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周易程传》坊间版本虽多,然善本盖寡。本书在点校方面,以清光绪十年《古逸丛书》景元至正九年积德堂刊本为底本,加上新式标点;并辅以明福建巡按吉澄校刊本(简称“吉澄本”)、明嘉靖间建宁刊本、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原刊本(简称“武英殿本”)等参校。
二、由于《程传》但解上下经及《彖》《象》《文言》,不解《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此,本书于《系辞传》以下,取朱熹《周易本义》以附之,庶几成为全《易》。并以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开雕尚志堂藏版(简称“尚志堂本”)为底本,辅以清光绪九年景宋咸淳刊本、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等参校。
三、本书参校过程中,遇有版本异同者,悉以底本为依归,尽可能保留底本编排方式,不敢妄加损益,唯底本有明显错误者,则依参校诸本諟正,有疑而未定者,则两存之,凡此,必附注于后,以俟知者。
四、本书之内容卷一至卷六,悉依积德堂原刊本区分为六卷,另增卷七为《系辞传》以下四传。余为卷首与卷尾,则附录程颐其人其书相关之资料。
五、卷一至卷六除分别列出《周易》经传原典及《程传》原文外,并针对上述内容加以注释、评析。注释方面,或训解疑难字词,或说明牵涉之人地事物,或注明典故出处等,以节省读者检索之苦。《周易》经传之解释,甚为分歧,言人人殊。因此,本书于注释时,虽择善而从,然遇有莫衷一是者,则暂依《程传》之说。唯于重要而歧异处,则罗列各家之说,以备参考。评析方面,其一在解说卦爻之精义,以补注释所未及;其二在援引历代易家之卓见,以供比较;其三在评析《程传》之是非讹谬;其四在抒发个人管窥之见。以上注评,但随文附载,详略不一,亦不必爻爻有之。
六、本书旨就《程传》一书加以注评,故于卷七有关《系辞传》以下,伊川所不解者,本书但列朱熹原注,亦不另加注评。
七、本书在注释部分,力求明白晓畅,对于生僻字则加注拼音,凡前已注释之字词概念,后重复出现,例不再出注,或仅提示见于某卦某爻注释,以便读者参看。
八、本书于程颐《易传》,或称《周易程传》《伊川易传》《程传》,对于常引用之文献资料,如王弼《周易注》简称为《王注》、孔颖达《周易正义》简称为《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简称为《集解》、陆德明《经典释文》简称为《释文》、许慎《说文解字》简称为《说文》,等等。
九、本书新版于乾、离等卦,利用出土之《帛书周易》,增补一些意见;于附录程颐《易传》研究论著目录,亦收录今人最新之研究成果。另,于文前增补几幅弥足珍贵之照片,概由伊川先生二十九代裔孙程德祥先生无私提供,在此致谢。
十、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多所参考前人及时贤著述,尽可能注明出处,然有时为行文方便,或未能一一列举,尚望读者谅察。在斟酌取舍众说之际,虽尽可能从大本入手,从卦旨着眼,然限于学力,或仍有未安者,尚祈海内博雅君子,不吝指正批评。
黄忠天谨识于高雄师范大学
经学研究所二〇〇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