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经济环境

一 世界经济形势

(一)全球经济概况

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明确。国际货币组织(IMF)于2018年1月22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估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3.7%,比2016年高出0.5个百分点,实现了2015年、2016年经济低增长后的小幅回升。此次经济状况改善具有全球范围的普遍性,IMF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约有120个经济体2017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上一年,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3/4。其中,发达经济体2017年实际增速预计达到2.3个百分点,较上年高出0.6个百分点,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迹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7年经济增长率较2016年提升约0.3个百分点,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回升。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增速尤为抢眼,对此次全球经济回暖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向好,巴西、俄罗斯、南非、东盟五国经济增速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增速实现小幅回升,而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经济活动则低于上年水平。

此次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全球范围内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技术与新业态的涌现为整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市场需求逐渐恢复,全球贸易形势好转。IMF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1.4个、7.4个和10.1个百分点。其中,大宗商品市场持续向好,为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状况带来改善。与此同时,全球投资扩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2017年,美联储的3次加息政策引领多国央行纷纷效仿,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渐次退出。在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持下,全球经济于2017年展现出良好的稳健复苏态势。

IMF预计此次强劲的复苏势头将一直延续至2018年与2019年,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均将达到3.9%,相比2017年10月份报告的预期均上升0.2个百分点。基于有利的全球金融环境及强劲的市场情绪等积极因素,发达经济体2018年经济增速预计为2.3%,2019年为2.2%,分别比2017年10月预测数据高出0.3个和0.4个百分点。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IMF则保持总体增长预测不变,2018年与2019年将分别实现4.9%和5%的增长,并预计各地区经济前景将出现明显差异(见表1-1)。

表1-1 全球经济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IMF《全球经济展望》,2018年1月。

(二)发达国家经济概况
1.美国经济形势及特朗普政府政策走势

美国经济在2017年呈现稳健复苏态势,整体表现超出预期。从美国经济研究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以美元现价计算的美国2017年GDP达到193862万亿美元,实际GDP的增速为2.3%,比2016年高出0.8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率为2.5%,较第三季度3.2%的增长率略有回落,但总体保持了2017年强劲的复苏态势(见图1-1)。IMF对美国经济预估良好,将美国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从2.3%和1.9%提高到2.7%和2.5%。个人消费、非住宅类固定投资以及进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私人存货投资额的下降,拉动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复苏。

图1-1 美国GDP季度环比折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

2017年美联储实施加息、缩表的政策搭配。受2月份通胀压力回升的影响(见图1-2),美联储于2017年3月16日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就此上升至0.75%~1%的水平。2017年6月15日,美联储进行第二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1%~1.25%的区间水平;同时,美联储决议声明将开启缩表,起步上限为每月缩减100亿美元。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进行第三次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被上调至1.25%~1.50%。随着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出,美元流动性逐步缩紧,美国经济活动继续温和扩张。但是,加息、缩表政策,再加上特朗普力主的减税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显著的不确定性,资产价格泡沫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发展中国家资金流出也可能会导致国内市场动荡。

图1-2 美国月度CPI变化

资料来源:Wind。

2017年是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的首年,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兑现大选期间的承诺,特朗普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大力推动税制改革、放松金融行业监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削减贸易赤字等方面。作为特朗普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美国税制改革于2017年取得了巨大进展。2017年12月22日,特朗普签署了1.5万亿美元的税改法案,标志着美国逾3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活动正式启动。税制的减免将对企业活力复苏、中产阶层创收、就业率提升、全球供应链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在放松金融监管领域,特朗普政府着重放松美联储压力测试,改善市场流动性及信贷环境,为金融生态自由发展清扫“路障”。从就业数据来看,特朗普政府促进就业政策也取得一定成绩。据美国劳工局统计,2017年美国的失业率从1月份的4.8%降至12月份的4.1%,非农就业人口率上升至60.1%。在国际贸易方面,特朗普政府奉行保守孤立的贸易政策。2017年1月22日,特朗普签署的关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决定使得世界多边贸易格局产生一定震荡,而特朗普对亚太地区的指责态度使得更多国家对此不满。事实证明,特朗普采取的这种以美国利益至上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其自身贸易状况的改善并无益处。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为5660亿美元,比2016年赤字规模扩大612亿美元。在全球化依旧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美国极可能完成从全球化领导者到阻碍者的角色转变,为全球贸易开展及全球投资扩大带来阻力。

