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绝处逢生后转行
把站台的玉米清理完之后,王石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一下,睡了整整24个小时。醒来后,一切还要继续,这次意外的失败,让王石感到不甘心,于是,他又做出了一个其他人根本不会做的决定——继续收购玉米。
这次,王石亲自出马,他简单地打点行装之后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辗转到了大连,找到大连粮油进出口公司——这是第一站。王石了解到,大连粮油进口公司目前还有1.5万吨玉米。
“我全部都要了,我会派船在当地的港口接货,不过要抵达深圳蛇口100天再付款。”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这些玉米都是积压的库存,为了出手,只要不是特别苛刻的条件,他们都会接受。大连的生意谈妥,王石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第二站、第三站,他在天津和青岛又收购了1.5万吨以上的玉米,这一趟下来,总共收购了超过3万吨玉米。
其实,王石这样反其道而行,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相信香港人不可能永远不吃鸡,只要吃鸡就要养鸡,养鸡就要消耗大量的玉米。而当时所有人都把玉米当成烫手的山芋,恨不得扔得远远的,市场价也是最低的。等到需要重新收购玉米的时候,自己手里的烫手山芋就变成了香饽饽。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香港人吃不吃鸡,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如果这些玉米运到深圳的时候香港人还是不吃,那就会造成大量的玉米积压;如果100天后香港人还是不吃,那王石就只能彻底认输。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赌博和较量,充分显示出了王石的决断和魄力。
第一条载着7000吨玉米的船从大连出发,向黄海驶近。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海轮距离深圳也越来越近,王石的心也变得紧张起来,他天天盯着报纸和电视,祈祷着香港人快点吃鸡肉……
1983年夏天,台风特别频繁,夜深人静的时候,王石一边听轻音乐一边碎碎念:“南海的台风使劲地刮吧,把这条船阻挡在路上、把它打沉,反正有自然灾害保险。”但是,王石的期望落空了,运载7000吨玉米的船并没有因为台风而有丝毫延误,而是按时地抵达了南海海域,向珠江口行驶。
终于,幸运再一次降落到王石身上,就在7000吨玉米抵达蛇口码头的前两天,香港传来了让王石无比兴奋的消息:香港报刊已经声明,之前的报道有误,饲料中并不存在致癌物。对王石来讲,这个报道无异于使他绝处逢生。
到了黄岗村,王石在那里预定了20辆卡车去装卸抵达终点的7000吨玉米。王石站在港口的高台上,看着一车车的玉米被送往不同的饲料厂,车后是滚滚的烟尘,头顶是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他的心情也如这蓝天白云一样妙不可言……
由于这一次关键性的决策,王石不仅补回了赔掉的资金,还净赚了300万元。王石所在的深圳特发贸易部也变成了贸易公司,王石的饲料组跟其他的业务组一样,成为正式的企业二级组织部门。
在深圳市场上,玉米的价格一时之间水涨船高,许多企业纷纷派人去北方收购玉米,各地的玉米从不同的渠道纷纷流入深圳,蛇口港码头再次堆满了玉米。王石不再去采购玉米,而是带领正大康地的业务人员在码头采购现货,从中获取中间利润。到了11月份,深圳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玉米已经过剩了。
很快,过剩的玉米出现了问题。一天,陆润灵总经理把王石叫到了办公室,将一摞报纸递给了王石。王石看了一眼,内容是评论特区的企业盲目采购玉米,造成大量的积压和浪费,其中也点了深圳特发的名。
王石平静地表示他并不知情,但是陆总不相信,认为王石在和他打马虎眼,他要求王石和他一同去蛇口查看。
风驰电掣地抵达蛇口之后,王石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眼前全部都是帆布遮盖的玉米堆,因为气温和潮湿的空气,大部分玉米都已经发芽了,这些小苗齐刷刷地从麻袋的缝隙里露出了绿油油的头,在风中摇曳生姿。
陆总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大动肝火:“你看看这些,你怎么解释?”“这些都不是我的,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在买进玉米,我也不知道这些是哪家的。一个月之前,饲料科就已经停止进货了,我们现在就是带着正大康地这些大型的饲料公司从珠三角采购现货,从中间赚一些没有风险的小利润。”王石平静地回答。
听完王石的话,陆总紧皱的眉头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而王石看到眼前堆积的玉米,不禁陷入了思考。他深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道理,他认为,饲料行业在中国市场上未必是最有前途的行业,于是计划着“急流勇退”。王石决定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当前流行的电子科学产品上,他看好了科学仪器科,准备协助张西甫做电脑和复印机的进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