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家培报告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知识管理及其未来

信息升华产生知识,知识激活产生智能或智慧。信息是知识的基础,而知识是信息的核心。不是知识包容信息,而是信息包容知识。知识乃是信息的一个子集。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知识经济大讨论中,国内外有一种观点,颠倒了这种关系,错误地认为信息只是知识的一个子集。该观点根据20世纪60年代关于求知的“4W”理论,把知识分为“是什么”(know what)、 “为什么”(know why)、“知道谁”(know who)、“怎么做”(know how)四类,认为前两类编码后可以归类和量度的知识才是信息。按照这种观点,前两类科学知识属于信息的范围,而后两类技术知识不属于信息的范围。实际上,前述后两类只可意会的隐性知识如关系、经验、技巧等,也是以实践中产生的信息(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并非头脑里所固有的。根据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K. Popper)关于“三个世界”(客观物理世界、人类主观精神世界、客观意义上的概念世界)的理论,知识只存在于后两个世界,而信息则存在于全部三个世界。其中第一世界产生的信息也为知识提供了原材料。知识理论中狭隘的信息观点,在实践中对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发展十分不利,而且由于割断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联系,对知识管理本身的发展也很不利。

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首次传播了“知识管理”这个术语。1991年《财富》杂志发表了题为《脑力》的第一篇阐述知识管理内容的文章。《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评论》等专业性杂志也纷纷在美国创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还出现了首席知识官(CKO)的职位。国际商业和金融界把2000年定为“知识管理年”。同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把“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列为鼓励资助的研究领域。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表现在:信息管理偏重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和利用,而知识管理偏重于知识的获取、传播、运营、共享、应用和创新,特别是人才资源的管理,以发挥专业知识的作用和调动知识员工的创造性;信息管理侧重于对编码型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侧重于对意会型隐性知识的管理,重视智力资本和无形的知识资产;信息管理注重于信息技术的配置、运用和集成,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而知识管理注重于组织学习、组织文化,促进知识转化、让渡和共享,把创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在知识管理中需着重解决以下各主要问题:

1.解决知识悖论。知识的创造成本很高,而知识的共享成本很低。为激励知识生产者须保护其知识产权以促进知识供给,但为发挥知识的社会效用又须扩大知识传播,实现知识共享,这是一个悖论。对知识产权保护过度,会造成对知识的垄断;片面强调无条件的知识共享却会导致侵权、盗版等行为,在两难选择中,应寻找合适的均衡点,妥善处理好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知识共享的矛盾。

2.经营知识资产。知识可转化为专利、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它往往比有形资产更有价值,并同其他资产一样需要通过经营来增值。知识还可构成智力资本,它比物质资本或货币资本更有意义,也需要通过运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3.激励知识员工。知识员工有更高的生产率,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P. Drucker)认为,这一点对21世纪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知识员工具有追求自主、喜爱创新,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需要制订特殊的激励制度和运用特殊的方法。

4.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对拥有者来说没有竞争性,对使用者来说没有排他性,它的作用伴随着交流和共享的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一个既定的组织,不仅同组织外部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很重要,而且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也很重要。但这是有条件的,须建立各种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改进相互信任关系,完善协调利益的激励机制,培植组织文化,把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变成学习型组织。

5.促进知识转换。知识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各种分类。奥地利哲学家波兰尼(M. Polany)按知识能否通过编码进行传递这个标准,把知识分为编码型的显性知识和意会型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需要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相转换和自我转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日籍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知识转换能促进知识创造。知识从显性到隐性的转换是内部化的吸收性学习;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换是外部化的显示性展现;知识从显性到显性的转换是载体的变化,但与前两种转换相结合,有可能通过组合、集成而有所创造;知识从隐性到隐性的转换是头脑里的思考,但与最前面的两种转换相结合,有可能使知识通过扩散、共享而增值。

6.引导知识创新。知识既是成果又是过程。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识从生成到老化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充分发挥现有知识的作用固然重要,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尤为可贵。引导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的。要为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一个组织的“内脑”与“外脑”相结合等环境)与宽松的氛围(如容许说错话、试验失败等氛围)。

当然,知识管理离不开技术,特别是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但主要依靠的不是技术而是人,首先是人才。知识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要为管理所基于的组织提高员工(包括领导)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服务,为组织增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对能力、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可持续发展服务。

国家信息中心的同志对信息管理是比较熟悉的,而相对来说对知识管理较为陌生。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当前知识管理发展的强劲势头。目前,国内外有关知识管理的书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版。虽然在这些书文中,介绍性、综合性的居多数,有的还只是把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二字改换成“知识”二字而已,但论述中确有相当一部分新内容比信息管理更有发展前景。我认为,知识管理首先是一种与新的管理范式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念,它将会改变战略管理的内容,还会使传统的职能管理(如财会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和流程管理(如研发管理、供应管理、业务管理、营销管理等)面目一新。尽管知识管理首先产生于企业,但它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把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理解为对数据、信息或信息资源的管理,还说得过去,而把知识管理只理解为对知识的管理,那就会误入歧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