2.欧日经济增长状况

2017年,欧元区经济上行态势格外突出。尽管英国脱欧、多国大选、恐怖袭击等事件对欧元区经济造成短暂冲击,但其经济景气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3)。IMF报告上调了多个欧元区经济体的增长率,其中德国、意大利、荷兰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全球贸易的周期性复苏刺激了欧元区出口额的增长,就业市场的改善以及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消费支出,投资者信心的回升提高了投资利用效率,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

图1-3 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经济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Wind。

2017年,日本经济也保持着温和复苏的脚步,经济景气预期较为乐观。在高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及安倍政府新刺激措施的推动下,日本央行预计2017财年日本实际GDP增速将达到1.9%,而IMF也对日本2018年和2019年经济增长预测做出上调。据日本海关统计,2017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36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同时,日本制造业扩张速度也明显加快,2017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全年超出52,保持在50荣枯分界线之上(见图1-4)。虽然日本经济在2017年有着超出预期的表现,但安倍政府的政治风险以及逆全球化风潮等外部风险将给日本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图1-4 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Wind。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2017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第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国际组织表达了对该倡议的重视与接受。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43045亿元,增长12.1%;进口30700亿元,增长26.8%。“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政治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信程度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环境不断得到优化;项目合作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铁路、航空、港口、跨境光缆建设领域均展现亮眼数据;经贸合作上,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水平、进出口贸易额、便利化水平获得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交流、旅游产业也都展现了更充足的生机与活力。

1.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一是华北通道,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赤塔。

蒙古是“一带一路”北线重要支点。近年来,蒙古一直保持低外汇储备,而其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的不断下跌,致使蒙古经济增长急速放缓。2017年5月24日,IMF为蒙古国提供为期三年的中期援助获得批准,数额约为4.25亿美元。在IMF的支持下,蒙古政府制定了旨在稳定经济、减少财政赤字和债务、重建外汇储备、采取措施缓解繁荣与萧条周期、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复苏计划,并取得一定成效。蒙古统计署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蒙古经济增长率为5.1%,GDP总量为27.2万亿图格里克,折合约111.49亿美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折算)。从对外贸易情况来看,2017年,蒙古国与世界16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为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在对华贸易中,蒙古对华贸易总额67.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占蒙同期外贸总额的64.1%。IMF预测蒙古经济将于2018年缓步复苏。

俄罗斯作为能源输出大国,近年已将经济复苏的希望转向亚洲。2012年,普京提到“搭中国经济之风,扬俄罗斯经济之帆”,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对俄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注入新活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6年,俄罗斯经济总量达到1.283万亿美元。IMF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2017年俄罗斯经济在经历外部震荡后企稳,经济增速约为1.5%。较低的财务净流出以及较高的油价促使俄罗斯经济趋于稳定,具体表现在国家实际信贷规模增长,就业者实际工资提升,就业率与实际可支配收入略有回升。IMF认为,尽管俄罗斯经济在2017年底暴露出一些缺点,但高频数据仍显示俄罗斯经济具有温和扩张的迹象。

2.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自中国东部港口连云港一路向西绵延1.1万公里,贯穿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达欧洲港口荷兰鹿特丹,覆盖超过世界75%的人口、60%的国土面积、50%的经济总量。本部分仅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介绍。

哈萨克斯坦经济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包括对石油价格的依赖以及公共行政方面的不完善。2016年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1372.78亿美元,IMF在最新报告中预测哈经济2017年增长率将达到2.5%,到2021年非石油增长率将达到4%。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中哈贸易在连续3年下跌后实现恢复性增长,贸易、投资方面均获得一定程度回升。据统计,2017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80亿美元,同比增长37.4%。

乌克兰经济在2014~2015年经历严重危机后,于2016年恢复至2.3%的增长速度,并形成930.7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灵活的汇率政策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大大降低了内外部失衡。IMF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乌克兰实际GDP增速约为2%,并预测2018年为3.2%。

