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丘疑案:秦始皇的死亡真相
(一)秦始皇:千古第一帅哥
秦始皇,短短50年的人生历程写尽传奇。从奇货可居到死亡之旅,每一步都充满着云谲波诡,曲折离奇,充满着赞同与争议。在他的身上,似乎没有一个问题有一个标准答案,争论一直在继续,可能一直会继续下去。因为争论太多,于是,对于秦始皇来说,他身上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可以成为谜团。谜团有的可能永远也无法解答,但有的答案却是现成的,却因为种种原因,却一直隐没于重重迷雾之中。
比如关于秦始皇的相貌。
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他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生长着一幅严肃得可怕的面孔,假如他多少有些母亲的遗传,他应该是一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史记》里所说的前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特别是“鸷鸟膺”,现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特征。“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豺声”表明有气管炎。(“长目”疑当作“马目”,如此方与上下文的“蜂”“鸷鸟”“豺”“虎狼”等动物名词为类。“马目”形容其眼球突出。)软骨症患者,骨的发育反常,故而胸形、鼻形都成变异,而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是经常并发的。有这三种征候,可以下出软骨症的诊断。
后人仿照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所制作的秦始皇像,是仪表堂堂、威武健壮的西北大汉。
郭沫若《十批判书》(民国35年版公元1946年)
对一个人的相貌,竟然得出天差地迥的评价,于是秦始皇的长相问题,也和他的其他问题一样,各走两极,争论重重,遂也演变成一个可以在正儿八经的研讨会上作为论文的“千古之谜”了。
尽管史料中对秦始皇到底长得什么样?从没有较有说服力的定论。但二十余年前当某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名为《荆轲刺秦》的电影上映时,就因秦始皇被扮演成一个身形猥琐,体质虚弱,能力低下的君王而引起轩然大波。以至引起《北京青年报》的重视,并由他们出面牵头,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一次名为“秦始皇到底啥样”的讨论。在座谈会上,尽管大部分专家都认为秦始皇应该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而制片方则说他们那样做也“事出有据”,决非有意杜撰丑化秦始皇。他们所说的“事出有据”,即指司马迁在《史记》中借尉缭之口,所说的一段文字。他们认为:尽管这段文字对秦始皇的形象有负面影响,但却是出自司马迁的笔下,应该是最可靠的历史材料,说不定秦始皇就是那个样!同时还举例说,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不是还根据司马迁的文字,断定秦始皇患有“马鞍鼻、软骨病、气管炎”等疾病吗?此外,许多有关秦始皇的传记文章(更不必说在文艺作品中)都沿袭这个说法,并由秦始皇的生理缺陷,推论其心理也不健全。并据此证明秦始皇自幼便形成了由自卑而产生报复性极强的暴君品格。因此,对秦始皇到底长得啥样?座谈会后仍无定论。大家都只是从感情上出发,认为对华夏一统及其之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秦始皇形象不应该“猥琐、孱弱”。
2006年7月16、17两天,央视10频道“百科探秘”专栏以“暴君的心病”为题,邀请历史学和心理学的两位专家,座谈了秦始皇既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原因。所谈观点仍是以秦始皇的“暴虐”为例,推断他生理有缺陷,自幼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同时还推断因为生活艰苦、营养不良……使秦始皇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较大缺陷……因此,一个秦始皇到底长得啥样?他的生理和心理到底有没有缺陷的问题,又被人们所关注。
