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蹭饭图”随想
目前,大学录取工作还没结束,可是成绩较好的学校,成绩较好的班级,已经发布他们的“蹭饭图”。成绩稍微弱一点的学校和班级也正在着手这件事情。画“蹭饭图”的事几年前我所带的班级也做过,当时学生把图做出来后,我看了看也就一笑而过,没有认真想过。这几年,类似的图见得是越来越多了,今早突然有种“后知后觉”的冲动,于是意识到应当作一番反思。
前两天看了外省某校某班的“蹭饭图”,北京大学后面附有十几个名字,清华大学后面又是十几个名字,按照网络发布的“高校排行榜”来看,最差的都是“北上广”的名校。不由得惊骇大呼:“壮哉!美哉!”感叹之余,当然难免又做一次俗人,自惭形秽一番。昨天又看到本校某班的“蹭饭图”,“北上广”赫然在列,香港自然也意料中地入围。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蹭本地饭的路途。是真的没有人报考本地高校?还是出于一些原因没有标出来?我总有些怀疑。人的心理,都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家乡,在口头上虽然都说热爱,但是在涉及个人重大选择时心里想的却常常不是她。选大学的定律是:外省比本地好,国外比国内好。当然,凡真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存在“绝对真理”,“北上广”的人民就是例外。他们所处的地方,本来就“一览众山小”,多数人是舍不得离开的。另外,是不是全都考取了?有没有一两个没考上?或者考上了不怎么上档次的学校,不好意思在图上标注?我还是有点怀疑。也许,但愿,孩子们全都考上了。
我之所以有那么重的疑心,是现实告诉我,并非所有的学校、所有的班级都有编写“蹭饭图”的资格和心情,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成为“蹭饭”的对象。
敢于和乐于编写“蹭饭图”的学校和班级有一些必备条件。比如考取的大学必须是名牌,必须要有大城市,必须要有本地人所不知的外地校。那些著名的当然要入围,但不著名的也并非毫无希望,对于它们,可用距离来做标准,越遥远的则越让人兴奋。假如有个国外的大学,哪怕过去从来没听说过,未来也绝无可能去蹭饭,也可以在地图上突出地显示。
这些情况表明,“蹭饭图”既是“心情图”,也是“排名图”。给大学排名,也给学生排名,还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和班级排名。大家拿出来晒,就是想宣示一下自己的地位,表达一下心情。因而,晒图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娱乐,它还相当于“胜利者”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它以所录取大学的形式宣布:“我是赢家!”至于那些考取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自己羞于、编者也羞于让他们参加这个发布会,兴奋的是那些上名校的人。当然,如运动会一般,最兴奋的往往不是获奖的运动员,而是观众。近百年前鲁迅就有一个伟大的发现:看客如云!人头落地的事都能看出滋味来,那么看看考试的胜负有什么了不起?当不了皇帝,看一看皇帝总是可以的。当然,假如能和皇帝握上一次手,那么即便以几个月不洗手为代价,也还是一件十分划得来的事。所以,虽则自己不能去蹭饭,但是叫得最凶的还是“吃瓜群众”。
虽然多数人都知道“没有比较就没伤害!”的名言,可鲜有人甘心放弃“排名”这项“愚乐”活动。哪怕毫无比较必要的事物,大家也非要比出个高低来不可。排名,已经成为一种传染病,无可救药,十分流行。专制者可以“排名”为把柄来管制下级;高级者可以高高在上,睥睨下级;中级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沾沾自喜;下级者要么作茧自缚,要么识时务地逃遁。总之,“八仙过海,各有神通”,各得其所,于是,“排名”生命力强大无比,四处生根发芽。
学校这种号称传播文明的地方有时候很奇怪,也喜欢做一些不太文明、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宣称为了避免攀比,保护贫家子弟的自尊心,学生不论贫贱,一律统一校服。可是在将学生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事情——考试成绩——上面,学校似乎又乐此不疲,毫无顾忌,甚至还要张大榜来公示,此时学生的自尊心似乎又一文不值了。所以我一直怀疑统一校服的说辞,顺带怀疑统一校服的动机,甚而进一步怀疑其他种种。既然“尊重自尊心”不过是一个幌子,那么对于伤害自尊心的行为当然就可以“选择性执行”。“排名”行为既然有利于学校“管制”,那么当然也就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蹭饭图”既能宣传本校的“武功”,又能“教育”考得不好的学校、考得不好的班级和学生,自豪和怨气齐发,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哪里还来得及怀疑和反对?
“蹭饭图”背后有很顽固的等级思想和应试教育观念,热衷于绘制和传播“蹭饭图”的人,如果是年轻人那么就属于不懂事,如果是成年人,那么要么是该懂事而不懂事,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俗语有云:“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有几人?”别光想着“蹭饭”,也要想想“饭图”之外的学生,关心一下他们的未来及生活。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关心恐怕才能更显担当、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