格鲁吉亚地处黑海沿岸,是黑海运输枢纽国家之一。中国是格鲁吉亚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格第四大出口市场。该经济体2016年经济总量为143.78亿美元。2017年复苏态势良好,经济活动势头不断加强。截至2017年9月,格鲁吉亚经济同比增长率达到4.7%,其中建筑、贸易、制造部门最为活跃。格鲁吉亚通胀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PI在6月份达到7.1%的峰值后,又于9月份回归至6.2%。IMF将2017年格鲁吉亚实际GDP增长率修正为4.3%,并预测通胀率将于2018年初开始下降。

捷克2017年经济增长4.5%,较2016年上升超过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同比增长5.7%。家庭消费及外部需求的增长是拉动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因。2018年2月捷克经济信心指数为99.9,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值。在国际贸易方面,2017年中捷贸易总额为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IMF估计2018年捷克GDP将增长2.6%。

匈牙利成功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和债务减少。欧盟资金的高利用率、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及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支撑了经济增长的回升。IMF估计2017年匈牙利GDP增长速度约为2.9%,2018年将达到3.0%。国际贸易方面,2017年中匈双边贸易额达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匈牙利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阿尔巴尼亚2016年经济增长3.4%,并于2017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得益于国内需求上升、与能源有关的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欧盟主要贸易伙伴的相继复苏。IMF认为,阿尔巴尼亚中期发展前景仍然乐观,2017年GDP增长将加速至约4%,预计2018年GDP增长率约为3.7%。国内政治动荡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冲击可能对阿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保加利亚2016年经济总量为532.38亿美元。由于出口强劲、财务状况乐观以及信心提升,2017年和2018年保加利亚经济增长率一直呈上升趋势,IMF估计其增速将达到3.8%。2017年总体通胀率转为正值,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失业率已下降至5.8%,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保加利亚经济最大的挑战是缩小与欧盟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

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经过中亚地区穿越里海和从南部绕过里海,前往西亚和波斯湾地区,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本部分选取几个代表性国家进行介绍。

乌兹别克斯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乌国内生产总值为249.1万亿苏姆,合307.53亿美元,按苏姆计价同比增长5.3%,其中国有经济占比19%,非国有经济占比81%。人均GDP为760万苏姆(合938.27美元),按苏姆计价同比增长3.6%。乌主要贸易伙伴中,对中国贸易占乌外贸总额的18.4%(49.61亿美元),中国为乌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在于改善投资环境和保护弱势群体,同时继续保持财政政策紧张,以帮助控制通胀压力。

伊朗经济正在复苏,且经济增长已开始扩大至非石油部门,预计2017年和2018年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4.2%。但与此同时,伊朗经济仍面临不断上升的金融脆弱性、外部不确定性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因此,IMF敦促伊朗推行金融部门改革,在合理改革预期下,伊朗经济增速甚至可升至4.5%。

伊拉克2016年实际GDP增长了11%,ISIS冲突对其影响不大。IMF对伊拉克中期增长前景保持乐观,并预计在政治环境安全以及结构性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石油生产的适度增长和非石油增长反弹将推动经济复苏。但是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安全性不稳定、政治紧张和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伊拉克经济增长仍面临高风险,因此IMF估计伊拉克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0.4%。

沙特阿拉伯作为石油出口国,经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显著。2016年,沙特经济总量为6464.38亿美元。2017年,沙特非石油增长预计将达到1.7%,但由于石油GDP的下降以及与OPEC协议的约束,IMF预计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接近于0。随着结构改革的实施,沙特经济增长预计将在中期加强,目前其风险主要来自未来油价的不确定性以及当前改革如何影响经济的问题。

希腊经济在欧债危机后面临严重破产危机,2011年至今处于连续低增长甚至负增长。2016年希腊经济总量为1926.91亿美元。广泛的财政整顿和内部贬值对社会造成了很高的成本,表现为收入下降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局不稳定对希腊投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015年,公共债务已达179%,仍然不可持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援助计划的带动下,2017年希腊GDP增速或将达到2.7%。但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和财政前景的下行风险仍然很大,这与政策执行不完整或延迟有关。结构改革将是希腊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埃及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但由于地区冲突、全要素生产率低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前景依然相对疲软。IMF估计埃及2017年经济增速为4.5%。本币大幅下跌、政府补贴减少造成埃及通胀率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约为23.5%。虽然埃及加快改革步伐,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其所面临的政治和安全局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4.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跨国经济走廊。