其实所有关于秦始皇生理有缺陷,是个丑八怪的文章,源头只有一个,就是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因为投合了一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另一部分文人的职业心理,被转抄甚广,转抄者除了抬出郭沫若的名头外,就是说“根据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或者“根据时人魏缭的观察”。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秦始皇是个丑八怪”,究竟是郭沫若说的,还是司马迁和魏缭说的?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魏缭的原话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蜂准”,自唐代就开始通行的《史记·三家注》集解徐广曰:“蜂,一作‘隆’。蜂,虿也。高鼻也。”《太平御览》直接作“隆准”,可见古人认为蜂准即“高高的鼻子”。郭老的推论是“蜂准应该是马鞍鼻。”马鞍鼻是什么样的鼻子呢?鼻居五官之中,一个人面孔中央突然凹陷下去一块,那长相是多么的丑陋。
“长目”,无论怎么解释也就是细长的眼睛了。另一解,则古人“长”也通“大”,《太平御览》也直接作“大目”。不管是细长的眼睛,还是大大的眼睛,总之这双眼睛是一双漂亮的眼睛。郭老的解释则是:“长目”疑当作“马目”,如此方与上下文的动物名词为类。形容其眼球突出,古人有“蜂腰削肩”,动物形容词也可与一般形容词合用,偏偏郭老一句话就把传了千年的古文给改掉。即便都是动物的眼睛,那也有“凤目”,“虎目”,等等。不知为何一定就是“马目”呢?郭老先生并没有说明他的想象力是如何从“长”推断出“马”的,总之,他的想象力异常丰富。
“鸷鸟膺”,查遍各类汉语词典,无不告诉我们,鸷鸟是一种凶猛的鸟,如鹰、雕等。古人云“猛兽不群,鸷鸟不双”,“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家注》:“鸷鸟,鹘。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形容一种如雪山上的兀鹰般的鹰视虎步,赳赳不群。郭老先生在此大加发挥了:由鹰胸即是鸡胸,鸡胸即是软骨症!我们都知道:“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比鹰高。”一种飞禽的两个极端,郭老先生硬是颠倒了个儿。
“豺声”,豺狼之声也。豺狼是个什么声音?肯定很多人都没有听到过,想象中是或残忍,或洪亮,或沙哑。但是郭老先生就能得出“气管炎”的论断来。当然他照例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虽然豺狼之声很少有人听到,但气管炎患者的说话声,毕竟听到的人很多,恐怕一万个人里面,也不大可能有一个人会从气管炎患者的腔调中联想到豺狼吧。
其实郭老先生还忘了说第五项,那就是“少恩而虎狼心”,一个人的心长得不像人的心,而像老虎的心,那肯定是有先天性心肌梗死了……
以飞禽走兽的形象比拟人相,并附会以有关命运、特征的一种相法、相术把人形分为狮形、麟形、虎形、象形、犀形、猩猩形、骆驼形、豹形、马形、猿形、鹿形、驴形、獐形、狸形、猴形、狗形、羊形、鼠形、兔形、鼋形、龟形、蛇形、鸾形、朱雀形、鹦鹉形、鹤形、鹰形、孔雀形、燕形、鸽形、鹊形,所冠以的贵贱主属,大多流于牵强附会。部分器官形象相肖。常见者有鹰鼻、燕颔、虎头、犀膊、虎背、熊腰、猿臂、鸢肩、狮鼻、凤眼、蛾眉、獐头、鼠目、狼目、猪目、豕喙、猴腮等。动静相肖。常见有虎视、狼顾、狼吞、鹅行、鸭步、蛇行、鼠餐、豺声等。如《太清神鉴》卷一云:“鸭步鹅行,富贵家荣;行若蛇行,亲业如倾;蛇胸鹊筋,贫穷贱人。”如果按郭老先生的解释,那中国人都是医学博物馆的馆藏珍奇,个个都有资格做成人体标本的。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篇学术评论中郭沫若要花大技巧在一个人的相貌上呢?两千年前的秦始皇,和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为什么要如此痛恨秦始皇呢?
郭老在《十批判书》的后记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看到:程憬《秦代政治之研究》一文,程文歌颂嬴政,有意阿世,意见与余正反,毫无新鲜资料。《十批判书》写于1945年陪都重庆,当时国民党派文人程憬写了篇歌颂嬴政的文章,“阿世”,当然就是“阿”蒋总统了。所以郭老先生同样写了篇谩骂嬴政的文章,“刺世”,当然就是“刺”蒋总统了。
事情到此真相大白,郭沫若此时的谩骂嬴政,与他后来歌颂嬴政,真正的对象都非嬴政本人,嬴政只是被利用的工具罢了。
秦始皇的相貌,据司马迁所记魏缭的直观,就是高鼻,大眼,昂首挺胸,声音洪亮,气质上刚猛狠烈,鹰、狼、虎般的男子汉,真正的阳刚型美男子。
秦人择储君,并无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择勇猛者立之”。秦始皇母亲为知名美人,中国的知名美人大多没有子女,知名美人的儿子成为皇帝的,似乎只有嬴政一人。再加上秦庄襄王是王族子弟,遗传基因优秀,而且在第一面见到华阳夫人就得到她的喜爱,女人对外貌是非常看重的,庄襄王若是丑八怪,他再穿着楚服也没用。吕不韦是场面上的人,也不可能很丑,否则怎么在场面上交际?综合而论,秦始皇的相貌,真乃千古一帅哥!秦始皇就是那个伟大时代所锻铸的巍巍巨人!
