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脱稿成为一种习惯:敢讲能讲会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脱稿讲话注意抑扬顿挫

脱稿讲话时要注意吐字清楚,音量音高适中。语言要清晰规范,表达流利自如,词汇丰富,字句多样。有时音调放低,以表现出权威感;当要加强某个观点或态度时,语势可以较为急促,音量提高,使听者注意力集中;在表达悲痛或强调沉重心情时,可以用较为缓慢的语速,注意重音和适当停顿等。

不做“蚊子”,也不当“大炮”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人讲话小心翼翼,声音如苍蝇一般,只听到嗡嗡,听不出句子;相反,有的人讲话声如洪钟,越在嘈杂的地方,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听者却是一脸茫然。

其实这两种讲话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说话要讲究发声,即音高、音势、音长和音质。“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势”是讲音量的强弱;“音长”是说声音的长短;“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也就是“音色”)。

声音可以塑造,知名播音员的声音都特别有共鸣、有磁性,这些不都是来自天生,很多来自于后天练习。

如果你参加过合唱团(尤其是业余的)就会知道,团里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但是往往其中一个声部的人不够,指挥就在一个个试音的时候对其中几位说:“没错!你可以唱高音,但是中音的人太少了,拜托拜托!你就唱中音吧。”至于男团员,如果声音不高不低,低音部又缺人,指挥也可能让几个人把声音放低沉一点,成为低音。

还有,你看那些参加模仿秀的人,原来是中性声音,一下子把声音压扁,一下子把声音放低,又一下子拉高拉长。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你可以练!首先,你可以试着把同一句话,譬如“风调雨顺”,用不一样的声音说一遍。先沉下来,用低音,再一次一次渐渐拉高。你也可以先用粗浊的音色说,再改成尖细的调子。于是,你找出了自己的“音域”,也就是“你有多大发挥的空间和多大的可塑性”。

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老先生评书的最大特点是他的说话方式,而单老先生说话的最大特点便是非常有画面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在听书的过程中,你会不知不觉地陶醉在故事当中,领略到更为丰富、通俗、真实、深刻的感受,把听单老的评书比作听觉盛宴一点都不过分。

据了解,单老先生评书的忠实听众在全国有一亿多,喜欢的人更是超过六亿。单老的评书能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不仅取决于他对评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与他个性鲜明的说话方式有关。单老说话张弛有度,跌宕起伏,语言流畅,绘声绘色,活灵活现。音量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更加适合老百姓的“消化与吸收能力”。

另外,单老说话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喜欢的“调味”——幽默风趣。这些说话方式将单老精湛的评书以最佳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评书还有谁不会喜欢呢?

常言道:“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人言可畏,有时舌头底下可以压死人,不同的音色说出来的话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从很大程度上讲,事情的成败就看你的说话音色是否受欢迎。

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声音的高低快慢要符合或适应事情的内涵,要学会运用不同的音色来传情达意。意大利的著名影星罗西在这方面就非常擅长。

有一次,一些外宾要求罗西表演一段悲剧。罗西便用意大利语表演起来,在场的客人虽然听不懂,但听得罗西音色时而悲伤时而痛苦,许多客人被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一位意大利人捂着脸走出宴会厅,在走廊里放声大笑。原来,罗西根本不是在演什么悲剧,而是在念宴会菜单。

由此可见,说话音色对于说服效果是多么重要。然而,很多人并不重视说话的音色,有时候说话的音色让别人很不喜欢,导致很多事情都不成功。

演讲时音色的起伏不仅能使演讲更生动,而且还能传达演讲者丰富的感情信息。如果演讲者的发言既错漏百出又拖泥带水,音色平淡无味,即使是再优秀的演讲词,演讲者本身也会显得无精打采,相信听众也难提得起精神,更容易让听众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

人与人的谈话,就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出色的对话,会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营销人员在和客户谈话时,说话音色的快与慢,高与低,都会对客户产生不同的效应。学会对音色进行控制,不做“蚊子”,也不当“大炮”。讲话时要诚挚地看着对方,掌握好节奏,才能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

把准音色,悦耳最好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其意思就会不同。音色是说话的灵魂,就如同音乐里音调的高低,是音乐的生命一样,说话没有生动的音色,又怎能感染人呢?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因此,总的来说,把握音色的标准就是“悦耳”。

