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以刀笔吏治天下,专任文法狱吏,而儒生呢,则遭到了“焚书坑儒”的打击。其实秦始皇最初还是想用儒生的,他统一六国之后,把齐鲁一带的士人,弄了不少到咸阳来,要和他们一块兴太平。可是这些士人不改战国士人之习,入则心诽谤,出则巷议,议论朝政,批评政治,结果使得秦始皇非常恼火,因为在秦国的历史传统中没有这种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上承春秋战国,下接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而带领秦朝完成一统天下大业的正是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来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比拟的。在世界历史中,西方人总是将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从当时的疆域面积和统治人口来看,罗马帝国与秦帝国可谓是世界范围内的两个庞然大物,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也都是在自己的创始人去世之后分崩离析,但中华大地上此后建立的帝国无一不以秦为蓝本,而西方却再也没有出现过罗马帝国那样的国家。
这就导致秦始皇在任何一个帝王排行榜上,几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这样评价秦始皇:“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秦王嬴政
秦始皇,以嬴为姓,以赵为氏,名政,所以被称为嬴政或是赵政,是秦庄襄王的中子。此外,传说秦与赵本出自一家,秦王室的男子以嬴为姓,女眷则以赵为氏,所以秦始皇多称嬴政,而不是赵政。
秦始皇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早年曾在赵国邯郸做质子,后在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并成为秦国国君。公元前250年,秦庄襄王的父亲安国君即位,即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突然暴薨,随后秦庄襄王即位。秦庄襄王即位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也就是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从此吕不韦执掌了朝政大权,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嬴政被立为秦王。
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朝政大权由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公元前239年,嬴政21岁的时候,秦国朝堂掀起了以吕不韦和嫪毐为首的两个利益集团的激烈政治斗争。
这事还要从太后赵姬说起。赵姬本是吕不韦府中的一名歌姬,在献给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前就和吕不韦有情,野史上说嬴政其实就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把持朝政后,又与太后赵姬旧情复燃。但随着秦王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开始有所顾忌,怕被发现,于是就给太后献了一个假宦官嫪毐,用来脱身。
嫪毐在得到太后的宠爱后,日渐发达,被封为长信侯,有山阳、太原等封地。此外,嫪毐还经常以秦王“假父”自居,与吕不韦这个“仲父”相提并论。而且他还在私下里网罗党羽,并逐渐摆脱吕不韦的控制,发展成吕不韦之外的又一股强大政治势力。
嫪毐小人得志之后,变得更加放纵,经常在酒醉之后以“假父”之名训斥大臣。大臣在被训斥之后非常生气,暗中找机会将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了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准备除掉嫪毐。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觉得这是一个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时机,于是盗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可嬴政却早有准备,在蕲年宫布置了3000精兵,将嫪毐的叛军打败。随后,嫪毐转而攻打咸阳宫,谁知那里也早有军队等候,结果又被击败。嫪毐战败后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随后,嬴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并亲手摔死了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又将其母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嬴政的狠辣尽显无遗。
随后,嬴政罢免了吕不韦的职务,将其放逐到蜀地。那时的蜀地还仅是秦国的一块飞地,没有得到开发。没多久,吕不韦便饮毒酒自杀了。至此,秦王嬴政在秦国的主要政治对手都被消灭了,秦国的大权真正地落到了嬴政手中。
嬴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和其能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不仅是秦国本土人才,而且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卿,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宰相李斯和尉缭。
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人,尉缭则是魏国大梁人。其实,嬴政曾经差一点与这些优秀的人才擦肩而过。当时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之利,企图借此耗费秦国人力使其不能攻韩。韩国的“疲秦计划”被发觉之后,嬴政听信了宗室大臣的建议,认为来秦的客卿大都想游间于秦,对秦不利,于是下令驱逐客卿。
当时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压抑住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为此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最终,嬴政被李斯说服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不久也被任命为廷尉。