越南充满活力的经济继续表现良好。受干旱和土地盐碱化对农业及石油生产的影响,2016年越南经济增长放缓至6.2%,总量为2052.76亿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石油行业疲软持续,但强劲的制造业活动和外国直接投资为越南经济注入活力。IMF估计2017年及2018年经济增速将达6.3%,总体通胀率稳定在5%左右。

泰国经济在服务出口、公共投资和旅游业的带动下,2017年继续保持稳健。2016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70.26亿美元,IMF估计2017年泰国GDP增速达到3.7%。泰国平均整体通胀率仍处于低值,2017年为0.6%,反映了能源价格低迷以及核心通胀持续疲软。在对外贸易方面,2017年1月至11月,中泰双边贸易额为69.1亿美元,同比增长9.71%。

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势头自2016年末以来有所改善,2017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但是,新加坡经济复苏尚未形成广泛基础,私人内需尤其是私人投资依然受到抑制。随着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上涨,消费者物价通胀率开始转为正值。新加坡正在寻求一种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础的未来增长模式。2016年,新加坡经济总量为2969.76亿美元。IMF预测在短期内,2017年新加坡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约2.5%,2018年将增长2.6%。

马来西亚经济受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旺盛,石油、天然气等商品贸易条件改善等因素影响,继续强劲增长。2016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为2965.36亿美元,其就业率的攀升促进了私人消费,投资的增加刺激经济向好发展;同时,由于出口强劲,经常账户顺差预计将增至GDP的2.8%。IMF估计2017年马经济增长率将高于预期的5.8%, 2018年预计增长5.3%。

5.中巴经济走廊

巴基斯坦是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彼此珍视并努力深化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和好伙伴“四好”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推动中巴经贸合作步上新台阶。得益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投资的加快以及能源供应条件的改善,巴基斯坦经济表现出较好的活力,2016年巴基斯坦经济总量达到2789.13亿美元。目前,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前景良好,IMF估计201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3%。巴通胀率虽逐渐上升,但仍然受到遏制,金融部门相对稳健。但总体来看,巴基斯坦在政治上面临来自军队、最高法院和民选政府之间三方力量的角逐,民主政治依然脆弱;在外交上虽因向议会民主制国家的转型而获得西方国家认可,但也不断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谴责;在经济上开始企稳,但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波动大、全社会投资不足、宏观经济双赤字、局部风险较多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6.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于建立东亚与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商品价格回升,2017年孟加拉国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在接近7%的水平。货币和信贷增长温和,通胀预期稳定。从中期来看,孟加拉国需采取措施增加公共与私人领域投资,并进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提高投资效率的改革。

印度最近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原因在于2016年11月实施的货币置换举措(去货币化)引发了现金短缺造成的暂时性中断。IMF在报告中认为,2017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6%。随着这些暂时性中断的消退,经济增长有望在中期内加速。2017年7月1日印度实施了税制改革,商品和服务税的实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助于统一国内市场,并鼓励企业从非正规部门向正规部门转移,这些措施或将使印度的中期GDP增长率提高到8%以上。

二 中国经济形势

2017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好于预期,并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多;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发力拉动经济增长;传统动能由强转弱,金融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2018年,需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点,牢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见图1-5),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年度经济增速的首次回升。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3%,达到59660元。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约占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火车头”。

图1-5 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呈非对称“V”形,平均涨幅为1.6%,总体保持在温和区间(见图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结束了5年来的下降态势,走势具有一定恢复性上涨特征,全年同比走势呈“M”形,涨幅均高于4.9%(见图1-7)。造成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下降。2017年食品价格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回落,下降1.4%,对CPI产生约0.29%的下滑影响。拉动PPI上涨的因素则来自多方面。从国内宏观环境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生产领域产生积极导向影响;就世界经济环境而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世界经济整体向好,起到良好的“助推器”作用。

图1-6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与环比变动

资料来源:Wind。

图1-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变动

资料来源:Wind。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经济的超预期增长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实践。

从供给角度来看,影响我国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的一方面原因在于结构优化。连续五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上升。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见图1-8)。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7年第三产业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22.5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图1-8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资料来源:Wind。

