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引入“倒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昨天上午,我看到顾明远先生关于“重建师范教育”的一段谈话,为其中的一句话感到惊讶。他在分析学校教育质量不行的原因时,强调了教师编制和教师质量这两个问题。在讲到“教师质量”问题时他说:“我们教师水平太低,所以提高水平是对的。”也许是顾老年岁已高,不惧死亡,一般的人谁敢讲这个话?全国教师的口水一定会淹死你!他不是说教师水平“低”,而是说水平“太低”。

刚看见那句话的时候,我也有点疑惑:这样讲到底准不准确?是不是太过了?昨天下午,我去参加一个家长会,才体会到也许顾老所言并非夸张啊。

第一位老师上来,先请大家安静,然后很不客气地说:“不愿听的就出去!”接下来,是介绍成绩:“这次我们班考倒数第一!已经是第三次倒数第一了!”听了这话我感觉很意外,一般人不会这样讲的,这是缺点啊,隐瞒都来不及,还当众强调,难道要自我批评?到了后来才知道她这样强调的原因,“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考得不好肯定是家长的责任,就是家长不重视!”“我教的另一个班就考第一,同样是我教,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会是谁的责任?!”她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孩子们考试成绩很差,家长要承担全部的责任。然后当众宣读每位学生的成绩。

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我有几点看法:一是不大尊重家长和孩子,不是将他们当成朋友,而是当成不欢迎的人,无视孩子的隐私权;二是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把教育当成了考试,通过宣读成绩给孩子“贴标签”,诱导广大家长、孩子给孩子“贴标签”;三是逻辑推理非常混乱。

第二位老师上场了,同样是当众宣读成绩,接下来布置若干作业:书法抄写一遍然后听写、朗读下学期的课文三遍然后背诵默写部分篇目、写六篇作文、阅读作业、家长签字……总之很全面。然而我在想,提前把下学期的东西都学完了,下学期干什么呢?在我看来,很多作业并不是非做不可。成年人们可以回忆一下,你小学所学的课本知识现在还记得多少?对你的人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假期布置这么多作业,孩子们还有多少时间去发展兴趣和特长呢?我倒以为,教师过多地布置作业,恰恰暴露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缺乏信心。因为没底气,所以才大量全面地布置作业,这么做不过图个心安罢了。作业的多少应当取决于客观的必要性,而不是主观必要性;如果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缺乏把握,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客观必要性”,于是就只能依赖“主观必要性”。

这两位老师的做法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是教育理念层面的问题,对“什么是教育”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缺乏科学自觉的教育观,客观上表现出“教育就是考试成绩”的教育观。二是没有把孩子们当成平等的生命个体来看待,无视他们的感受,对他们缺乏基本的尊重。三是教学技能不高。四是对教师职业缺乏热爱,无意中降低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度。如果说顾先生“水平太低”的评语让很多教师觉得委屈的话,那么我们把这句话明确一下,改成“专业水平太低”,他们还会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呢?

顾先生认为要改变“水平太低”的问题,需要重建师范教育。我倒以为,重建师范教育当然有必要,可是这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瑜曾经说:“愚蠢常常不是智力不及,而是选择不运用智力。”这句话非常精辟。你以为说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考得不好肯定是家长的责任”这话的人逻辑思维有问题吗?非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必要选择智力!你以为“指鹿为马”的赵高智力有问题吗?非也,是因为那一刻他故意选择屏蔽智力!

为什么赵高可以那样做?是因为权势。为什么老师可以那么讲?是因为权力。“师尊”的观念和“尊师”的传统天然赋予了教师一份权力,依仗这份权力,有的人在教育工作中不知道什么叫虚心,也不知道什么为尊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众所周知的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做法也很少遭遇质疑和挑战,所以很多教师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选择智力。为什么他们敢于肆无忌惮地践踏孩子们的隐私权和尊严?敢于不讲逻辑地乱贴标签?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无力也没胆量反抗。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可是教育工作里师生这对主要矛盾中学生一方毫无力量,怎么可能推动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没有矛盾一方的倒推力,另一方也就越来越衰弱,最后只能自取灭亡。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难道还少吗?

在教育行业中引入“倒推力”可以提升教师的水平,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比如私立学校、民办培训机构的纷纷涌现,让很多学校的应试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假若能在教育评价改革当中有所突破,改革当前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保障和提高孩子们在教育评价中的话语权,势必倒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教师存在的前提。取得成就的学生,未必都依靠教师,取得成就的教师,却必然依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