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与资源共享(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构建学习型社区图书馆研究

徐理 余少喜

(武汉市汉南区图书馆,430090)

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来的概念。对于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学习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始产生,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的国家甚至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

在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全民教育和学习。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述:“推进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又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目前,一个迎接新世纪挑战,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

一、学习型社会需要图书馆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终身学习的社会。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专家测算,19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50年才增长一倍,20世纪10年增长一倍,当前,则3~5年就增长一倍。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的1%。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接受6~7年教育就能满足一生工作生活的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需接受12~16年才能满足工作、生活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人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只靠几年的学校教育获取知识。专家研究表明,一个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仅占一生所学知识的10%左右。为适应时步伐,人们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获取新知识。

图书馆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交流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物化的桥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成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总量激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全社会的人们都只有不断学习,及时获取新知识,方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高中,4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上大学,现有5岁以上人口中尚有10%左右的文盲,大批的农村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每年全国有约占劳动力总数一半左右的劳动力需转岗培训,如此大量的社会成员的扫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及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等等社会教育任务,均有赖于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种社会教育机构来完成,而作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的图书馆,将充当社会教育的重要角色。教育职能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一项神圣使命。图书馆以其丰富、多样化、多载体的文献信息为物质基础,为人们的知识更新和积累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成为人们日益依赖的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和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图书馆内广博的知识信息贮藏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范围,是任何一所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只有充分强化和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大学”和终身教育的中心,肩负起历史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创建覆盖全国城乡的社区图书馆

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图书馆的数量、藏书总量、流通率等绝对数字,还要分析图书馆发展与人口发展的比例关系。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1973-1977年)”要求每5万人应有一所图书馆。而我国约44万人才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一些发达国家为:美国1.5万人,法国4.4万人,德国0.58万人,西班牙0.03万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列宁曾提出:“要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要,达到每走10到15分钟就有一座图书馆。”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这一目标。英国在1964年通过的《公共馆和博物馆法》对人口在4万以下的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服务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城市地区每人到图书馆的距离不能超过一英里。”而其他发达国家图书馆辐射半径分别为:法国10.40km,日本7.44km,德国4.22km。据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统计资料,我国公共图书馆2731所,平均每3515km2才有一个图书馆,相当于一个图书馆平均辐射半径为33.5km。国务院在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八五”期间,要努力做到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目前,我国还有144个县没有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与城市人口发展很不相称,需要用法律法规来制约那些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当事人,限期达到县县有图书馆,每个社区、乡镇都有功能齐全的社区图书馆。使图书馆的发展与社会人口发展相适应,为提升全社会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服务。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以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由于居民委员会或社区管理委员会都不是经济实体,而是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他们没有精力,也没这方面的能力组织管理好社区图书馆。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事实表明,只要那个地方领导重视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事业就一定能得到发展。制定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基础。只有通过立法,从地域、人口等因素确定图书馆的经费、建筑、设备、人才等。如在城乡建设规划法中,明确规定按所在地人口数量多少应有一座图书馆;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应按相应比划拨图书馆经费,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房地产开发时,就应考虑图书馆用房及设施等。社区图书馆在组建之前,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制订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法规,加强管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城乡区域和人口分布特点进行细分,确定每一个社区图书馆的位置和服务范围,逐步组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覆盖城乡的社区图书馆。

三、以现有图书馆为基础,加快建立社区图书馆

建立起功能齐全的,贴近和满足全社会人们学习需求的社区图书馆,是各级政府,也是全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汇集,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世界上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馆事业也相对发达,如欧美、日本等国家,都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图书馆网络。我国的上海、北京、深圳、浙江、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都已建立起了功能齐全的社区图书馆,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知识水平提高了,又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学习型社区图书馆建立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相互攀比,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挖掘现有各类图书馆的潜能,稳步推进,建立满足学习型社会需求的社区图书馆体系。

1.以点带面,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区域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分布一般都是按行政区域分别设置的,集中在城市。我国特殊的国情是:13亿人口中有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在当今中国农村中,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大体占90%,对于10%不识字的乡民,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扫盲。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也在农村。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特点,将其服务重点向乡镇转移,加快推进乡镇图书馆的发展:①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来考虑,到2010年,我国应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完整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乡镇图书馆将作为公共图书馆“家族”中的一员参加文献资源协作、协调与共享,从而使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乡镇图书馆的知识后援。②加速乡镇图书馆现代化的步伐,到2010年,争取能有1/3的乡镇图书馆进入计算机互联网络。③促进乡镇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稳定与提高,是直接关系到乡镇图书馆事业兴衰的头等大事,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乡镇图书馆科学管理机制。④到2010年,力争有1/3的乡镇图书馆达到馆舍面积500m2以上,馆藏5万册左右,藏书结构达到文艺读物与科技图书为1∶1的比例,并逐步增加新书刊的知识与科技含量,进入信息互联网络。⑤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针,加快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实现布局合理,覆盖全国农村乡镇的社区图书馆网络。

2.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加快城镇社区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人才聚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均走在各类图书馆前列,又多地处城镇中心的特殊位置。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科研优势,各高校图书馆要转变观念,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为全社会公众服务:①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②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班。③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协助并指导各中小学图书馆搞好服务,再扩展到社区居民,组建起社区图书馆。④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优势,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为广大读者服务,将学校的教育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让广大社区居民都有机会进入终身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学习,加速推进全国城镇社区图书馆建设步伐。

3.依靠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优势,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

我国科学、专业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其藏书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和专业性,对本学科的文献收藏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专深。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现代化设备来装备图书馆,以提高文献工作水平,为科研、生产以及业务工作第一线提供文献情报保障,开展多方位的图书情报服务。在创建社区图书馆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专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以及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的成功经验,以原所在系统为主线,从上到下扩展到周边地区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协助、扶持周边地区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健康发展。

创建学习型社区图书馆,除了要依靠上述图书馆外,还要紧密依靠军事系统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以及全社会各界支持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人士,创建工作才能快速稳步推进。

四、城乡结合,资源共享,组建社区图书馆网络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已将我们的社会推进到了网络社会,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创造了新环境,提供了发展契机。文献交流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不同系统、部门及不同地区、国家的图书馆联接起来,形成一个馆际的、系统部门的、地区及国际性的城乡溶为一体的网络,打破传统孤立状态。通过网络,图书馆之间不仅可以实现互联共建,还可以实现与其他网络间的信息共享、传递和利用。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通过网络各图书馆可实现联合采购,联机编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联机互借等,一馆资源多馆利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不必要重复建设大规模的图书馆,只要通过图书馆网络,利用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利用任何一个图书馆内的书刊资料。社区图书馆的规模可以大大减小,可以是小型的或虚拟图书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各中心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方面,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在人口集中的工矿区,可采用流动借书车定期为读者服务;可以在网上预约借书;可以在一地借书,异地还书等。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拉近距离,将城乡社区各图书馆联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城乡人们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

创建学习型社区图书馆,是一项关系到提高我国全民素质,实现社会文明,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加大投入,全民参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长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程亚男.论社区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2(1)

[2]王红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3)

[3]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