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吸毒与家庭治疗(社工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国青少年戒毒服务

中国吸毒人数是相当庞大的,吸毒者的复吸率也是很高的,因此戒毒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蒋健,2007)。目前,国内吸毒人口的比例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低,毒品的种类也较少,但危害程度却不低,而且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戒毒机制,也缺少一些民间社团来帮助吸毒人员戒毒(蒋涛,2006)。

从戒毒实施主体的角度分析,戒毒模式的推行者既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组织,还有实验室和个人。从关联学科领域分析,关注戒毒问题的研究领域包括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以自有的理论基础和视角构建戒毒模式,有的研究在模式构建中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以期全面解决吸毒成瘾问题。在实践运行方面,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法律规定、政策倡导、团体规则、操作规程、个案跟踪维持、医院治疗等方式。

根据吸毒人员的状况及吸收吸毒人员的方法,目前中国的戒毒机构可分为三类:一是强制戒毒所;二是劳教戒毒所;三是自愿戒毒机构。大部分吸毒人员是被公安机关强制送往戒毒机构进行戒毒的,只有很少部分由亲人送往戒毒机构戒毒,吸毒者本人主动戒毒的更是寥寥无几(杨莲、杨贵,2010)。为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 2003年8月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展禁毒、矫正及青少年三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试点。2003年12月成立了三个民办非企业专业社团,2004年8月,专业社工在全市19个区县全面推开。近400名来自法律、教育、社会、公安、司法等不同岗位的禁毒社工活跃在社区禁吸戒毒一线,从事专业服务。经过实践与探索,禁毒社工在上海禁吸戒毒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初步呈现,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张俭琛,2005)。

完整的戒毒过程包括脱毒治疗、康复、回归社会三个紧密联系的阶段:①脱毒阶段。这是戒毒的开始,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使吸毒成瘾者顺利度过急性戒断反应期,使吸毒者能够脱离毒品而没有生理上的痛苦。②康复阶段。脱毒完毕后,戒毒者的心理、神经功能及身体状况还未恢复,行为还未得到矫正,这些都是导致复吸的因素,因此需要有一个过程来处理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康复阶段。③巩固阶段。指的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建立一套监督、扶持、帮教系统给予其后续照管,使他们能作为正常人适应并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从实践来看,由于前两个阶段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一般都能达到相应效果,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的,吸毒者复吸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能否成功戒毒,第三阶段是一个关键环节(蒋健,2007)。其中家人的支持和配合是戒毒成功与否的一大要素。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调研组(2006)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吸毒人员能够坚持3年不复吸,取决于戒毒帮教对象戒断毒瘾的决心与其父母等家庭成员的管教约束程度。凡是家庭成员平时能够主动积极配合社区帮教管理,帮教衔接等措施就能落到实处,各方面的帮教工作开展就比较顺畅,复吸的可能性就小,脱毒可能性就大。蒋庆明(2002)也强调,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吸毒人员的家属亲友都是希望吸毒者能戒断毒瘾的。只要禁毒部门组织严密、方法得当,社会帮教工作完全可以得到每一位吸毒人员家属亲友的支持和参与。他们与吸毒人员生活在一起,参与进来,就能使帮教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更为有效。闫伟刚、王晓木(2004)强调吸毒者的家庭成员必须直接参与戒毒过程,要大力发展有爱心的志愿者加入到戒毒工作中来,由他们督导吸毒者的家庭成员或对吸毒者有影响的人善待吸毒者,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工作、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给予精神及经济上的援助,使其渡过难关,保持良好操守。他们相信这是戒毒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决定了戒毒效果的成败。

一个吸毒成瘾者要想彻底戒除毒瘾,除了通过药物治疗外,更多需要心理治疗,使他摆脱毒品的束缚,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吸毒者个人的毅力就能完成的。这是因为戒毒者在结束戒毒治疗重新返回社会后,其心理状态和处境是非常复杂的。戒毒者虽然已生理脱瘾,但心里脱瘾仍需较长时间,仍存在对毒品的渴求感。经过长时间戒毒过程,一旦回归社会,戒毒者对毒品的依赖心理反而会更加强烈,他们还非常有可能受到原先吸毒环境的影响,此时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帮助,极易重新吸毒(蒋健,2007)。从现行的戒毒矫治体制来看,无论是自愿戒毒、强制戒毒,还是劳教戒毒,虽然都重视对戒毒青少年进行生理脱毒和心理康复,但关注的仍然仅仅是吸毒青少年个体,对青少年出所后的监管和社会帮教明显力不从心。当戒毒青少年走出戒毒所,由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入开放社会,由于没有彻底斩断与原有交往群体的联系,对毒品的渴求很容易被重新激发,很多人重新走上了吸毒之路,大量的戒毒青少年始终走不出“戒毒—复吸—再戒—再吸”的“旋转门”。尽管很多青少年通过自身的吸毒体验也切实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并诚心改过,但普遍感到最大困难的是如何斩断与“道友”或“粉友”的联系,彻底脱离原有的生活环境。很多戒毒青少年一回到原先的朋友圈子中,便难以抵御同伴的劝说和引诱,禁不住“再来一口”,从而再陷毒潭。另外家庭和社会不给予接纳、谅解和支持,也是导致戒毒青少年重新滑向吸毒群体的重要原因(唐斌,2005)。

“一时吸毒,终身戒毒”,戒毒是没有特效药的。这对戒毒工作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各个部门、关键人物与时俱进,群策群力,不能思想僵化,一成不变,套用已有的固定模式来帮助染上毒品的青少年,不然就会事倍功半,浪费人力物力。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戒毒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目前,中国帮教队伍组成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心理治疗队伍,导致帮教工作过多依靠政治思想教育,方法简单,浮于表面,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吸毒者戒毒(蒋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