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语教育政策的实践效果
第一节 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
一 同化理论
将族群视为不同的社会文化承载和区分单位,认为族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主要是由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因而,族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族群间文化差异的消失,即文化同化的发生。这一研究取向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对美国城市中族群关系的研究有密切关系。罗伯特·帕克(Robert E. Park)提出了族群关系的四阶段论:相遇(Contact)、竞争(Competition)、适应(Accommodation)、同化(Assimilation)。基于对美国城市族群关系的研究经验,他认为族群之间长期互动的最终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族群同化(马戎,2004: 181)。
在有关同化理论的研究中,戈登(Milton M. Gordon)于1964年出版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一书占有重要地位。戈登在书中讨论了美国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的历史演变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他将美国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盎格鲁-撒克逊化(Anglo-conformity)阶段、“熔炉”(Melting-pot)阶段以及文化多元主义(Culture pluralism)阶段。在这本书中,戈登还提出了一个测量族群同化进程的多维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提出了七个测量同化的变量,以及对于各变量间关系的假设。戈登提出的测度族群同化程度的七个变量是:文化同化、结构同化、婚姻同化、认同同化、行为接受同化、态度接受同化、世俗生活同化(马戎,2004: 181)。
在帕克和戈登的理论模型中,文化同化被认为是族群同化的重要内容,在一个多族群的社会,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所属族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国家将如何实现一个整合的民族国家。方法之一就是根除所有其他少数族群的文化而只保留一种占统治地位群体的文化,从而摧毁这个社会的多元文化。为实现这种单一文化的社会,历史上曾出现种族灭绝。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强制同化”政策。这种政策利用国家的一些公共机构或制度,比如学校、法律体系和公民资格等来抑制其他少数群体的文化,使其走向灭亡并最终使主流文化成为唯一的一种文化。以这种目标为期望的同化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被许多国家采用。
建立一个单一文化社会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对同化的过程做“熔炉”的类推。“熔炉”这个词来源于一个同名剧本,它指的是19世纪末涌入美国的移民被鼓励以美国人的身份思考自身,直到逐渐抛弃他们自己的群体文化。通过这种同化,所有移民都成为一种具有共同文化的美国人。
无论是“单向”的同化主义还是“相互融合”的熔炉主义都具有一种倾向。有学者认为,“把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区分开的各种类型特征,在现代化了的和正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重要性和显著性,人们越来越强调的是后天的成就而不是上帝赐予的天赋,相同的教育和传播系统将会削平差异,国家统一的经济和政治系统也会有同样的效果”(Glazer and Moynihan, 1970: 7)。同化主义理论视角认为族群差异被设想为最终将会随着同化的发生而逐渐消失。
二 文化多元主义理论
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发现事实并不是他们所设想的那样,不同的文化群体并没有放弃他们本来的文化特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构建,现代传媒的普及,以及各族群间交往的增多,各个族群之间在文化上确实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同化现象,人们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生活方式也逐渐趋同。然而,族群的边界依然存在,文化上的某种趋同并没有带来族群差异的完全消失。
文化多元主义这一术语起源于“多元文化的”(Multicultural),常用于短语“多元文化的课程”(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多元文化的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多元文化的社会”(Multicultural society)。其中“多元文化的社会”是指一个社会里存在多种文化(沃特森,2005: 1)。当论及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的时候,学者们可能会提到一种共同的语言、一段共同的历史、一个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一套共同的价值伦理。这些都被认为是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文化促成了个体对拥有共同文化的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是由属于不同文化的族群构成的。促成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发展的主要人物是哈斯·卡伦。他在1924年发表的文章上首次使用“文化多元主义”这个词。他认为“(各族群的)文化本身就具有价值”,正是“在多样性的影响中才能出现创造性”(转引自马戎,1997: 29)。
文化多元主义理论的核心观念不仅承认不同的群体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且认可这种差异源于群体对文化普遍共有的忠诚和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理念(沃特森,2005: 1)。文化多元主义这一思想开始在多族群国家获得极大的普及,并开始渗入社会各阶层和公共领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广泛的多元文化教育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在学校发生了影响。在美国,从允许来自西班牙语系家庭的孩子接受西班牙语教育以消除他们在使用异于母语的教育方法的课堂上所遇到的不利因素的双语教学设计,到重写教科书,都是全面革新教育体系的体现,文化多元主义的观念开渗透教育领域,从而在教育界出现了以文化多元主义的整合教育为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