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心态,方能沟通无碍
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沟通能力包含很多方面,而良好的心态在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
曾有一家机构经调查研究发现:成功的因素中,85%取决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只占15%。并且通过跟踪调查还发现,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在工作中的成功率与个人幸福率都超过85%。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人际关系对人们的成功与幸福有着重要影响。而搞好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沟通过程中,心态又是一个关键因素,谁能拥有好心态,谁就能赢得他人的积极配合。
俗话说“心态决定一切”。人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否则,话难讲,事难成。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着别于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在与他人沟通时,你忽视了心态这个因素,信口乱说,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往往就会给人留下不合群、令人讨嫌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不妨从“心态”开始,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也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古代有一个国家,地不大,人不多,但是人们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而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位不喜欢做事的国王,他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
这位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还会陪着国王下乡巡视。宰相性格宽厚,不与人计较,深得国王喜爱。他看透人生真谛,遇到麻烦的事情总爱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带着一帮随从和数十条猎犬去大草原打猎。国王看见一只花豹,急忙弯弓搭箭,瞄准花豹,射中了花豹的脖子,花豹扑倒在地,国王连忙下马检视花豹。谁也没有想到,花豹使出最后的力气突然跳起来扑向国王。危急时刻,随从及时赶到,刺死花豹,国王这才转危为安。但是国王的小指头不幸被花豹咬掉小半截,血流不止。
回到宫中,国王心里很不痛快,就找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着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丢了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一听,大怒,没想到宰相不仅不安慰他,还说风凉话,便立刻下令要把宰相拖出去斩了。
忽然,国王有点后悔,便让侍卫把宰相关押了起来。
一个月后,国王养好伤,没有了宰相的陪伴,他只好独自出游,一个随从也没有带。
国王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来到一处偏远的山林,忽然从山上冲下一队脸上涂着红黄油彩的蛮人,三两下就把他五花大绑,带回高山上。
那些蛮人不认识国王,何况国王的嘴巴被破布塞住,连话都讲不出来。他们把国王抓来当祭品。原来,他们要祭祀满月女神,这满月女神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品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残缺。
突然,大祭司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只好放了国王,重新再找一个。
受到惊吓的国王飞奔回宫,立刻叫人释放宰相,在御花园设宴庆祝,一为自己保住一命,二为宰相重获自由。
国王一边向宰相敬酒,一边心有余悸地说:“爱卿啊!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了一口,我今天连命都没了。”
宰相慢条斯理地喝下一口酒,才说:“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
国王不解,宰相饱含深意地看了国王一眼,举杯说:“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出游的人肯定是我。等蛮人发现您不适合当祭品后,那么,肯定是我当祭品了!所以,大王将我关进监狱,是您救了我一命啊!”
国王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干杯吧!果然没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是国王,一个是宰相,上下级关系,伴君如伴虎,在遇到重大事情时,宰相总能从容面对,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诠释了宰相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与国王沟通。
不管是国王被花豹咬掉了一截小指头,到后来被蛮人抓住又被放回来,还是自己被冤枉抓进监狱,对于这些重大的事情,宰相都能淡然处之,最后令国王茅塞顿开。宰相心胸宽广、心态开阔,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游刃有余,这对我们的人际沟通颇有借鉴意义。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性格和态度的统一。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有心态问题,特别是面临重大选择时,心态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心态都会随时间、事情的发展而变化。上述故事中宰相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
很多人都以为,会说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其实这样说不全对。一个人的心态不对,他就是再会说、再能说也没有用,他人也无法相信,甚至会招致他人反感和抵触。
因此,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不好,就会阻碍沟通。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有三种心态会影响人们的正面沟通。
1.自私
影响沟通的第一种心态是自私。具有自私心理的人抱有“我只帮助我认识的人,其他不认识的人与我无关”的态度。其实,不管你认不认识这个人,对于应该做的事情都要主动去做。
2.自我
什么叫自我呢?就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别人的问题与己无关。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将别人的需求置之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如何克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与人沟通时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3.自大
自大的典型心态就是,我的想法就是答案,他人不能提意见。这就像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立起了一堵墙,阻断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自大的心态是沟通之大忌。
有一个人因感冒去医院看病,对医生说:“大夫,你看我是不是要打点滴?”医生回答说:“想打点滴还不容易嘛!”于是医生开了药方。随后,那个人去药房取药,从药房领回一个篮子,篮子里装了十瓶点滴。因为怕出错,那个人又回去问医生:“要打这么多点滴吗?”那个医生说:“你不是喜欢打点滴吗?”
在上述案例中,医生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自大心态的表现。当他听到病人说这说那时,就会产生反感,于是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既然你要打点滴,那就打吧。实际上,医生这样做是放弃了与病人的有效沟通,所以才导致了后面啼笑皆非的局面。
在人际沟通中,自大心态会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出现,它像一块绊脚石,会阻碍人们沟通,使人本身的辨别力变得不敏锐,从而导致理性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就很难与别人沟通,这是心态不对的典型症状。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摆正心态,绝对不能有自私、自我、自大的心理,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跟一个狂妄的人聊天。
在沟通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双方摆正心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对方的难处,这样双方就很容易产生共鸣,于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语言技巧点拨
沟通是双方对等的交流,语言轻柔和粗声粗气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应做到语气委婉、表情亲切、情绪平稳,这样沟通,才会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