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论衡:一部评论版的中国通史(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华夏名称的起源

释“华”

在上古,应用仅次于“夏”字者曰“华”,此名当由华山山名而来,其名远在夏名之后,但仍可看出于我民族居留于秦陇华渭之间的时代。章太炎以华命名之义甚好,他说:“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此也。”故华族之名当与章氏所云就华山以名其国土同一性质。

又,“华”字即草木华荣之意。段玉裁曰:“木谓之华,艸谓之荣。……引伸为《曲礼》‘削瓜为国君华之’之字,又为‘光华’、‘华夏’字。”此外,又有谓由昆仑得名。拉克伯里谓华夏族系经昆仑东来,昆仑意为“花土”,“华”即“花”字,故称其族为华。

自“华”字名出,遂与“夏”字合为双名曰“华夏”,以表中国。古书例证甚多,不暇备举。始春秋迄战国的近六百年间,我祖宗是以此自称的。

释“夏”

“夏”字在文字的意义上训“大”,此种意义是由西周以下崇拜夏朝伟大的观念引申而来。《书》有“蛮夷猾夏”之语,孔氏《正义》云:“夏者,训大也,中国有礼义文章光华之大。定十年《左传》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中国为华夏也。”自训“大”之义行,它的原始意义为后生义所淹没。

此外,又有云夏因夏水得名。章太炎云:“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汉中始盛。地在雍、梁之际,因水以为族名。谓犹生姬水者之氏姬,生姜水者之氏姜也。夏本族名,非邦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

但保留了原义的只有《说文解字》。许慎云:“夏,中国之人也。”这已经是发春秋以还众人所未发的新义。他又说明何以夏就是中国的道理:“从攵、从,从臼。臼,两手;攵,两足也。”如此我们可以悟出夏原是人的象形字,是最古的人类画像。许氏只说到“臼”像两手,“攵”像两足,漏去了“”的部分,而“”正像人体最重要的头部以及自颈下至胸腹一段。按“”字古文写作“”,小篆写作“”,更加“”作页,我们现在写“页”作“首”,是合大小篆为一字,保留了古文头上的毛发,而省去了小篆下面的“”。若按古文写作“”,有头有发,或按小篆写作“”,不正是一个人自颈至于胸腹的部分吗——上面有头,下面有胸腹,再下面有两只脚,胸腹的左右又有两只手,岂不是百分之百的人的画像?我们把他还到原始状态,在图腾上当作“”。小篆比原始的形态走了样,不易了解其原义了。倒是有的隶书写法把两只手摆在胸腹的两边作“”,保留了一部分真象。

用人的画像来代替原来的动植物作图腾,自然是人类观念意识上的很大进步,是人类自尊心的发展成果,也是发挥人性尊严的里程碑。原始民族之族名最常者或由图腾信仰,以为其族系出自某种自然物,因拜其物为祖,并取其物之名以名其族。故如美洲印第安种人有狼族、熊族、蛇族等,皆取动物名;即取植物之名者亦不甚少,如玉蜀黍族、马铃薯族、桃族、巨树族、黄树族、绿叶族、烟草族、芦草族等(见摩尔根《古代社会》)。中国之四裔,据《说文注》谓“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异种也。”又以“南蛮,蛇种”、“闽、东南越,蛇种”,此诸族之名皆图腾也。

这一由羊、蛇图腾混合而成的新集团,自以为居住在天下之中心,而自己又是了不起的堂堂正正的人,于是瞧不起四面的邻居,目东方居住的人曰“貉”,是豸类;南方居住的曰“蛮”,是虫子;西方居住的曰“羌”,是羊种;北方居住的曰“狄”,是犬种。这是夏民族最早产生的民族自尊心,所谓民族意识便由这种心理发展而成,虽然不免妄自尊大,有浓厚的狭隘倾向,但是史前的祖先哪里会想到这个问题。自夏族之名成立,姜、姬、姒等变为大集团中的一支,中国民族于是正式出现。其年代虽不能确知,但就民族演进及神话传说推断,必早于夏朝之建国,或竟在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