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及相关概念
一 本书的结构
本书开篇为绪论,对目前学术界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书的理论框架和结构。
第一编为本书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公共行政学的两个基本属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借此将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划分为两大流派、八大理论,随之介绍笔者发现的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钟摆运动。
第一编的目的是构建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一编仅含一章,即第一章。该章将重点分析什么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以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源流和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进一步根据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各个学派的突出特点对公共行政学理论进行总结,从五大要素的角度对每个学派的思想进行归纳,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编和第三编是本书的主体,主要介绍两大流派的各个理论是如何体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其中,第二编主要梳理工具理性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的发展脉络,具体包括:第二章分析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第三章分析民营化理论,第四章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五章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第三编主要梳理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的发展脉络,具体包括:第六章分析新公共行政理论,第七章分析民主行政理论,第八章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第九章分析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每一章的结尾,笔者都做了扼要的评述。
第四编是全书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该编仅含第十章,内容主要是对这两大流派做出综合评价,指出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的前进方向,并探讨这些规律和前进方向对我国学界开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二 相关概念
(1)公共行政。学者一般从三个角度(政治与行政二分角度、管理的角度、政府组织结构的角度)对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加以研究,简而言之,“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2)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学是同义词。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是公共行政学兴起的标志;1926年,美国学者怀特撰写了公共行政领域的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这是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学科真正得以建立的标志。依照前文对公共行政的界定,可以将公共行政学界定为对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展开研究的学科。
(3)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公共行政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都具有公共性,但二者在管理主体、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责任机制和研究途径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4)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展开研究的根本目标是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系统的理论与知识,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新的方法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