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2年国家统计局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2011~2012年,国家统计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统计工作现代化带来的良好机遇,在全国统计信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在各专业司深度参与密切配合下,在各级统计机构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努力和配合下,通过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四大工程”建设,电子政务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进展。

一 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一)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四大工程”建设

国家统计局通过顶层设计,开展了“四大工程”建设,即建立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建立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建立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管理软件平台,建设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四大工程”是一个相互关联、统一的整体,是在统一、真实、完整的名录库之中的调查对象,根据一套表的报表要求,借助于统一的软件平台,利用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数据。通过“四大工程”建设,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数据报送效率,推进统计规范,提高数据质量,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

“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统计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统计生产流程的重塑与再造,是全面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2012年,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成功实现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按照“一套表”制度、通过互联网向国家直接报送原始数据,实现了统计人多年来为之期盼和执著追求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统计现代化发展历史新的跨越。“四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基本实现统计报表无纸化,数据采集电子化,传输处理网络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志着统计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二)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处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是历次普查都没有的。针对这些特点,数据处理工作及早筹备、整体谋划、科学组织。经过全国各级数据处理机构和广大普查数据处理人员的辛勤努力,连续作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4亿多份普查表的数据处理工作,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艰巨任务。并加工汇总了大量的人口普查分析资料,这些资料已在全国陆续出版和向社会公众提供。

(三)成功实施CPI数据采集系统

CPI数据采集系统是推行统计调查数据采集终端电子化的一项成功探索。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完成CPI移动数据采集系统由50个城市到550个城市的全面推广,完成农村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移动采集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培训、及技术支持等工作,完成主要畜禽监测调查试点项目新版程序的开发、测试、试点、培训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四)勇于探索空间信息技术的统计应用

以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为主的国家863项目,运用遥感技术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等进行测量、评估。从课题研究到地区试点,目前已进入试用阶段。以普查中心为主的经济地理信息系统,把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信息同地理信息系统完美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不同区域、地理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单位定位等,为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及各类统计调查提供完整的经济地理信息和空间区域信息。

二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稳步发展

(一)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实现了全系统统一的基于电子邮件的数据传输系统,建立邮箱账户8万多个。完成了国家统计信息系统现代化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省级统计网管系统的建设项目的统一实施和工程验收;建成国家统计局统一网管监控平台,实现了对全国统计系统一级主干网、省以下二级广域网等网管子系统、联网直报核心业务系统、国家统计局互联网和三地办公城域网IT基础架构的实时现代化监控和展示。完成了桌面管理系统在国家统计局的部署和部分省市的试点,通过现代化的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为了加强对网络用户及入网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国家局三地城域网全面启用了计算机网络准入策略。完成国家互联网出口带宽的扩容改造工作,国家统计局互联网出口带宽由280M扩容提速至500M,为企业的报送提供了互联网接入保障。自建节点的各个省份也不同程度对互联网带宽进行了扩容,保证了联网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了互联网流量管理系统的升级,加强了上网行为管理。

(二)核心业务系统及资源初步整合

实施国家统计局核心业务系统及资源整合项目,运用虚拟化、资源池、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统计系统的各类IT资源进行整合。按照WEB服务器池、数据库池、存储池以及虚拟化管理调度的架构,构建了国家统计局大规模联机业务处理和高并发能力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项目的整体实施、系统集成工作已经完成,“一套表”系统、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处理系统、联网直报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的迁移工作也已经完成,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基本完成国家、省级网络和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初步为全国统计业务的在线处理提供了云服务。

(三)积极推进灾备系统建设

联网直报后,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各省不再保留数据。国家统计局启动了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及简易备份系统建设项目,在2012年年底前,国家统计数据同城灾备已顺利建成,并正式开通运行。同时,启动了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异地数据备份项目的立项工作,组织编写了《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安全备份子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表》,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实际考察,目前,已报国家发改委评审中心最后评审。

三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一)统计网站应用发展稳步推进

国家统计局网站包括“国家统计局内部信息网”(简称:内网)和“中国统计信息网”(简称:外网)。内网是统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水平的网络平台;外网是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信息、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窗口。国家统计局内外网全年共发布中英文信息2.6万余条,网站信息总量已达225GB,发布数据表和数据图6000余张,处理内网邮件3000余封。目前,国家统计局外网的点击率已经达到每天47万人次。从国家到省市县,统计网站已日益成为统计公开透明的重要载体、统计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统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统计服务和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

(二)成功举办中国统计开放日

隆重举办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邀请媒体、网友、企业、记账户、高校师生、专家学者、基层统计机构、离退休老统计人员等各方面代表90多人走进国家统计局,通过图文陈列、音频回顾、操作演示、现场问答、微博网络互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政府统计60年来发展进步的不平凡历程,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统计人在改革创新上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最新成果。

