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经济权力与企业契约安排
自科斯打开企业黑箱之后,企业契约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是微观的生产组织,企业行为被预先设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内部生产资源的配置和企业收益在不同成员之间的分配都由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竞争予以解决。但是现实中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例如,不同产业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并不相同;企业内部企业经理的行为可能并不是追求企业利润,管理者理论认为企业经理为了个人的目的可能倾向于追求市场份额、销售额或者自主权等。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发展让我们对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企业的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契约性质。从契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性质把企业的研究提升到了与市场相统一的层面上,这与传统的理论有本质上的不同。传统理论认为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企业与居民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经济主体。但是企业契约理论则认为企业是除了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除了作为市场上的经济主体之外,企业同时还能够把不同的生产资源组织起来。当然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则表现为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交易成本就是衡量企业内部的科层制与市场竞争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指标。第二,企业的目标。企业由追求不同目标的经济主体联合构成,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在企业组织的层面上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因此企业内部产权的安排以及收益的分配严重影响了企业成员的行为和企业的绩效,这表现在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上。第三,产权交易和制度的变迁。交易费用的概念和产权的可交易性为研究制度提供了平台,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形式是经济主体追求经济效率和收益的结果,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和制度变迁的内生化理论因此得以发展。
本章是在经济权力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契约理论研究的继续和发展。我们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影响了企业契约缔约过程中产权的安排、收益的分配以及企业的效率。从表面上看企业的绩效似乎取决于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本章的阐述表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权力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无论是治理结构还是收益分配,甚至是企业绩效都是内生化的变量。本章在结构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权的形成与配置。第二部分是企业收益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的分配,包括公司治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定价的本质性讨论。第三部分是权力结构和企业绩效的一个模型和本章的结论。内容的安排总体上来看是递进的。控制权在不同成员之间的分配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指标。但说到底,对控制权的追求就是对利益的追求,因此企业收益的分配决定了企业内部成员的生产性行为和偷懒行为。当然企业成员的行为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