳出理论对话的圈子,投身于德昂族社区,做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这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深化,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有如“文化”,多不胜举。本书独辟蹊径,不做空洞之谈,而是对茶的物象和意象进行阐释,方法之独特,令人称绝。在田野中,作者了解到德昂族对茶的认知——茶叶是“万物的阿祖”,是生命的起源,人类是茶叶创造的。在我国56个民族中,唯有德昂族将茶叶奉为图腾,把茶叶与生命和血缘联系在一起,并把生态环境以及森林、水、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产生都归源于茶叶,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自然崇拜。正因为如此,德昂族在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对茶叶的敬畏和尊崇无处不在,这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惯性和仪式宗教。这一以茶为象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处之道,即为德昂族千百年来创造积累形成的独特生态文明。作者对这一生态文明案例的发现发掘,堪称范例,启发良多。

第四,该书研究生态文明,落脚到可持续发展之上,体现了学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书共六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讨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第三、四、五、六章分别探讨生态文明的价值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融合、对话,把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头戏,使学术研究服务于现实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难能可贵。由于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实事求是,该书的诸多讨论、观点不乏真知灼见,其应用价值值得期待。

第五,作者认为,“本书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提出‘文化秩序体’的概念,把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视为一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的文化秩序体,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整合的过程中,用具体实例展示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用之阐释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民族关系的和谐等情况,揭示出德昂族传统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而言,所谓“文化秩序体”可理解为“以茶为主线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文化调适系统。此概念的提出,颇有新意,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生态文明研究,内容丰富,涵盖极广,人类学、民族学的参与,因具备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学术资源而能有所贡献,这已为包括全敏博士新著在内的许多研究所证明。不过,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人类学、民族学也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譬如该书所写德昂族以茶图腾为象征的生态文明,不可谓不美好绝妙,然而相对于昔日德昂族茶文明的厚重浓郁,如今逐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化浪潮高歌猛进的今天,如何传承、发扬光大各民族优秀的传统生态文明?如何避免它们变异、破坏、衰落、消亡?这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关于此,全敏博士已经捷足先登,取得了成绩。再接再厉,再续新篇,是师友们的希望,也是德昂族乡亲们的期盼。相信随着学养和学识的进一步积累丰富,全敏博士今后的研究会更加扎实、精当、成熟。

 

2017年初春写于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