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音调。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有些人养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一种老板式的说话腔调,说话哼哼嗯嗯,拖腔拉调。他们还洋洋得意,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威严及与众不同。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官话”会使他人感到极不自然,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制情绪。

王晶晶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有一次,她需要同事帮忙。本想自己平时帮助过他,他肯定也会帮助自己。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的同事拒绝了。私下,他的同事说,“我很想帮助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觉她说的话缺乏诚意,太自以为是了。”

显然,王晶晶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色不合适而导致别人拒绝了她。相反,如果你说话声音低沉、有气无力,会让人感觉你缺乏热情、没有生机,或者让人感觉你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由此可见,说话音色对于说服效果是多么重要。然而,很多人并不重视音色,有时候说话的音色让人很不喜欢,导致很多事情都不成功。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人的音色像电钻、像小号,不容别人插话和反驳;有一些人的音色吞吞吐吐、拖泥带水,能把听者的耐心耗尽;有一些人的音色虚情假意、装模作样,让人反感;有一些人的音色扭扭捏捏、拿腔拿调,让人听了浑身不自在。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音色有问题,反而自我感觉良好,全然不顾听者的感受,或者他们认为音色和嗓音一样,都是天生的。

其实,说话的音色可以直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素质。在公众场合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声音很大,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不注意小节的人。有的人对人说话很不礼貌,说话口气很硬,一听就是仗势欺人的人,人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用那样的口气?大家都是人,没有必要对别人那样,这就是素质。想让别人帮你,你却不敢大声地对别人说,这样别人肯定是不会帮你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说话时,其实是好心的,然而就因为音色过于生硬,反而让别人很反感,所以说话音色要柔和一点。但这并不是说,说话要像女人似的柔声柔气,这样更达不到目的。想要求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忙。比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头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就可以说:“我的孩子病了,还缺住院费500元,不知你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发工资我就还你。”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肯定会帮忙的。

说话时,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乐曲中有快慢和强弱符号,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快慢高低;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平时说话声音不能太响,在公共场合特别要注意文明,大声喧哗,只能使别人捂住耳朵。

说话的艺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的。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口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好像鸟儿没有羽翼。

想要有良好的口才,就必须做到把准音色,悦耳动听,为此,下面两点十分关键:

首先是正确的发音。对于每个字,都必须发音清楚。清楚的发音可以依赖平时的练习,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收音机广播,这些均对正确的发音有迅速的帮助。说话的时候,每句话要明白易懂,避免用生涩词汇。别以为说话时用语艰深,就是自己有学问、有魄力的表现。其实,这样说话不但会使人听不懂,而且会弄巧成拙,还会引起别人怀疑,以为你是在故弄玄虚。良好的谈话,应该是用大方、熟练的语句,而且有丰富的词汇,可以应付说话的需要,使内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其次,妙用音色,感染听众。注意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剧中的演员们,甚至那些很有口才的政治家们,他们那种充满抑扬顿挫的音色和丰富的说话语感,无一不是能把声调、音量等各方面控制得很自如的人。由于他们高度的说话技巧,使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始终用相同的声调、速度,那么演说将会平凡而乏味。因此,对我们来说只要记住:把握音色,悦耳最好!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使讲话“艺术化”起来,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印象第一,交流第二

当一个人拿着讲稿走上讲台时,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人讲话很无聊”“这个人没水平”之类的贬性意见会占很大的比例。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听众就很难对讲话的内容提起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对讲话者做出积极的反馈,双方之间的交流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听众会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拿着讲稿的讲话者,走上讲台之后只会低头念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注意听众的反应,也不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面对一个只会念稿的“机器人”,谁又有听讲的心情呢?

要知道,讲话的主要目的便是交流。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可以共享资源,可以传递信息。如果只是讲话者在前面讲,而听众没有任何的回应和反馈,那讲话的意义必然大打折扣。为了与听众更好地沟通,得到更好的交流效果,讲话者完全可以试着将讲稿扔掉,进行一场热情澎湃的脱稿讲话。

在一场足球决赛开始之前,主教练在球员的面前进行了一次讲话:

伙计们,我们马上就要走上球场,为了冠军的荣誉和对手尽力一搏,你们想不想赢?(球员们答:“想赢!”)

从小组赛开始,我们就不被看好,但是我们一场一场地拼了下来。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我们始终不被看好,可是我们用场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今,决赛在即,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能进决赛是因为运气好,在决赛中会被对手狂踩。这种说法让我很不服气,你们觉得呢?(球员们答:“不服!”)