(二)始皇之死
公元前211年,一颗流星燃烧着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国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地面上,变作了巨大的陨石。有人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听说了,派了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起来杀了,并愤怒地命人焚毁了那块陨石。
借天降陨石刻字,这其实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的国家潜藏着危机了。可惜秦始皇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却在一种郁闷的心情中过多地思考如何让生命延长或者不死的办法。
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秦使者在华阴道上,一个神秘的山人手里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他,说,拜托你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说完转身而去,回头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年祖龙死。使者想问个明白,那人已消失不见了。使者不敢大意,回来后就把这件事情向秦始皇做了汇报。再看那玉璧,原来是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渡过长江时不慎落入水中的那块玉。秦始皇笑了轻松地说,一个山鬼,最多也就知道一年间的事。
秦始皇说这话,因为当时已是秋季,意思是说今年快过去了,山鬼的话未必能够应验。
退朝后又轻松地说,祖龙,是人类的祖先。秦始皇故意把祖龙混淆为祖先,因为祖先是已经死了的人,与己无关。话虽这么说,而他的心里并不轻松。
秦始皇是知道那个山鬼话里的含义:所谓滈池君,是水神。秦始皇以水德为76国政,以至改黄河为“德水”,那么,这个山鬼暗指的水神就是秦始皇;所谓今年要死的祖龙,还是暗指秦始皇。祖,开始的意思;龙,皇帝的象征。
对待这件事情,秦始皇仍然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譬如为什么人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期望着他死,是不是政策有了问题、政权有了问题、官吏有了问题、人心有了问题,等等。而他还是过多地考虑怎么让自己长生不死以及不死的办法。通过占卜,显示他必须迁徙和巡游,秦始皇就相信了。先是迁徙三万户民众到北河、榆中定居,每户赏赐一级爵位,然后决定出巡。这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他在这么一种特殊背景下的最后一次出巡。
很显然,他的这一次出巡怕是凶多吉少了。
在此之前,秦始皇曾有过四次出巡:
秦始皇从22岁(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掌握大权,此后的近20年时间都忙于宫廷政务和征伐六国,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从容的心情出外巡游。
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定天下后的第二年,他40岁时,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外出长途巡行。选择的是西部,从咸阳出发,沿河西北行,经彬县向北,进入甘肃宁县、合水到达庆阳,再向西到宁夏南部,越过鸡头山,向南进入甘肃静宁、定西、临洮,再向东,经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西陲今甘肃天水,然后翻过陇山到达陇县,在岐山脚下的离宫休整几天,再经武功回到咸阳。这条出巡路线经过了秦祖先创业的发祥地,可以说是寻根拜祖之旅。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视察他戍边的军队和正在构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第二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出潼关东行,经洛阳、开封向东北,到山东济宁,先上邹县峄山,再登泰山,在两山上勒石刻碑,歌功颂德,昭示天下。从泰山上下来时,突遇暴风雨,避雨树下,封那棵树为“五大夫”。然后沿着渤海向东,经费县、黄县,越过成山峰顶,登上芝罘山,勒石刻碑;后来沿海南下江苏海洲、向西到彭城(徐州),打捞当年落水的那只九鼎。南入安徽,渡淮河,过凤阳,再转向西,经河南南阳,入湖北汉阳,过长江到湖南岳阳、湘阴、长沙等地;归途经沙市、江陵、襄阳,过武关,入陕西商洛,回到咸阳。此次巡游,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第三年,秦始皇再次去山东半岛沿海巡游,刻石留念,返回途中经河南原阳县博浪沙遇刺,韩国公子张良倾家产千金,雇一壮士以120斤铁锥行刺。因巡游车辆多,壮士判断有误,击中副车,秦始皇幸免,下令搜捕十日未获,极大地破坏了秦始皇巡游的兴致,怏怏而归。
这之后,秦始皇有两年时间不再出巡。
到了公元前215年,才有了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于是从潼关北经大荔,渡过黄河入山西永济,到河北邯郸,再向北至涿县,又向东抵秦皇岛海滨小住,然后出山海关,到辽宁绥中海滨游览。在返回时,他巡视了长城沿线上的河北蓟县、密云、怀来,进入山西过代郡、雁门,渡过黄河,经过陕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回到咸阳。
占卜之后,几下耽误,处理完一应缠手的事情,也就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的秋天了。秦始皇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他最后一次特殊背景下的出巡。
这次与上次出巡相隔五年。假如没有那些后人所说的特殊背景,秦始皇可能也就没有这次充满精神迷茫、心灵困扰和生命焦虑的死亡之旅了。
出巡的陪同人员有左丞相李斯,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疼爱的小儿子胡亥吵着闹着也要跟着去玩,秦始皇答应了;一块去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专门管理宫廷乘舆车马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中车府令兼胡亥法律教师赵高!十月,秦始皇从咸阳出发,乘坐的当然还是他的那辆装饰精美陈设豪华的御用铜马车。也是1980年在秦始皇陵边上出土的那驾我们看到的铜马车。后经考古研究人员考证不是,出土的那两辆青铜车是根据秦始皇生前的御车仿制的,大小只是真车的一半,但其结构与形制跟真车完全一样。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秦始皇出巡的马车——