随后嬴政重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并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秦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是循序渐进的,尽管六国都清楚,单独一国没有能与秦抗衡的,但因为各自都局限于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能相守相助,最终逐渐被秦各个击破。
公元前236年,秦趁赵燕两国发生战争的机会,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邑、河间邑、安阳邑等地,漳水流域至此为秦占有。公元前234年,秦又大举向赵进攻,攻取赵地建立的雁门郡和云中郡。公元前231年,魏、韩两国分别被迫献地侍秦。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攻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秦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了邯郸郡。
与此同时,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地代郡,自立为代王。公元前227年,嬴政派王翦、辛胜等将攻燕,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随后,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国用来求和。公元前226年,秦国平定了韩地的叛乱,并且处死了韩王安。公元前225年,嬴政派将军王贲攻魏,魏国灭亡,秦国又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
同年,秦派李信、蒙武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进攻楚的平舆,蒙武攻楚国的寝,取得初步的胜利,但是随后又被楚将项燕大败。随后,嬴政派王翦率领60万大军出征,在蕲地大破楚军,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了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于是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长沙郡。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设置了会稽郡,楚国灭亡。秦在灭楚的同时,还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齐国的土地,设置了薛郡。公元前222年,秦王派王贲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接着又回师进攻代地,虏代王嘉,建立代郡和辽东郡。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和琅邪郡。至此,秦最终灭掉了六国,前后共用10年的时间,新设置的郡县,直属于秦王。六国消亡标志着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结束,预示着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的到来。
你不知道的历史学
【甘罗拜相】
在秦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大臣,年仅12岁即担任秦国上卿,这个人就是甘罗。甘罗是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自幼便聪明过人,小小年纪就拜入吕不韦门下,被任命为少庶子。
当时,因秦国的河间郡与赵国相邻,掌握朝政的吕不韦为了扩大自己在河间的封地,就想把张唐派往燕国做相国,借此来联合燕国攻打赵国。
可是张唐却推辞说:“我曾经替昭襄王攻打过赵国,因此赵国人都怨恨我,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方圆百里的土地’。而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这不是找死吗?我不能前往。”吕不韦听后很不高兴,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让张唐走了。
这天,甘罗看见吕不韦一脸不如意的样子,就问道:“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吕不韦说:“先前我让蔡泽去燕国做了3年丞相,结果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现在为了表示我国对燕国的诚意,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可是他竟推辞不去!”
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吕不韦认为甘罗年纪幼小,不知轻重,就厉声斥责他道:“我尚且无法说动他,你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橐7岁就能做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12岁,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呢?不由分说便呵斥我,是什么道理呢?”于是吕不韦只好同意让甘罗劝说张唐。
于是甘罗前去拜见张唐,他拿张唐与白起的功劳进行比较,随后又以范雎与吕不韦的权势作比较。并向张唐说明,当年白起因阻拦范雎攻打赵国,而在离咸阳七里处被绞死。然后,他又对张唐说道:“你现在功不如白起,而吕不韦比范雎的势力更大,我不知您将身死何地啊!”张唐听了之后便说:“请因孺子行。”于是,他马上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启程。
张唐的行程确定之后,甘罗又对吕不韦说:“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吕不韦于是就把甘罗的请求告诉了秦王嬴政,并将甘罗的出身和劝说张唐出行的事情一一做了详尽的禀报。于是嬴政便召见了甘罗,并派他前往赵国。
甘罗到了赵国对赵悼襄王说道:“大王听说了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又问道:“您听说张唐去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
这时,甘罗便对悼襄王分析说:“燕太子丹入秦,是表示燕国不负秦国。而张唐到燕国做丞相,是表示秦国不负燕国。燕、秦为什么这样做呢?是想讨伐赵国,占领河间之地而已,这样一来赵国就危险了。这样的话,大王不如派遣使臣将5座城池献给秦国,那臣保证秦定会把太子丹送回燕国,这样强大的赵国就可以趁势攻伐弱小的燕国,那赵国所得到的又岂止是5座城池呢?”
