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袁崇焕将军的例证
明末有一个例子,传说是袁崇焕将军,因为他死得很惨,中了反间计,被皇帝活剐了(史书记载为“遂磔崇焕于市”)。据说死之前,他把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小孩儿托付给他的一个部下(《明史》记载:“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我死之后,把她们母子照顾好。他死了以后,他这个部下以跟女人、孩子一块儿生活的方式照顾她们母子。其他人就感觉到奇怪,好像是一家人,但是神态举止上,这个男的对那个女的特别恭敬,而且有点像仆人对主人的态度,很奇怪。还有,当袁将军被杀以后,他将军的地位没有了,他的亲人是被发配到远方的,他们好像是被发配到西北(《明史》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路途当中有很多危险的地方,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很漂亮,有一些人见色起邪心,就想干邪事,袁将军这位部下利用他的武功(那是真正的军人哪),打退了这些人,保护这对儿年轻的母子。他放弃了自己这一辈子再凭军功获得名利的机会,就是因为当时一句话答应了袁将军。而且袁将军活着的时候对他应该是有恩,所以宁可自己一辈子不富贵,也要照顾好将军的遗孀和孩子。后来大明王朝为袁将军开平反大会,知道错杀了。这个时候这位部下才把真相告诉大家,这是袁将军的夫人和后代,我的任务完成了。这不就是你“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士为知己者死,可以说从这里来的。也未必是管子的原创,管子也应该是有他的天才成分,也是继承上古文化。
“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严刑峻法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彻底解决。民不畏死,以死拒之,可能吗?他不害怕死啊,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像诸葛亮,他一捉孟获的时候,完全可以一刀杀掉嘛,不服?放你回去,再来。一擒、二擒、三擒、四擒,这也是碰到这种“滚刀肉”,七擒之后他才服气,叫“七擒孟获”。那服不服呢?这会儿服了,确实你厉害!所以“杀戮不足以服其心”。中国共产党人在早年的时候,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时候,或者我们最近这一年纪念抗战,大家看到了,我们确实当时武器不行,国力不行,包括组织效率都不行,但是面对屠刀,服你吗?你杀死我,我也不服你!
而有些场景的记述让我们后人感觉到……怎么形容?潸然泪下,义愤填膺!被劈杀的那都是一些非常淳朴的汉子,但是我认为《论语》的精神没有被继承下来。我看到了孔老夫子这句话“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我才知道中华文化里面什么叫刚柔相济,老夫子为什么是圣人。我再看到日本一小撮倭寇横扫浙东七县,再看到十万大宋子民跟着跳海,三件事情合在一块儿,我才知道,我们的文化从宋代以后出了问题。宋儒,宋代的那一批自称大儒的学人,要为中华历史的这些血债负责任!他们没有很好地把中华上古文化传递到世间!天下人不明理罪责在老师,你读书,你的任务是明理,教明白天下人,结果你没有把天下人教好。
我在南京军区某部讲的时候,我面对战士群体,我谈我的想法,我说十万子民中,即使有一半是女人,剩下的五万男人可不可以作战?五万男人当中若有老人和孩子,我们再剔除一半,两万五千人的精干的将士可不可以保护小皇帝?能够跳海,视死如归,那为什么不可以为了国土,为了自己国家的君主去战斗呢?大好的江山拱手送人,然后自己的身体去喂鱼,宁可喂鱼也不知道战斗,这是什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