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雪山情
打开焦东海老人家的书稿,浓厚的西藏情结扑面而来。作者在西藏战斗和生活了二十个春秋,老人家说:“那里是我生命的圣地,我永远也离不开西藏。”
西藏的山山水水也钟情于他,因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青春、智慧和汗水及生命的精华都挥洒给了这片热土。
他参军就在二野十八军,随大军挺进祖国大西南,随后又走进西藏,用双脚丈量那两千多公里的雪山冰河。当年,他既是人民战士,又是战地记者,既扛枪又拿笔。行军途中他这样写道:“我们白天行军搜集稿件,晚上宿营后就趴在烛光下编稿件。背包放在积雪上当桌子,再用几个背包堆起来就是椅子。正在工作时突然会有一片乌云压过来,雪粒夹着冰雹从天而降,打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第二天还要提前出发,把编辑印好的报纸发给前面的部队。战士们都说:‘在雪山上出报纸,实在不简单。’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在解放和建设西藏的过程中焦东海对西藏有着一定的贡献:他参加修筑康藏公路,随着战斗部队打昌都战役,到拉萨后垦荒生产……特别是在西藏平叛斗争中,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迎着枪林弹雨,曾三次到前线采访。那时的叛乱分子虽然在逃窜中但却很隐蔽,不时趁人不备放冷枪伤及我部队战士与百姓。焦老对我说:“有一次,我们的对面突然打来一梭子子弹,打得我们隐蔽的地方头上的树叶和树枝哗哗啦啦落了一地,差一点打着我们。”
丰富的人生阅历,西藏的冰雪风霜,给焦东海馈赠了丰厚的精神粮食和取之不尽的文学精华。因此,他的文章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长期的记者生涯,使他的文笔严谨而精当,朴素不失优美,平实蕴含深刻。他写的东西多数时候采用白描手法,虽无浓墨重彩的绚丽但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人民军队有着至诚深沉的爱。不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战士,在他的笔下都形象真实生动,人物栩栩如生,让人读后犹如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会引发读者的共鸣。在他的这部书稿中,对我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焦东海先生在述说张国华将军在西藏生活战斗时,将一个运筹帷幄、镇定自如、大智大勇的我军高级将领的光辉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感人的精神力量。如在描述中印自卫反击战时写道:“他已48岁,拖着发高烧的身体,拄着工作人员送来的一根竹棍,步履艰难地向山上攀登,三步一喘,五步一歇。人们劝他坐担架,他拒绝说,那像什么样子?对部队会有影响的!如果连这个山都不能爬,还能打败敌人?”
在《怀念》一文中,焦老写了部队一个年过半百的炊事员老袁的故事。他以小说的形式叙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动人。老袁那根黑里透红的枣木扁担,一头挑着自己的行李,一头挑着大锅和炊具,更挑着他的理想和追求。一次,焦东海行军翻山时不慎被石头绊倒了,突然一根扁担出现在他面前,有人大喊:“快拉住!”他拉住扁担一头的背包,迎着风冲出了山坳。定睛一看,是老袁。这时老袁满脸是血,他忙问:“你怎么啦?”老袁回答:“我一爬山就流鼻血,爬过来了,没事了。”
初进藏时,后方运输十分困难。每人每天只发少量“代食粉”,有时一天只喝两餐稀糊糊,经常是饥肠辘辘。一天夜晚,焦东海正在开会,发现老袁在帐篷外静静地坐着。会议完了之后,他拉着焦东海到临时用石头搭建的灶台前,从锅里取出几块骨头让他啃。焦东海说:“老袁,你年纪大了,还是你啃吧!”
“唉,我老了,不中用了,你还年轻,又有文化,对革命比我有用。”
焦东海怀着极为感动的心情,含着眼泪,很快啃完了骨头。老袁在一旁笑着,笑得那样舒心……
以后的年岁里,焦老听说他家子女生活上有困难,背着他寄了一笔钱。他知道后说不该寄那么多,叮嘱以后别再寄了。他不但没有说一个谢字,为此还将焦老“训”了一顿。
通过以上几个生活细节的描写,一个农民出身的战士的高大形象已立在我们面前:他憨厚淳朴,不善言辞,不事张扬,心里却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美好心灵,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还有写改革开放后个人生活所发生的变化。这里焦东海不是抽象空洞地侃侃而谈,而是采摘一朵朵生活的浪花来描述。他说每到傍晚,总要站在门前等着两个上学的孩子归来。当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兄弟两人完全靠两条腿走路,路途长,他往往还要接孩子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增加了工资,搬进了新房,两个孩子各自有了自行车,上学方便多了。以后两人大学、中专毕业之后都分配了工作。我仍然盼着他们归来。但这时既不是走路步行,也不骑车了,而是打的归来。”通过孩子在三个时期不同的行路方式,巧妙地道出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个家庭发生的变化,读后给人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会想到由家庭到国家,由微观到宏观的巨变。这是一篇有特色有创意的散文。
我们这一代都已经步入生命之冬了。焦老既淡定又执着,既无为而有为。他在“人生小唱中写道:人生苦短,理想最重要。既立凌云志,就应终生蹈”。他感悟人生,总觉岁月飞驰,转瞬间已迈入老境。因此他还写道:“……若能时光倒流七十年,定可凌空摘辰星。”由此,可见其壮心。他笔耕不止,书,一本接着一本地出。他想在西藏这块自己耕耘过的土地上增添一些色彩,在精神世界这片芳草地上尽些微薄之力,为我们留下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这一代人更多的生活印记和感悟。我想,这是他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诠释。
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