于是赵悼襄王划出了5座城池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随后,赵国在秦国送回燕太子丹之后,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30座城邑,并将其中的11座城邑送给了秦国。
甘罗回到秦国后,得到了秦王嬴政的封赏,让其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并将其祖父甘茂原来的田地、房宅都赐给了他。
始皇帝
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之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还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可嬴政则认为“泰皇”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威仪,故而不采纳。后来他将“三皇”“五帝”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嬴政本人则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随后秦始皇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后继者沿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想要自己所创立的基业能够传承万世而不绝。
秦始皇建国称帝之后,继续执行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使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得以奠定,所以后世有“百代犹得秦政法”的说法。
秦灭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采用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具体来说就是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县的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此外,郡设有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权,这就防止了一家独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反叛。秦国统一之初,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又陆续增设至41个郡。
此外,他为了神化自己的皇位,还制造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篆字。此后,我国历代帝王都想得到此玉玺,得到的话,则表示自己“受命于天”,失去的话,则表示“气数已尽”,不拥有传国玉玺的皇帝总会让人感觉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秦始皇的一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征战,在消灭六国之后,他又开始制订北征匈奴、南讨百越的战略计划。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领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这场战争打得颇为艰辛。最初,秦军兵分五路进军岭南,战场的形势对秦军来说是有利的。但由于岭南的越人熟悉地形,经常在夜间偷袭秦军,使得秦军不堪其扰,越人也因此一度获胜。后来,秦军的粮道被断,供给不足,加上大将屠睢也战死于战场,导致战争陷入了长达3年的对峙阶段。
为了彻底扭转兵力不足、粮草供应困难的局面,秦始皇于公元前217年命监御史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以沟通连接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以保证军队的粮草供给,灵渠的修建为秦始皇完成统一岭南的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任嚣和赵佗率领40万秦军,再次进军岭南。这一次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岭南各部族,使得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秦朝的版图。
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一方面让在岭南地区的将士留守当地,另一方面又从中原地区迁移过去大批百姓。就这样,留在那里的移民和将士对岭南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汉越民族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派遣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获得大胜。此后,蒙恬在北地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匈奴单于头曼无法抵御秦军攻势,被迫“北徙”10余年。汉初著名的政论家贾谊这样评论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始皇不仅在军事上大有作为,在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统一了度量衡,主要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其他六国的度量衡,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他改革币制,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制定。当时秦国所发行的货币分为两种,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其中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其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是当时社会上流通的主要货币。币制的改革极大地方便了中原地区的商贸交流和人民的生活。
此外,秦始皇还特别注重交通建设,下令修筑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驰道,这些道路均宽50步,实行“车同轨”。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都有所差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发现文字不一的状况极大地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始皇下令让李斯等人整理并统一当时的文字。李斯等人以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了齐鲁等地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
从此,小篆被确定为官方的规范文字,其他异体字则都被废除。随后,狱吏程邈对字体的演变做了总结和改变,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将其提升为御史,并将其改变后的字体命名为“定书”,“定书”就是我们所说的“隶书”。
你不知道的历史学
【泰山封禅】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齐鲁之地有人上奏说,周乃火德,秦为水德,因此,秦取代周而获得正统的地位是上天允许的。后来,秦始皇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神授”的观念,决定在泰山封禅。
在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70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一起商议封禅典礼的相关事宜,想通过封禅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可是那些儒生们却争论不停,导致难以进行封禅。于是秦始皇就斥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仪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祇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份颂词共147字,都是在称颂始皇自己的功德。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时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泰山属于号称“礼仪之邦”的齐国故地,秦始皇为了给社会建立一个伦理道德和行为模范,就令人在泰山石上刻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的文字,以示对齐国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