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从“严禁手机”谈学校自新能力

日前,在一次采访当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当今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对陶行知其人其学的宣传、推广、了解是很不够的。”周教授之所以如此忧心,是因为他认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和孔孟为核心的古代教育思想相并列,共同构成中国教育思想,然而教育界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不够。

周教授是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家,他深深懂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懂得自己倾心投入的价值,所以他毫不讳言地批评整个教育界。其实有一点他不懂,教育界多数人并非是专门冷落陶行知,而是谁的思想都不学。

陶行知的确堪称“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所提出的一些教育问题,到今天我们都还没有很好地解答。

98年前,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说:“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这些话,放在今天来看,哪一句不击中我们的要害?今天的教育,不要说缺乏创新的能力,就是连创新的胆力都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日新月异,可是我们却永远生活在过去,满足于过去,迷恋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面对这种追问,我们每个教育人一定都会惭愧不已。

比如面对智能手机,我们除了异口同声地喊“禁”,此外没有他法。手机就一无是处吗?手机就是洪水猛兽吗?在一个连政府都提倡“全城WIFI”的时代,学校居然还在高喊“禁止手机”,这不是逆历史潮流、做螳臂当车般的无谓抵抗吗?陶行知说:“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所以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共和国,须把社会上一切的事,拣选他主要的,一件一件的举行起来。不要使学生在校内是一个人,在校外又是一个人……我国学校的弊病不但在于与社会相隔绝,而且学校里面,全以教员为主,并不使学生参与。”当今学校想做的,正是想把学生和社会隔绝,把学校造成一个“世外桃源”,如此才好控制学生的思想和时间,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好手机,就是社会上“主要”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来研究如何发挥手机好的方面的作用,消除它坏的方面的影响。如果都完全禁止了,接触尚不能够,还怎么来研究呢?这样做就是在推卸责任,将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推向家庭,推向社会。只管在校的时候,不管在家的时候,只管当学生的时候,不管将来不当学生的时候。事实上,说了禁止,因为处理方法本来不当,结果多是禁而难止。面对这种情况,可是大家依然紧抱“禁止”不放,不想他法,另谋出路,自欺欺人。

这种状况,并不是手机问题真正无解,而是多数学校习惯于“学习经验”,等别人摸索出办法来再去趋之如鹜,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不肯开动自己的脑筋,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

很多学校禁止手机的理由基本差不多,“影响学习”“影响休息”“伤害眼睛”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影响学习”,担心学生在手机上花的时间过多,从而减少听课、作业、复习、预习的时间,影响学校成绩。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手机的缺点,忽视了手机的好处,如果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很多课是不需要老师来讲的,很多题是不需要老师来解的,很多资料是不需要老师来准备的。现代的课不是看老师的知识有多丰富,而是看课堂的信息有多丰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思维多精彩。

从前些年开始,很多学校热衷于打造“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课堂依然是“鲍鱼海参”,未成“家常便饭”,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上,看不上。这种课堂除了拿来装点门面,此外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这些课堂的理念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是每个教室都能配上那些高档的设备,但是智能手机几乎人人都有,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种智能终端呢?如果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学习,课堂的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正是学习和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让学校生活显得无趣,要想增强学校生活的吸引力,就应当丰富学习的途径和作业的形式。可以用耳朵听讲,也可以用眼睛查阅,还可以单个交流或集体探讨。可以是个人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作业或网络作业,还可以是规模不等的集体作业。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知道,手机不只是娱乐的工具,它还是学习的利器。

陶行知还说:“教人勿赌博,勿饮酒,这都是消极的禁止。至于积极的办法,要使他们时常去做好的事情,没有机会去做那坏的事情。”人在什么时候才玩手机?就是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当他们认为所做的事情不重要,或者不影响做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拿出手机来玩。现在很多人沉溺于手机之中,多数是因为无事可干。因为生活无趣,所以才有人迷恋网聊、游戏。学校的任务就是设法增加校园生活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假若他们在手机上做的是有意义的事,也要大胆允许和支持,只是不忘帮助他们一起采取一些保护健康的措施。当学生头脑的田地里长满庄稼,就不会长出大片的野草。

陶行知又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信息时代,面对智能手机的问题,不能再用老经验、老办法,一味地“禁止”,应当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历史早已证明,在新事物面前采取保守态度的,终究都要落伍,终究都要成为后人的笑柄。每所学校,都应当“知史明智”,与时俱进。作为传播文化和文明的地方,学校不能只满足于学习知识、教授知识,还应该积极主动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经常站在时代的前沿,才有资格去引领学生、引领社会。

陶行知还提倡“自新”“常新”和“全新”,说“我们中国的教育,倘若忽而学日本、忽而学美国,忽而学德国,终究是无所适从”,“即如洗澡,一定要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我们所讲的新,不单是属于形式的方面,还要有精神上的新”。从如何对待手机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今天的很多学校,只会“学”,不会“想”,迷恋“习惯”,不爱“洗澡”,喜做表面文章,不肯实质改变。100年快过去了,陶先生的这些话,依然是“矢有其的”。

教师不自新,自辱!学校不自新,自亡!教育不自新,自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