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科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学科服务是一种融入一线的泛在服务,是普遍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结合的以知识服务为目标的服务,它是高校图书馆必须摆脱危机、重塑形象的突破口,是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出路。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科服务的意义
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的海量增长,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学科用户对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知识化特征日益突显。学科服务以学科用户为中心的主动化、专业化、知识化服务模式成为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对科学发展、高校学科建设、图书馆自身发展、学科用户个性知识服务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学科服务是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科学发展从其研究人员发展上分析,它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48个人研究时期、集体协作时期、科学家集团研究时期。而图书馆的发展也经历了古代(主要形态为藏书楼式,是少数人的事业,是统治者汲取知识、学问的工具)、近代(受社会发展推动,图书馆职能与任务转向社会教育,图书馆资源需求数量大增)和信息社会的成熟阶段的现代图书馆三个时期。科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与图书馆发展的三个时期基本重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开始就与图书馆有关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一流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一流的科学文献情报作支撑;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社会形态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研究处于个人活动阶段时,文献资源极为有限,私人藏书基本满足了个人研究需要;当科学发展到集体协时期时,对科学研究所需资料大增,同时文献数量和载体的变化,改变了原有藏书性质和功能,藏书楼的大门为大众打开了,图书馆成为大众社会教育的工具;当科学发展到科学家集团研究阶段时,由于国际同行的广泛合作交流,文献资源急剧增加,先进的技术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文献资源共享、开放获取成为了现实,极大改变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存储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使图书馆快速进入了信息社会,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相继成功运行。这些变革,改变了图书馆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特别是在科学家集团研究时期,这一时期与图书馆信息社会时期一致,科研活动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要满足他们研究的需要,必须变革其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而这种创新就是学科服务,因此,学科服务是科学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
2.学科服务是高等教育变革和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高等教育变革使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图书馆深层次的服务。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高校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成为了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校综合办学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反映。建设重点大学的关键指标是要有体现自身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点学科,而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汇聚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明确的学科建设的方向,高水准的学科队伍,优质的学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但图书馆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关键指标。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正如许多教育家说的“大学的心脏是图书馆,没有图书馆的大学是无法被称为大学的”、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兰戴尔(Christopher Cklumbus Langdell)给校长埃利奥特(Eliot)的信里说的:学校里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替代甚至是省略的,但如果没有图书馆,学校就会失去它最重要的特征,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学校的个性。高校图书馆学科门类齐全,馆员专业背景、文献信息资源、技术设施、信息技能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详尽地了解某一学科当前的形式和发展的相关信息趋向,尤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根据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个性化需要,不仅能为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科研和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科服务能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全方位地收集和组织相关信息资源,使学科文献信息和知识信息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科及学科用户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能够围绕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资源和技术保障,为学科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从而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
3.学科服务是图书馆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高校图书馆适应大环境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大学的核心”、“高校三大支撑之一”、“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号上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并没有跟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步伐,甚至是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作用和功能发挥有着极大的关系。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不足,而这些不足的具体表现往往显现在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上,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知识水平较学校内部管理人员、教师队伍相对较低,受过图情专门教育、训练的馆员人数不多,以致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人力资源优势如不能得到开发,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停留在传统服务上,缺少创新,跟不上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很难满足现代学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图书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开拓性的工作,要充分挖掘馆员的内在价值,就必须实行学科服务,这也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必然选择。实施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融入到用户的科研教学之中,将图书馆与用户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图书馆不仅仅是服务施益者,同时也是服务的受益者,用户再不是被动接受,对图书馆具有主导作用,其结果是双向互惠、互相提高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和学科用户在这种良性互动和沟通循环中,满足各自发展的需求,学科化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学科化信息需求,使用户获得了专门化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也带动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这必然会带来图书馆新一轮的服务改革,迎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都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开展的,而学科服务就是面向特定用户的服务,能提供给用户专指性强、深层化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拥有自己的金牌服务方式,能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文献资源保障,为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学科服务这一全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而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提升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声誉,促进了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推动和促进学校各学科的蓬勃发展。
4.学科服务是学科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需求的需要