我觉得我们是有实力的,我们能够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稍稍停顿了一下)我们的对手确实很强大,但是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他们的战术和需要关注的球员,我已经在准备会上讲过了。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战术素养来迎接这场比赛。大家有没有信心?(球员们答:“有!”)有没有信心?大声回答我!(球员们答:“有!”)

好了,让我们走上球场,用实际行动向那些看低我们的人证明:我们配得上这个冠军!最后的冠军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加油!(球员们一起高喊:“加油!”)

在这段简短的讲话中,主教练通过提问来带动并激发球员的情绪,让所有人都激情澎湃,更好地团结起来。面对强大的对手和不被看好的局面,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自信心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平,争取最好的结果。从整体来看,虽然主教练和球员们的交流非常简单,但是已经很好地达到了讲话的目的。试想一下,如果主教练手中拿着讲稿,对着球员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演讲,效果能有这么好吗?

脱稿演讲和念稿演讲相比,为什么说脱稿演讲效果好呢?我仔细想了想,从讲话的角度分析,有眼、脑、框、手四方面的理由。

第一,眼。

读稿,眼睛要一直看着文稿,无法和观众进行视觉交流;脱稿演讲,眼睛不用看稿,能够一直面对观众。眼睛看观众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眼睛说话,眉飞色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二是可以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关注和善意;三是可以观察观众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语言。

第二,脑。

心无二用,说的是人在一个时空点上脑子里只能想一件事。读稿时,因为要高度紧张地看文字,念字发声,害怕出错,就不容易出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所以说出来的语言就容易平淡,不生动。脱稿演讲时,脑子在组织语言时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现,有画面,就会触景生情,语言自然容易生动形象,抑扬顿挫。

第三,框。

写出文字稿,讲究结构严谨,语言准确,并且有字数限制,不能超时。一旦你要读稿时,文字稿就形成了一个框,框住了思维和语言。时间有限,你要严格按照文稿将全文读完,不能随便插进即兴语言,也不能随意停顿,才能保证不超时。而脱稿演讲时,有个大概提纲,在讲的时候可以临时调整思路和时间,还可以结合现场情况增减讲话内容。

第四,手。

读稿要用手拿稿子,就无法运用手势,没办法做出丰富有力的肢体动作。脱稿演讲则可以解放双手,手舞足蹈。演讲时有个二八规则,就是说视觉效果占八,听觉效果占二。眼不能看观众,手不能做动作,80%的效果就没了。

无论是脱稿讲话者给听众的外部感受,还是讲话者自己内心的感受,脱稿讲话都对讲话者和听众的交流有益而无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讲话方式。

节奏有缓急,语速有快慢

脱稿讲话的内容、目的、形式、场合,决定了讲话的即时性。具体表现在口语表达方面,则是选词用语的灵活、恰切,尤其是节奏、语速的正常使用,让语言中肯有力,语调和谐自然。

一般来说,脱稿讲话开始后,可根据内容以及自己的特性来确定语速。语速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训练来改变。一般来说,语速不要太快,因为这样会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也不要太慢,太慢显得迟钝沉闷,能找到自己说起来比较舒服,同时也适中的语速是最好的。

除了语速,讲话的节奏也是关系讲话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讲话中也需要标点符号,适当的停顿不仅会显得张弛有度,同时能给听众提供一个理解回味的时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掌握节奏的快慢有助于控制讲话的时间,同时也是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

20世纪的口才大师丘吉尔在自己的口才学论文中,曾认真地分析和论证了口才的语言技能问题。他得出结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丘吉尔是深谙口才之道的,他将“节奏”列在四大要素之首,就是因为他切身体会到:口语节奏强烈,具有深刻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讲话过程中,节奏的缓急、语速的快慢能表现出不同讲话者的不同风格,而且这也关系到讲话效果,通常来说,一分钟三百字左右,这样的语速听众听着会比较舒服。但是我们在讲话时,不可能只以讲话速度的快慢来对整个主题进行判断,而是要把讲话语速和讲话内容、讲话者个人风格和讲话整体风格联系在一起,要是这些都比较和谐一致,那这个讲话速度才是适合的。

在演讲中,常常出现以下三种现象:第一种是演讲的节奏过于紧促,整个演讲显得慌张。这种现象大多出自不经常演讲的人,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当地控制口语表达的停顿、语速和节奏。第二种是口语表达的语言轻浮,乱用语气词,口头语过多,不是“哼”,就是“嘛”“啊”。有人曾对某位演讲者的这种毛病做过统计,他竟然在10分钟演讲之内,说出150多个“啊”字,平均每4秒钟一个,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肢解了语句的意义,必然会使演讲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第三种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调,语调没有起伏变化,平淡而无声色,甚至故作姿态,耍花腔,怪声怪调。这三种不良现象,都会影响演讲者的形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停顿适当、语速快慢有致、节奏分明、语气中肯有力呢?

