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
道果显乎微乎?曰:自微而之乎显也。天下之达道五: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显之至也。圣人谓人莫由道,又曰:“道之不行,知者过之,愚者不及;道之不明,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道其终不行矣,夫微之至也。”《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甚矣,其道之难闻也。《中庸》又以喜怒哀乐、中节而和,为天下之达道。比而论之,凡自然而然,且不得不然者,在吾身谓之性,在天下谓之道。性无二,道亦无二。五伦:亲、义、别、序、信,皆本于性,率而行之谓之道。过与不及乎性,谓之非道。
言性,则无对;言道,则有对。无对,则自尽;有对,则交相为尽也。自尽者,在我而已。交相为尽者,其遇与不遇有命存焉,故或有道,或无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者,阳之下降也,其用谓之一阴;义者,阴之上行也,其用谓之一阳。刚柔之交相文也,亦然。众人以礼乐之显者为道,道之末也,圣人以仁义之原为道。仁之原,心之恻然,而有所不忍者,故无所不任;义之原,心之凛然,而有所不敢者,故无所不让。惟不自知其然而然,乃谓之道也。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得夫天之交乎地者以为仁。天之于地,无所不覆,而君之统臣,父之统子,夫之统妇,率是矣。得夫地之交乎天者以为义,地于天生之物无所不载,而臣之事君,子之事父,妇之事夫,率是矣。故上好仁,下好义,谓之有道。上不仁、下不义,谓之无道。
死生终始之际亦然。哀其死,所以教仁,终则有始也。善其生,所以存义,始必有终也。故曰:天法道,天有时而失其行,道无失也。道法自然,道有时以兴,有时以废,物之自然者无易也。上下左右,前后大小之自然成象者,道之所法;屈伸往来,变化之道,天之所法。虽曲艺之精,至于莫之为而为,曰技进乎道。故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知天者必通昼夜,乃为知道;知人者必通存亡,乃为知道。曰有无有者,道之半也;曰生死生者,道之半也。人无日不在道中,而知道者,卒鲜以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