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平等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社会主义从诞生之初起就面对两大难题,其一是不能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其二是不能实现社会全体成员自己管理国家。市场经济和官僚体制是这个新制度不可缺少的旧部件。当代生产力固有的三重局限,决定了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认识到这一点,东方马克思主义者花费了七十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公产代理制度的必然性。要找到防止代理人蜕变的有效制度,社会主义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许多年。本书尝试在历史唯物论的分析框架内逻辑一贯地解释这一历史过程,结合中国实践,给“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与时俱进的答案,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辨明方向。

本书在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批判地分析不同流派社会主义理论得失的基础上,展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全面探讨。研究不仅涉及对列宁模式的重新诠释,对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社会主义理论得失的解析,对斯大林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以及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的再分析,而且还延伸到中国社会主义前30年的体制探索与失败教训的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近百年社会主义历史演进的成果结晶;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日益显现。社会主义应当是比资本主义有更高效率、更多公平的市场经济:它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在劳动平等的本质特征中突显公平与效率的高度统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两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努力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平等程度;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再分配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会范围的劳动平等程度。全书围绕劳动平等概念展开理论与实践的讨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观是市场公平与劳动平等的叠加,它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劳动平等,却应当也能够提高劳动平等的实现程度。劳动平等不仅包括分工平等、分配平等和决策平等的经典含义,而且被进一步拓展为劳动能力发展机会平等。

本书实践研究重点是在把握国有企业改革、集体经济改革以及建立平等竞争市场秩序等方面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议程:①围绕效率目标,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构建垄断领域与竞争领域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②以劳动者“自主治理”为主线,推进城乡集体经济改革,加快劳动者合作经济发展;③按照市场公平原则,健全平等竞争秩序,营造多种经济成分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④遵循劳动平等原则,改善企业劳动关系,全面发挥公有制主体作用,推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改革进程;⑤按照“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型社会”。国有经济改革,一方面要通过若干只“社会投资信托基金”分流竞争领域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管理“去政府化”;通过行业性的国有控股(投资)公司,管理垄断领域国有资产;少数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则回归政府行政序列,成为公法人。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国有经济劳动平等的表率作用。

全书章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回顾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历史,辨析社会主义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构建在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内逻辑自恰的社会主义范畴体系;一类是深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准确理解现实状况,一些章节针对有争议的现实问题,采用统计分析或案例分析的方法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