演讲的节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起伏急缓、结构的松散疏密、语音的轻重顿连、语速的快慢徐疾、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演的动静行止等,有节拍、有规律地表现出来的。

语速是演讲节奏的主要因素,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法。一般来说,内容重要之处,中心句、段,语速要慢,而非重要的内容部分,则语速较快。表现急速行动、强烈鼓励、激烈争辩、紧急命令等情境,或欢乐、兴奋、惊惧、急切、激昂的感情,语速较快;而表现忧郁、沮丧、悲痛、失望、犹豫、沉静、闲适的心情,语速较缓。

语速与演讲的基调和环境气氛也相关。明朗、欢快的基调,紧张、热烈的气氛,语速稍快;沉痛、抑郁的基调,幽静、庄重的环境,语速平稳。

演讲的语速要急缓有致,一张一弛,参差错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以声传情。不要用那种活像“抽风病”似的“连珠炮”演讲语速,也不要用那种“懒汉呻吟”式的“马拉松”演讲语速。

节奏和语速紧密相关。语速急快,呈现快节奏;语速徐缓,呈现平缓型节奏。此外,节奏还和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要把握好节奏,需综合地调控。

作为演讲者,要注意不同场合、不同演讲内容,采用不同的节奏。一般欢迎词、宴会祝词、贺词、友好访问演讲等,适用于选择“轻快型”节奏。这种节奏如轻音乐,轻松、欢快、活泼;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大会发言开幕词、声明等,宜采用“持重型”节奏,表现出庄重、镇定、沉稳、凝重的格调和色彩;学术演讲、座谈讨论、答记者问、竞选演讲等,较适合用“平缓型”节奏,显示出平稳、自如、张弛有致的特点和演讲者从容、潇洒的良好形象。

演讲的节奏和语速应根据演讲的主题和场合来确定。在演讲时,不要废话连篇,言之无物,更不要没有一点激情;要语言精练,富有激情,尤其是要注意演讲的用词,牢记“节奏有缓急,语速有快慢”的基本要领。

气场靠“养”也靠“攒”

演讲气场是演讲内容和表达形式相结合而显露出来的一种气度和神韵。它使演讲体现出夺人耳目的浩荡气场和磁性力量,以此去打动听众,震撼听众的心灵,使其对演讲者所阐述的道理,认识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持不懈。

这种气场靠“养”也靠“攒”,它来源于演讲者对真理的把握和对自己的自信心,理足而气壮,情真而意切,德深而技精。

养成自信

古人云:“话须通达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演讲家能够迷倒观众,良好口才让人钦佩,不仅仅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演讲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强大的气场。

2017年刚入职的口才训练班员工周建华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当周建华与同事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突然在前方距离他们5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条大狼狗,站在路的中央,疯狂地冲他们吼叫。这时候,周建华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感,大脑的神经已经紧绷,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画面。面对来势汹汹的大狼狗,他们每个人都被吓得哆嗦,甚至缩着脖子,手挽着手靠在一起,站在路的中央不敢动弹。

这时,其中一个同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让大家都挺直腰板不要做出害怕的样子,用手机的光照在狼狗的身上,然后一步步地往狼狗身边靠近。不料,狼狗这时反而不再喊叫,掉头跑走了。

这个经历说明,当我们处于紧急甚至危急的状况时,克服这种心理与状况的最好方式就是强大的气场。演讲也一样,很多人演讲时都会因为紧张把准备好的说辞忘得一干二净,也有很多人会因为紧张而面红耳赤、声音颤抖。所以,要想成功地演讲就要养成自信的习惯,这种自信便来自于人的气场。

当你在演讲的过程中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时,就要告诉自己“我的演讲会让大家喜欢”“我的演讲会成功”,这样的目标与信号会增强你的气场,让你不会因为紧张而面红耳赤,让观众不会从外表上判断出你的紧张与不自信。因此,增强演讲气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不断给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号,通过心理暗示增强自身的外在气场。