学科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基于用户的学科方向和专业特点、使用习性等开展的信息服务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用户定制功能、主动推荐和推送功能、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知识信息服务功能。它改变了图书馆被动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研究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和专业发展趋势的个性化主动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科技进步、网络技术、数字化的发展,信息种类的繁多,变化速度迅速,信息资源呈现爆炸性增长,改变了学科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信息过载成为了用户获取的信息的最大障碍,传统服务模式很难满足学科用户需求了,现代学科用户的信息的需求更趋于个性化、深层次化的需求,高校学科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从单纯的文献提供机构向具备信息服务和科学研究双重性质的机构转变,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握住对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内容、方式等不同角度入手,形成全面的认识。因此,以学科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成为了学科用户的强烈渴望。
二、学科服务的作用
随着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科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与图书馆的其他传统服务一样贯穿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信息环境的服务需求、深化服务变革、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科服务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馆藏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了学科馆员素质、创新了服务方式、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1.整序信息资源,丰富图书馆学科资源,为社会带来财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不断增加,社会信息的产生52自始至终都是处于一种混乱、无序、随机,进而是失去控制的状态,信息海量源源不断地涌现,强大的无序化的信息流形成,人们想要获取真正具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十分艰难。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序的职能的终极目标就是从宏观上对图书馆馆藏的文献信息、网络的其他信息及其他与对应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调控,从微观上对各种网络无序信息进行鉴别、筛选、收集、加工、组织、剔除、管理,从而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学科信息资源体系,使这些信息成为对应学科可用的有价值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同时,这些信息一经成为了具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在学科馆员的推送下将被学科用户和其他资源一样投入学科建设中,成为学科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新的物质资源,它便与其他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相结合而产生出新效益,转而成为一笔新社会财富。
2.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方便了学科用户的信息利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信息技术系统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应用,学科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从对信息形式特征描述深化到信息内容的揭示,以文字、数值、声音、图像、动画以及多媒体等形式出现,建立各种数据库。在信息内容上以书目、指南、词典及全文等类型存储于数据库中。对信息传送上依托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学科服务平台、整合多种类型的学科信息资源,设置多入口、多途径的检索,使大量无充的信息以有序可检式存在。学科用户还对各类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和隐性学科知识进行挖掘、组织、评价,进行二次、三次加工与开发并利用学科服务平台进行跨时间、空间的传送,使学科用户获取信息足不出户口,随时随地可以浏览和查阅图书馆的最新学科信息,查阅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源和数据,缩短了学科用户与学科馆员、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为学科用户利用学科信息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促进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科馆员能发挥学有所长的专业优势和信息服务的业务技能优势,充分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和体现自我价值。他们在图书馆往往代表某领域知识技能的领先水平,具有一定的优越感,然而由于学科服务对象(学科用户)和服务模式的高标准、高要求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而对学科馆员的职责有更高的要求,工作职责的高要求决定了学科馆员素质的高要求。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举措,没有现成的标准和模子可模拟,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又给学科馆员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从整体上讲,学科服务培养和造就了学科馆员的敬业和团队协作精神。高校图书馆的师生读者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为其提供的学科化服务。特别是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地得到学科馆员为其提供的专业性较强和专业程度较深学科化服务。因此,学科馆员表现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并以“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深入地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主动地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其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为其科研项目顺利立项和按时结项提供了坚实保障。服务对象的高素质、高学识性培养了学科馆员的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要求其学科馆员不仅要有图书情报信息学的专长,而且还要掌握好本馆对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高校图书馆培养了学科馆员对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文献查询与检索及鉴别与筛选和加工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学科馆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能力提高,网络及计算机学科是学科馆员获取各种文献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其利用它们收集国内外文化、经济、教育、科学、技术、图书资料等方面的资源信息。随着高校图书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运用及普及,图书馆管理的每个环节均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其因对馆藏文54献的收集整理、数据库的建立、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所需,培养了学科馆员网络、计算机专业技能,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重要工作。
4.促进了图书馆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活动,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之一,其学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科馆员的工作。一方面,学科馆员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背景,在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嵌入学科教学、科研一线,融入学科用户环境,亲临感受了学科用户的学术氛围、学术精神和学术水平,必然受其影响,往往都会激发起学科馆员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科馆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本身都在不同程度进行学术研究,通过学科服务可以发现其新的热点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这也无疑促进了学科馆员的学术研究;第三,学科馆员的将通过自身的学术研究可以带动和影响周边的其他馆员的学术行为,这种以点带面、传帮带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馆员都加入到相关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中参与学术研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就自然会出学术成果,成果代表的是学术水平,这样促进了图书馆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5.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学科服务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模式来实现,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场全新的变革。一方面,图书馆要建设有保障的“物”的基础,包括图书馆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制定相关制度等。另一方面,学科服务特别强调团队协作,这里面既要求学科馆员在学科知识和服务技能上的自我提高,也要求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图书馆学家Martin在1996年就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拥有新组织机构,基于功能化的学科馆员团队”。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加强这样的规划和队伍建设,必然会大大地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