另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相关统计分析显示,2017年,新动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3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度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领域均涌现重大科技成果。抑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负面影响正在被逐渐挤出,新动能、新技术的充分涌现将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1%,其中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保护等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增加。随着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整体上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超预期回暖,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其中,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18.7%。货物进出口差额为28718亿元,比上年减少4734亿元(见图1-9)。

图1-9 贸易差额与进出口增速变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综上,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运行良好,增速缓中趋稳,转向高质量发展。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传统动能由强转弱,金融杠杆平稳转降,房地产市场政策管控,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都将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提质增效任重道远。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实现。

(二)就业总体稳定,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超预期的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弹性增强,新动能产业的密集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2017年,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总数达到77640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见图1-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图1-1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Wind。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8.52%,较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提高1.15个百分点。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著成效。去产能方面,2017年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煤炭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提前圆满完成。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创5年来新高。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比上年下降0.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77元,比上年下降0.2元。补短板方面,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3.9%、21.8%和16.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外溢效应。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效益稳步回升。另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资金“脱虚入实”,服务实体经济倾向显现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定调金融发展的着力点,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7年金融运行整体平稳,金融去杠杆成效显现。201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67.7万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8.2%,增速下降3.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9.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多1.6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74.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从变动趋势来看,在稳健货币政策与外汇占款减少的背景下,M2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反映了金融部门去杠杆具有成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平稳变动,实体部门融资状况良好。二者增速整体出现背离,差距规模由小增大,并于2017年8月达到最大(见图1-11)。

图1-1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与M2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引起社会融资规模与M2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去杠杆。一是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向非银金融体系投放的资金减少。随着金融监管加强,银行开始回收投向非银机构的资金,金融机构内部资金往来减少,进而引起M2增速下降,但该账户变动不会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金融机构持有的M2增长7.2%,低于整体M2增速水平,而住户及企事业单位持有的M2增速高于整体水平,意味着资金在金融业内部空转减少。二是金融去杠杆引起表外融资渠道减少,进而减少了货币派生,M2增速下降,但该部分融资还未被完全计入社会融资规模,故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相对平稳。金融创新、地方债务减少、银行同业业务收缩也是引发社会融资规模与M2背离的因素。从长远来讲,随着金融监管进一步发力,金融去杠杆目标逐步实现,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差距将逐步缩小。

(五)风险总体可控,系统性风险诱导因素尚存

2018~2020年,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但诱导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尚存,因此在下一步重大风险防范工作中,应做到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

2017年,中国金融业整体运行较为稳健,风险总体可控。以金融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银行业来看,中国银行体系总体保持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资产质量较好,2017年四个季度不良贷款率均为1.74%,处于较低水平;二是流动性保持稳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在四个季度中持续递增,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于2017年第四季度达到2.02%;三是资本充足率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保持在11.1%以上,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3%,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见表1-2)。

表1-2 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风险总体可控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需要防范。目前,中国经济金融风险仍存在于多个领域。从金融机构体系看,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将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监管漏洞的存在为风险滋生提供可能。从金融市场来看,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给银行业稳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来看,房地产市场泡沫集聚,地方债务问题引发财政失衡,“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难以消除,这些因素积聚的风险都可能对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经济增长面临新挑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对于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经济总量来看,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始终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比例接近,约占20%,东北地区占比低于10%。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好于、快于其他三个地区。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地区卓越的地理优势更容易吸引高精尖产业落户,而中西部地区大多依靠传统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从对外贸易角度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下,中西部地区焕发新的活力,但距东部地区仍有不小差距。从资源占有角度看,东部地区享受更优质的公共资源与社会服务,而中西部地区相对匮乏落后。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大。相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44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增长率皆超过城镇居民,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见表1-3)。国家统计局估计,2017年中国基尼系数仍将超过0.4,说明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不容小觑。

表1-3 中国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三是消费领域发展不充分。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对消费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消费领域自身发展还不够充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体育健身、电影娱乐等休闲项目消费增加,带动相关商品与服务快速增长。2017年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餐饮业收入共计39644亿元,增长10.7%。除此之外,消费升级类商品也呈现较快增长,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大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平衡不充分是必然的历史表现。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是新时代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