情真意切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演讲气场的源泉。没有演讲者真挚情感的流动、跳跃和燃烧,演讲气场就无从谈起。演讲者只有用血、用泪、用自己的生命激情去呼喊、去敲击,才能叩开听众的心扉,产生征服人心、震撼灵魂的演讲效果。

所谓情真,就是真挚感情的抒发,不言词虚浮,不矫揉造作,保持说话人的自然本色,使人听后感到自然,乐于接受。

意切,就是演讲的气场必须符合演讲的主题、听众和时境情况,也就是演讲的气场要切旨、切己、切近听众、切近生活。演讲时,演讲者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对特定的听众表达自己的一定观点和思想感情。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演讲者必须考虑演讲气场是否有利于升华演讲的主题,能否与自己和听众的实际情况及演讲环境相符。

攒出风采

在演讲的时候,站姿、眼神、面部表情等,这些都是身体语言。如何通过身体语言增强你的气场,让人感到你的亲和力所在?

首先,舒展你的身体,尤其是肩部,挺直腰板,抬头挺胸地面对你的观众;其次,用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不要盯着每个人的眼睛看,尽量将目光停留在人的鼻头到两眼之间那一部分。很多人演讲的时候,走上台的前两分钟会挺胸抬头面对观众,当进入意想不到的紧张状态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内在心理的作用而低头缩腰。这时候,你的气场就会大大降低,会让听众因此而不再喜欢听你的演讲内容,亲和力也会慢慢向零靠近。所以,增强演讲气场的第二个方法就是,用你的风采告诉别人你内心强大的气场。

攒足人气

在演讲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我们传达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通过演讲让别人对我们钦佩和认可。要想折服他人,就要用气场来说服观众,这样才能形成影响力和感染力。当这种影响力和感染力播洒在观众心中的时候,你的演讲才算是成功而有价值的,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成就感。人气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有效获得成功的衡量指标。所以,打造高端的人气,要从修炼气场开始;练就高水平的演讲水平,更要从修炼气场开始。

当然,演讲的气场表达必须服从演讲的整体需要,气场的真情表露,并不是一味地语调高昂,张扬声威。在气场表达上应掌握好分寸,牢记“表现主题”这个宗旨,把好感情的“阀门”,注意控制感情的“流量”。切不可为气场而气场,不加节制,使演讲气场表现为“过分”状态,引起听众的逆反心理,进而损伤演讲的效果。

演讲是演讲者内心世界的表露和人格的再现。演讲的气场是演讲者思想、品格、文化、情感、艺术的综合反映。要充分发挥演讲的气场效应,演讲者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磨炼。

【脱稿精例】

丘吉尔/我们将战斗到底(节选)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蕴藏着胜利,这一点应当注意到。这个胜利是空军获得的。归来的许许多多士兵未曾见到过我们空军的行动,他们看到的只是逃脱我们空军掩护性攻击的敌人轰炸机。他们低估了我们空军的成就。关于这件事,其理由就在这里。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你们。

这是英国和德国空军实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德国空军的目的是要使我们从海滩撤退成为不可能,并且要击沉所有聚集在那里的数以千计的船只。除此之外,你们能想象出他们还有更大的目的吗?除此而外,从整个战争的目的来说,还有什么更大的军事重要性和军事意义呢?他们曾全力以赴,但他们终于被击退了;他们在执行他们的任务中遭到挫败。我们把陆军撤退了,他们付出的代价,四倍于他们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已经证明,我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飞机和我们所有的飞行人员比他们现在面临的敌人都要好。

……

有人对我说,希特勒先生有一个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过去也时常有人这么盘算过。当拿破仑带着他的平底船和他的大军在罗涅驻扎一年之后,有人对他说:“英国那边有厉害的杂草。”自从英国远征军归来后,这种杂草当然就更多了。

我们目前在英国本土拥有的兵力比我们在这次大战中或上次大战中任何时候的兵力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这一事实当然对抵抗入侵本土防御问题起到有利作用。但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不能满足于打防御战,我们对我们的盟国负有义务,我们必须再重新组织在英勇的总司令戈特勋爵指挥下的英国远征军。这一切都在进行中,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必须使我们本土上的防御达到这样一种高度的组织水平,即只需要极少数的人便可以有效地保障安全,同时又可发挥攻势活动最大的潜力。我们现在正进行这方面的部署。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地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