(三)统计服务水平和公开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服务水平和公开程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传播力度,改变数据发布方式,月度、季度统计数据发布比原来提前2~3天;进一步规范发布内容,在发布统计信息的同时,配发对指标含义、调查方法、计算方法、数据质量可靠性及局限性等内容的说明;进一步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库。

四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

(一)信息资源建设持续推进

国家统计局履行统计数据管理职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历年都把整合部门统计数据,加强部门统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安排部署,建“库”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及各省统计局都先后建成基本单位名录库、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以及供国际用户查询的国家统计数据库英文版。统计数据库已成为社会公众了解经济、了解统计的一个重要渠道和窗口。通过数据库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整个统计系统的服务水平,提升了统计系统的整体社会形象。

(二)国家统计数据库平稳运行

国家统计数据库已经成功上线运行5年。2012年,完成了国家统计数据库系统升级改造和英文版系统的开发。按规定及时进行数据加载,按时完成数据发布工作和数据存储备份工作,保障了数据资源的持续建设。目前可供用户查询的指标有3770个,报表11009张,总数据量达到164万笔,年访问量稳定在1200万~1400万人次左右。积极支持各省的数据库建设,按照同构互联,分级建设的总体架构,协助各省市统计局相继实施或完成本地数据库建设项目。完成“金宏”工程国家统计局子项“经济统计共享数据库”建设,系统自建成起一直运行良好。

(三)加大元数据库和“原始数据库”建设力度

为完善企业一套表主要元数据标准,研究制定了元数据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元数据库,全面规范统一各行业、各专业统计指标名称、概念、口径和计算方法、调查方法以及相应的统计分组与目录。为加强微观统计数据管理,开展了“原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通过前期调研讨论,制定了《专业原始数据库建设方案初稿》。

五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一)统计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继续加强

组织了等级保护、安全检查、安全培训、风险评估、安全通报和安全考核等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国家统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局机关涉密内网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并接近完成;完成局里统一管理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方案、启动了局机关业务部门自建自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登记备案工作。完成国家局、省局及14个异地办公调查总队的安全客户端系统、防火墙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的系统集成和实施工作;正在进行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等的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统计涉密网建设,国家统计局三地办公区涉密城域网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实现了70万家联网直报企业的安全认证。强化联网直报系统的安全措施,采用了拒绝服务攻击拦截、恶意代码拦截、安全身份认证等有效技术手段加强保护。

(二)统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为保障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统计数据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严峻形势,开展了大量信息安全建设、防范、监测、管理等工作,这些安全措施起到了较为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2012年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局未发生重大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监控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统计信息系统共遭受网络攻击行为2.15亿余次;清除病毒203种,1.1万个;反垃圾邮件系统共收到外来邮件821.4万封,其中垃圾邮件766.7万封,占93.34%;排查可疑信息出网行为376次;客户端安全防护管理系统可管理的终端增加到3.9万个;全年为局内客户端累计分发补丁441种、55万个;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发放了13.9张用户安全证书,保障了直报应用系统的安全。

六 管理体制与人才队伍建设进展顺利

(一)统计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统计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国88%的地市和32%的县级统计局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统计部门的广泛应用,统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建制状况在逐渐改善,管理职能在不断加强,角色定位逐渐由过去的技术支持者转向技术服务提供者。

(二)建立统计联网直报呼叫中心

为建立与“四大工程”建设配套的标准规范服务体系,国家统计局2012年成立了统计联网直报呼叫中心。将目前分散公布的各专业、直报国家的各省服务电话,整合成统一接入号码。国家统计局设主呼叫中心,各专业司设置二级呼叫席位(提供专业业务解答),17个省统计局设虚拟呼叫中心,形成统一呼叫应答体系。呼叫中心通过电话语音、网站等多种即时通信方式为企业和各级统计机构提供技术和业务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在数据报送期内提供24小时值守的在线服务;呼叫中心对所有问题进行记录并归纳梳理,逐步形成规范的联网直报知识库体系,以供自动查阅。

七 “十二五”规划逐步落实

(一)编制发布调查队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提高国家调查队系统信息化水平和统计调查能力,保证国家重要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和数据质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编制了《“十二五”时期国家调查队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国家统计局已正式发文公布。国家统计局各省调查队据此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经上报国家统计局核批,认真贯彻落实。

(二)完善统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十二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讨论稿)》,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的调研及统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工作。拟订统计数据处理和数据交换标准,完成了《统计调查数据处理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十二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网络视频直播技术保障、视频会议室建设指导意见》、《网络建设规范》、《机房建设规范》、《网络运维规范》、《统计信息系统层次区域等级划分准则》和《统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编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