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司法调解是我国的创造,人民法院要正确把握调解与裁判的关系,坚持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诉讼机制,具有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优势。当下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司法改革。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调解制度在新形势下的复兴。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调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调解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层出不穷,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确认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2012年8月31日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其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机制等。
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纠纷解决方式,是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事诉讼调解以其灵活、便捷、低成本和社会效果好的特点,一直在我国的民商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司法实践,我们认识到民事案件调解成功率除了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更多的还要依赖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调解中运用某些心理学原理和技巧。目前,全国各级法院都积极地在调解方法上进行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法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为当事人服务的责任感和热情以外,还要善于掌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和内容以及不同当事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民事调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官和当事人通过直接交往进行的心理斗争活动过程。
本书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共同努力的结晶。编著人调取了二中院四十余个调解实例,研究这些案例调解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先后与北京市二中院民庭、西城区人民法院、丰台区人民法院的三十余名法官进行座谈,与一线法官面对面探讨他们的调解工作心得、调解技巧。编著人经过思索与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心理学原理在诉讼调解实务中如何运用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此,要特别感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庭的法官:周瑞生、张在民、王东、于阳春、李洹、石磊、李丹、白松,他们为本书提供了自己的调解实例和心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力帮助。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角度新颖,结构合理
本书选题角度较新颖,将心理学原理与调解工作实务结合在一起。近年来,对调解中的心理学问题专门进行研究的书籍寥寥无几,这也说明社会对调解中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与运用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热情,期望通过本书能唤起社会的重视。全书章节遵循统一的体例,按照心理学原理与诉讼调解的关联设置章目。如“诉讼调解与当事人性格”“诉讼调解与当事人气质”“诉讼调解与当事人态度”“综合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典型调解案例”等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线索明确,易于读者阅读。
二、结合实例,重视方法
本书立足于司法调解的实践工作,各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技巧的运用中,都穿插了真实案例,这些形象、生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调解实例,展示了法官在调解纠纷时所运用的调解策略和技巧,例如有语言方面的技巧、非语言方面的技巧、调节情绪的方法、激励引导行为的方法等,既能够为初任法官的同志们提供调解案件的行为指南,也能作为广大法律工作者、律师的工作指导。
本书撰写的具体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张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副教授):本书总撰稿人、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
杨硕(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经贸法律系讲师):第六章
谢利苹(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第二章、第七章
王淑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法系副教授):第三章、第四章
柳春香(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讲师):第五章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