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六个浙江”的价值指向
“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六个战略目标,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尽管各个战略目标的价值指向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但“以人民为中心”是“六个浙江”价值指向的中心。
一 富强浙江的价值指向是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
提出富强浙江,既延续了浙江富民强省的一贯追求,又体现了既富又强的更高目标。富强浙江的特征突出体现在“强省”和“富民”两个关键词上。
一是“强省”。“强”集中体现为综合实力强,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强、民营经济实力和活力强、城乡区域协调性强。2017年浙江的生产总值为5.18万亿元,占全国的6.3%,经济总量与全球排名第17位的国家相当。人均生产总值13634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收入分组标准,基本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已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第三产业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62.9%,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4.2%,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6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911亿元,占GDP的8.4%。
二是“富民”。民富是浙江的特色,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成为体现浙江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的亮点所在。“富”,主要体现为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保持较高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最核心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2016年浙江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天津,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三。其中,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浙江的城乡收入比最小,2017年仅为2.054,在国内的协调发展度最高。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为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以2016年为基期,按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和7.8%测算,到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
二 法治浙江的价值取向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法治浙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社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法治浙江,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在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尊重和保障权利,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浙江,必须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规规章和进行制度安排的基本准则,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方针。建设法治浙江,必须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把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在坚定不移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构建与现代法治文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
三 文化浙江的价值取向在于构筑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建设是一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如何顺应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这是新时代对浙江文化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浙江省委发出了建设文化浙江的号召,这是立足浙江文化发展优势,与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一脉相承的战略部署,是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提升文化软实力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江篇章的内在要求。
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标志着浙江文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推进文化浙江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搭建一批大平台、做强一批大企业、培育一批新品牌、打造一批新标识,着力提升浙江文化的引领力、创造力、传播力、服务力、竞争力,使浙江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主要指标走在前列,把浙江建设成为公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文化事业繁荣、文艺精品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名家荟萃、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印记鲜明的文化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大力提升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民生和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开创浙江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四 平安浙江的价值指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安民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为群众创造平等发展、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关注安全、关心健康、关爱生命,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当前,浙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一个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发展阶段,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期盼。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发展的理想追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属性”,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这种属性与它所依存的本质之间具有内在、长久、稳定的联系。属性从属于本质,又体现本质。把社会和谐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意味着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和谐也不是社会主义。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和谐有三个基本指向,那就是社会均衡、社会共享与社会公正。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生活殷实,社会公共产品丰富,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环境平安。
社会和谐稳定,是平安浙江的核心要素。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政治发展的有序状态,是社会发展规律性、社会控制有效性和社会生活和谐性的有机统一。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定的生活环境,是人类延续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谐”一词,蕴含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是对立统一的最高境界,社会良性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内涵。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一个平安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矛盾得以化解、社会安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是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保民安、促民富、造民福的重大民心工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平安浙江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指向。
五 美丽浙江的价值指向,就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求,建设美丽家园与和谐生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污染、毁坏自然,在开发利用自然上少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建设美丽浙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是“中国梦”和“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建设美丽浙江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六 清廉浙江的价值指向,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为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提供根本保障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六个浙江”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真正做到务实、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搞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盲目攀比,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执政追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决贯彻并持续落实“八项规定”,驰而不息聚焦反对“四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不断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着眼于思想建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并将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着眼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锻造自身、为政清廉、秉公用权。在长期执政环境中,党员能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干部能否正确对待运用手中权力,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他还多次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向社会公布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大后,又推出了实施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时强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制度设计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这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