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形成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建立严谨的经济学模型阐述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对于大力推进关于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转轨经济的特殊现象、丰富转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的特殊问题,“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这两个词在中国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对于秉承市场传统的西方学者而言,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只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并不需要过多关注,因而,西方学者对于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是不足的。虽然中国学者对于这一问题有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中多数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理论分析与制度分析、描述分析的严重脱节,并且在理论应用上存在根本性缺陷,即在现象描述分析和制度分析中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归结于转轨经济体制的缺陷,而理论分析中却试图简单套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产能过剩归结于“市场失灵”,并且在理论分析中存在误读相关理论、错误扩展理论适用范围等根本性缺陷。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从土地模糊产权、金融体系软约束、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地方官员评价与晋升体系等体制缺陷着手,从理论上说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但在这些研究中,有的着重于地方政府行为,有的侧重于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宏观影响,对于这些体制性弊病如何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缺乏完整、系统、严谨的理论分析。因而,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和全面反思此前治理政策的合意性,对于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避免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维护产业健康成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才能从根本上制定治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治理政策,仍然延续以项目审批、进入管制、强制清理等行政规制措施为主的政策传统,对这类政策理论依据的全面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初步看来,这些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并导致一些不良的政策效应。因而,通过深入的调研和理论分析,系统分析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全面探讨我国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未来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