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隆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武隆县图书馆,408500)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大调研活动通知》(渝委宣[2008]107号)文件精神,为高质量完成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大调研任务,在县局领导下,组建了文化调研组,从7月上旬开始,先后深入全县部分乡镇、部门、基层文化单位,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收集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对我县公共图书馆及乡镇图书室、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的专题调研,根据调研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此次对我县图书馆和县辖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我县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办公综合楼一幢,总占地面积249m2,建筑面积1427m2,办公面积232m2,现有藏书(期刊)89000多册,每年订阅期刊20种,报纸10种,年均图书入藏量500余册。图书文献利用情况:年接待进馆阅读720人次;年外借1500人次,开展读者活动10次。县图书馆还帮建1个社区阅览室,为数不多的馆藏报刊还要满足社区需求。
县辖26个乡镇中,建图书室的有11个乡镇(图书多的约1500册,少的约300册),有图书无图书室的8个乡镇(图书由县图书馆或上级配送的),其余乡镇则既无图书室也无图书。以此次调查的我县图书馆和县辖4个乡镇为例:
图书馆及乡镇、村图书室藏书和利用情况
由于财力、人力、物力不足,业务不熟悉,管理水平低,县城和乡镇图书工作曾一段时间内只局限于为县城及附近的干部群众和乡镇部分干部群众服务,采用的也只是借借还还的老方式,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近年来,不仅服务方式有所改变,而且也逐渐把服务范围扩大到了广大农村地区。但要进一步搞好图书馆工作,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使图书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对图书馆事业投入严重不足,阵地建设相对薄弱,缺少文化阵地,场所简陋甚至无场所,县图书馆和乡镇图书室办公及借阅面积普遍偏少,购书经费严重短缺,县图书馆每年购书及办公经费只有1万元,乡镇图书室和村社图书室建设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之中。进年来书价上涨幅度大,致使读者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图书馆进书量逐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图书的借阅率和拒借率“一高一低”,严重影响了藏量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
图书馆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县城图书馆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需要,而全县多数乡镇、村社还没有图书馆(室)和学习活动场所。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中,政府考虑的还只是房屋规划、公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投入较少,有的文化站也不能专职开展工作,致使多数乡村文化体系成“空壳化”运转,文化建设无疑成了制约软硬件发展的软肋。
县图书馆人员和乡镇图书室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现有的整体水平低,缺乏规范标准,业务基础薄弱,文化专干不能专职专用,组织读者活动少、举办科技、文化讲座少,对新知识、新科技宣传推介少。
馆藏文献资料陈旧单一,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由于购书经费所限,每年订购新书数量少、品种不多,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用科技类书籍、工具类书籍、农副业资料、实用的报刊杂志严重不足。
图书馆综合使用率低下。除县城少数市民、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查资料外,很多市民不了解图书馆,一是文献馆藏量滞后;二是媒体宣传乏力。
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服务设施缺乏。图书馆网络建设严重滞后,传统管理、手工操作仍占主流。县图书馆也只是在今年年初克服资金困难自筹资金38万元才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武隆支中心,但还没有与市图书馆信息中心实现联网,目前正积极筹建此项工作,相互协调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做好馆际互借工作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匮乏。在被调查的4个乡镇文化站中,只有庙垭乡文化站图书室配有一台电脑,但都和其他调查的乡镇一样
没有也无法采用计算机管理,还处于传统手工管理阶段,而且没有一个站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此传统落后的手工管理模式和现代服务设施的缺乏必将严重阻碍我县图书馆及乡镇图书室的发展同时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利用和认同。全县各乡镇已建立农家书屋有图书无书柜、桌椅,无专人管理。
三、对我县图书馆(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公共图书馆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是保障公民充分享有信息资源基本文化权益的体现;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县级图书馆建设是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让社会保持一定的文化含量的源头。因此,在县局的支持下,我县今年新建图书大楼准备于7月底动工,占地面积540m2,建筑面积3780m2,预计总投资4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0万元,地方筹集100多万元,门面开发200万元。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精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图书事业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单独拨付。把图书馆发展需求转化为政府的意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科学的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施。县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建设发展图书事业经费的有关的文件精神,确保县图书馆购书经费每年至少不低于5万元,乡镇及村级图书室有一定的图书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乘党的十七大东风,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机,改变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增加购书经费,加快馆藏文献资料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持。
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十七大精神,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规划之中,抓紧制定我县文化发展规划,将县、乡镇图书馆和村社图书室作为建设重点。在搞好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快电子图书网络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力争实现县、乡镇图书馆(室)与村社图书室与市、各区县图书馆联网,让广大读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更加快捷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想办法通过各种活动调动民众的阅读兴趣,把民众吸引到图书馆来,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增加人员编制,图书馆要定期向社会推介新书目、展示新知识、新科技发展趋向,定期开展读者联谊交流会,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有关政策法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人文道德规范礼仪、实用新技术等讲座。在农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要开展农民工技术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传统道德教育培训。
将县、乡镇图书馆和村社图书室建设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应重视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制度瓶颈;培养专业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基本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乡镇图书室工作人员。图书馆新建、扩建、改造经费,管理设施的投入,应该根据地方财力,纳入公共产品建设投入计划,按全县区域人口平均拨足购书经费,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料更新和区域读者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加快馆藏文献资料的更新换代。县图书馆要根据县城读者需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文献资料的更新换代步伐,增添新的文化科技图书、报刊杂志,特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刊物、农村实用新技术图书等,特别是乡镇和村社图书室,农民朋友最需要的就是农科图书、农副业资料及工具书籍。坚决禁止盗版书籍和在旧书市场按斤购买的书籍进入图书馆,误导读者。
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等项目建设的契机,构建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县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立为我县信息化和乡镇以后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降低了基层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门槛,将推动我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乡镇文化站逐步投入的专项建设资金,使文化站有了固定场所阵地,也为乡镇图书馆(室)建设发展带来机遇。
参考文献
关于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大调研活动通知(渝委宣[2008]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