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自己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父亲和母亲需要早出晚归地在外面工作。在我两岁和四岁时,家里分别迎来弟弟与妹妹,而我们都是由住在一起的外婆带大的。身为老大的我还清楚记得父母对我的期待,就是要做弟妹们的好榜样。我也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每当大人称赞我是个乖孩子、好姊姊时,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如果说生命像一只在河中航行的小船,在我的第一个生命码头上,我就记住了那个对我一生至关重要的讯息——要做个好榜样。
这个讯息带给我很多好处,回想起来,从过去到现在面对不同阶段的角色,我几乎都是尽一切的努力去做好——我是个好姊姊、好女儿、好外孙、好学生、好同学、好女友、好太太、好妈妈、好员工、好同事、好节目主持人……直到四十多岁的某一天,我赫然发现,除了扮演各种角色外,我好像没有自我;也就是说,把所有头衔都拿掉后的我,是个连我自己也不太认识的人。
当时我最重要的三个身份,是太太、妈妈、青春网的主管。在同事或朋友的眼中,我的家庭美满、事业成功,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心里有个地方是空的。
我有一些信念支撑着我,比如,勤俭持家、不愿意浪费食物,吃不完的剩菜就变成第二天的便当。即使不觉得好吃,还是什么都不去想地就吃掉了。然而心中不免会抱怨,因为事实上我并不爱吃剩菜呀!有一次我甚至脱口而出,觉得自己好像是吸尘器。
又比如,早上煎荷包蛋给家人吃,我一定会选蛋黄煎破了的或是品相最不好看的来吃。那时觉得有点悲哀,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最爱吃荷包蛋、炒蛋、水煮蛋还是蒸蛋。
小时候的全家福照。
后来,我会经过考察再做出选择:当面对剩菜时,我或许选择把它们收好,留到下一餐与大家一起吃,或是当机立断地当作厨余丢掉,或是留给自己作为隔天的便当菜。虽然,作为第二天的便当菜仍在我的选项中(因为我还是那个不想浪费食物的我),但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抱怨或觉得悲哀了。
同时,我也开始考察自己对于蛋的喜好。每一种不同的烹煮方式,我都完全、仔细地去品味,因而逐渐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煮到蛋黄半生半熟时的窝蛋,盛在饭碗里,淋上一些汤汁,再吃进嘴里,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刻!不想天天吃同样的,我可以在起床后问自己,今天的蛋要怎么吃?
回头一看,做一个好榜样确实是很重要的动力,在我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都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不懈努力,也因此在工作上或是与别人的关系上,似乎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但是长期下来,我总是把别人或事件放在我之前,“自己”仿佛不见了。就是在一种莫名感到空虚的状况下,我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成长课程,一步一步慢慢地试图找回失落的自己。
这才发现,过去的我没有真正去思考或是考察,只是本能地根据某些信念在尽所谓的“公民责任”罢了。在现实中,并没有人强迫我去吃剩菜、煮破的蛋,我是有选择的。每当面临抉择的时候,我可以停下来想一想,那真是我要的吗?或只是为了要“当个好榜样”而做的决定?其实,一个人每天都可以为自己做出不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