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工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分析:拯救网瘾青少年

案例介绍:

王明(化名),男,1985年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装潢店的老板,平时工作很忙,很少在家,但对王明十分地疼爱。王明的母亲喜欢打麻将,一出去就是一天,平时对王明也很少照顾。同时,夫妻之间关系不很和谐,经常吵架,对孩子教育的问题看法也不一致。

1989年,王明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上海市的某一个小区,并转学到该小区某小学。在外地时,王平的学习成绩较好,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王明的思想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网吧玩游戏深深吸引了他。刚开始时,王平还能够自我克制一下,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但后来在一些同学的带动之下,开始沉迷于网吧,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读初二时,王明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周末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为此,王明所在的社区因其违规行为而被取消了“文明小区”称号,居委会干部多次走访,但无效果。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王明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泡网吧。2002年4月,王平通过聊天认识了一个家庭相当富裕的男孩徐平(化名),经过了解,王明在其“哥们”的“鼓励”下,于5月24日以见面为由对徐平进行了强行索取,并以暴力手段强迫徐平以后经常“孝敬”他们。后来,徐平家长知道后以敲诈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王明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王明家赔了对方一笔钱,对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尽管如此,王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继续沉迷于网吧,和义气哥们一起“混江湖”。

一、案例中显示的主要问题

(1)个人问题。当事人(王明)长期生活比较散漫,没有很好的家庭约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好冲动,爱打抱不平,在沉迷于游戏后更无心学习。因此,他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和目标,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认识不当,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

(2)家庭问题。当事人家庭内部问题很多。父亲工作繁忙,无心照顾却又过于溺爱,母亲对其又疏于管教,王明在整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与指导。尤其是父母意见不和,关系不很融洽,在王明出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使他只能求助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

(3)社区问题。虽然社区组织对当事人家庭进行了多次走访,但没有任何效果。相反,双方关系却因此而僵化,王明及其家庭在社区内很不受欢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处于青春期的王明自控能力较差,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同时王明家境宽裕,衣食无忧,因此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尤其是案发之后,王平并未从中吸取教育,反而更加沉沦,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2)家庭因素。当事人的家庭关系不和睦,虽然父母都对王平有一定要求,但双方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使得教育效果大大减弱。父亲溺爱,母亲疏于管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较少,这一切都不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王明父母在其出现问题时,采取用钱消灾的方式,而不是对其进行深刻、及时的教育和惩戒,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王明的恶习。

(3)学校因素。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好班”、“差班”的划分打击了王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王明自我认定为差生,由此产生了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至于自暴自弃、在为“哥们”仗义打架中寻求自我满足。

(4)社会因素。一些不适宜于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如网吧等经营者,为了挣钱对未成年人开放。一些是非意识不强、好奇心重的青少年就是从这里开始走上犯罪道路。这也是造成王明违法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

很明显,这是一个个案工作,其工作的对象是王明个体。针对此,青少年社会工作可按以下方法开展。

1.初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明确工作目标

对于具体的情况了解,工作者可通过与当事人交谈、家访、走访社区的方法了解到,具体情况与原因如上所述。在具体了解王明及其情况并对产生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之后,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这时可以明确一下工作的目标:在与王明及其家庭建立关系并取得信任之后,通过为王明提供各种青春期问题辅导和咨询,逐步使其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心理,并使之认识与会不良人员结交的危害,提高其是非判断能力,同时,协助王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王明的健康发展。

2.建立关系,取得信任

社区工作者要以温和、关心的态度与当事人(王明)进行沟通,建立关系。切入点可选择其兴趣爱好,如网络游戏,在谈论网络游戏中逐步彼此熟悉,以得到王明的认可和信任。社区居委会虽然进行家访,但是以问罪的方式进行,不但没有与王明建立关系,而且还被王明父母拒之门外。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一定要以平等沟通的心态,始终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用心倾听王明及其家庭的看法,甚至部分地赞同其观点,拉近彼此关系,使王明把工作者视为“知己”。这是工作者进入过程的一个重要前提,决定着以后工作的进展情况。

3.深入沟通,营造环境

在获得王明的认可和信任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全面了解其思想观念、心理和情绪问题,如对父母的真实看法,对网络的真实理解,对哥们义气的真实认识。例如在与王明的深入交谈中,王明的情绪波动极大,时而忧愁,时而兴奋。在谈及父母时,语气却很冰冷,认为他们对自己爱理不理,得不到像其他同学那样得到的关心,并且厌烦回家。

在对王明进行深入沟通的同时,也要进入其父母,了解他们的观念和心理,对他们错误的认识进行疏导。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其父母深刻交谈,说清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网络一半好一半坏,改变原来看法,愿意主动加入对王明的辅导教育中来,为个案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制订计划,认真实施

在根据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下,可制订工作计划,认真实施。

(1)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王明之所以沉迷于网络,主要还是一种心理障碍。也就是说,青少年渴望独立自由,但是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当他们受挫时,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逃避,并会不断地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放纵自己,网络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此,首先要为其提供心理上的辅导。辅导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策划一些相似的模拟活动,以改变王明对家庭和社会的看法,增强其责任感。

(2)提供学习辅导。当前的学习压力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障碍,就很有可能造成情绪或行为上的失控,学习态度会改变。因此,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王明在分到差班后自暴自弃,无心学习,进而更加沉迷于游戏。但经过对王明采取不断的鼓励和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王明明显感到学习的乐趣和奥妙,经常为解出一道难的数学题而兴奋不已。

(3)提供人际交往的辅导。自身性格内向,加上成绩一般,使得王明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多,以至于除了网吧中的几个铁哥们之外,很少与人交往,而正是这几个铁哥们引导王明上网成瘾,执迷不悟。因此,要认真与王明说清铁哥们的利害关系,使他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脱离这个团伙。同时,鼓励王明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并陪同王明娱乐,如一起看球赛,一起为进球欢悦高呼,打破其心理障碍。一定要克服其一开始不适应而想退出的想法,不断鼓励,逐渐适应,增强其集体荣誉感。

(4)提供健康的娱乐方式。要正确引导并提供给青少年一些健康的休闲方式,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除了可鼓励王明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之外,还可以和他一起参加一些有益活动,如爬山、打乒乓球、逛书店等,用健康的休闲方式占据其课余时间的大半部分,相应上网时间就大大减少,慢慢改变其沉迷于网吧的习惯。

(5)适当变化,认真执行。网络成瘾的复杂性和当事人心理的多变性,决定了辅导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当事人情况有所改观,则予以鼓励,并继续执行下去;若没有明显的改观,则需要考虑修改计划,或重新确立目标。总体上来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复杂的一步,而且经常反复变化。特别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王明多次存在放弃的心理和想法,如坚决要求退出学校的社团组织,所以工作者一定要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对其不断鼓励,不断谈心,使整个计划最终执行下来。

5.调动资源,追踪辅导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往往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因而这些环境因素也同样需要改变,最主要的是家庭,还有学校、社区等。对此,工作者在对王明父母进行辅导和咨询,使他们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对网络的看法之外,还需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与社区有关机构(如居委会)和人士(如居委会主任)取得联系,通过耐心的讲解,督促他们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尤其是需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监督,严控未成年人随意上网。并可安排他们对青少年行为进行监督,成为对青少年追踪工作的资源,保证青少年工作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