科学而考究的车轮,30根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身重量对轮圈的压力,使得车子既轻快又结实。再从侧面看去,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作用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直接的比喻它很像我们今天的自行车轮。再看车毂、系驾绳索套管、车轮锁、制动装置以及马头饰等,加工工艺复杂又相当科学合理,令人称奇,不能一一备述。
我们知道在西方,直到公元8世纪,皮带都是勒在马的喉部,经常出现高速奔跑的马窒息而死的情况。而秦青铜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实验证明了它的先进性,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半吨的重量;用秦车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可以拉一吨半。
现在来看看青铜御用车内,可坐可卧,安稳舒适。车厢有一门三窗,门在车尾,前窗可上下启闭,左右两窗板镶在两个凹槽之间,可以来回拉动,完全像现代汽车上的推拉玻璃窗;既便于途中观览,又可通气采光。“闭之则温,启之则凉”,类似车中“空调”。
秦始皇乘坐的车子叫安车,在他前面开道的车子叫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外出巡游时有大批文武重臣警卫侍从随行陪同服务,一般情况下,大小车子在80辆左右,威风程度不比现在的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们差。
秦始皇此次出巡,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他到了湖北、湖南,其中去湖北云梦的九嶷山遥祭虞舜,再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安徽江渚,经过江苏丹阳,接着到达钱塘。到浙江边上的时候,因那一段江面靠近大海,江面宽,风浪大,秦始皇一行就向西往回行走了120里,从余杭一处江面较窄的地方渡过去。这才去了绍兴,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并刻石立碑。
始皇返回时,途经吴地,从江阴县渡江。沿海岸北上,到达琅琊。这时,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不知从哪里又冒了出来,其中那个著名的徐福带人到大海上已经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好多年了,也没找到什么仙药;倒是不知花了秦始皇多少寻找仙药的专项经费,无法向秦始皇交代,只好硬着头皮编造谎话,说,蓬莱仙药确信是可以找到的,但问题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大鲨鱼所困扰,希望皇上能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杀它!
秦始皇在听了他们的谎话瞎话鬼话后,日思夜想,就做了一个梦,像真的一样,他在梦中与海神交战,海神好像人的形状。醒来后就请博士给他解梦。谁知那博士也是个装神弄鬼的方士,说了一通幼稚、弱智到极点的谎话瞎话鬼话,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是用了大鱼、蛟龙做侦探。你看,现在皇上祭祀做得周到又恭敬,却还能出现这种恶神,应当想尽一切办法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秦始皇就相信了,这进一步表现出这时的秦始皇极度迷茫和焦虑。于是命令入海求仙药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自己也亲自带了弓弩去等候大鱼出来,以便按照方士们说的射杀它。迷茫、困扰生命焦虑的秦始皇从琅琊向北,航行到荣成山,也没见到一条为海神做侦探的大鱼。继续航行到芝罘山的时候,一条大鱼出现了,秦始皇激动不已地扣动了弓弩的机关,连发数箭,射死了那条大鱼。
那天始皇的气色有了一些生动,饭量也好了起来。然后沿海岸向西进发。
第二年七月,在到达河北省广宗县沙丘时,秦始皇终于病倒了。这一病,原本就充满了迷茫的秦始皇就有了死亡的预感和临终的慌张。随着病情的加重,旅途跋涉中又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秦始皇在对衰弱不支的身体最后放弃之前,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他的精神和信心!
他给儿子扶苏写下了遗书:回咸阳来参加我的丧事,把我安葬。是的,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秦始皇的精神和信心,这是一个说明。遗书写好后,加盖了御印,暂时封存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赵高接过那封遗书,他的手一阵剧烈地颤抖,而历史没有发现这个生动的细节。
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风云突变,迷雾团飞。
谁目睹了秦始皇死亡的最后一刻的安详与痛苦?
谁在其一侧倾听了秦始皇弥留之际微弱的呻吟和嘱咐?
谁看到了秦始皇死亡的全过程?
谁最先得知并发现了死了的秦始皇,又是谁最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惊闻这天塌地陷的噩耗?……难道病重的秦始皇那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吗?
御医呢?警卫呢?仆人呢?
李斯呢?赵高呢?胡亥呢?
是谁逼迫了他们?是谁驱赶了他们?是谁控制了他们?是谁封锁了他们?
乃至,谁看到了秦始皇的遗体?
没人能够做出回应和解答……
赵高先扣留了秦始皇的那封遗书,对外全面封锁秦始皇逝世的消息。他将秦始皇敛尸入棺,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辒辌车中,让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在回咸阳的路上,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其他百官也像往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辌车中降诏批签。从井陉到达九原,正是七月暑天,秦始皇的遗体开始腐烂,从车中散发出了刺鼻的臭味。赵高就下令随从官吏往车里装一石同样臭气熏天的鲍鱼,鲍鱼的恶臭味混淆了尸体的恶臭。
回到咸阳,政府向全国发布了治丧公告。胡亥在赵高的一手操纵下登上了皇位,是为秦二世。胡亥任命赵高为郎中令。
九月,秦始皇被安葬在骊山脚下。
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
二世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杀于咸阳望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