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政治与时间:近代历法改革的历史考察

历法是一种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并规范这三者关系的计时系统,是由国家制定的影响全社会的基础性时间建制。步入近代之后,历法的变革也开始启动。对近代以来的历法变革,研究者多将视线停留于民国成立后的改历运动,对晚清新历传入的具体情形注意得并不太多。但一旦我们将眼光回移到晚清,就会发现,与纪年的遭遇类似,晚清以来的历法,其合法合理性也经受了不断的质疑。民国之后,新的民族国家政权从民族主义、科学主义和建立政治认同的角度,彻底颠覆了已经松动的传统纪年和历法体系,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新历法推广运动。历法体系在晚清至民国的变迁,因应了社会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对财政、法律、教育、商业等各社会领域的运行,对民众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影响。它既与当时的政治变动相关,本身也反映出了近代时间制度设计力求简便的现代性趋势。星期制、标准时制等新时制的推广,也同样受到此种现代化动力的驱使。

与皇权时代相比,历法与官方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民国时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改历作为民国国家建设中一项历时长久的工程,仍保留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如果说北洋政府时代,历法与政治关系的变革体现在它不再直接与政权合法性同一,那么在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则表现为通过对新旧历在科学性、革命性上对立的宣传,将阴阳历并用的北洋政府塑造为保守、专制的反动政权,而将废旧历行新历的国民政府打造为反迷信的革命形象。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废旧历运动,将历法与政治的关系推到了一个极致:他们试图彻底结束民间社会历法二元的格局,实现历法定于一尊,以此显示自己的政治统一。

自上而下的改历运动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它反映了近代化的内在需求。但是,它是一场不完美的运动,其间的矛盾纷争和过失,已被当时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分子较为充分的觉察。政府的强制干预,一方面以权力的形式否定了民俗时间的天然合法状态,将它置于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又制定了一套新的以阳历为基础的节日体系,并借助行政力量加以推广,打造新的以国家政治建设为主要内涵的历法体系。其中,革命纪念日的推出最能反映民族国家借助时间控制实现其权力延伸的统治特点。但是,在官方的过激政策之外,在政府内部也有人尝试着对节庆体系的混乱和不合理局面做出改变,提出新的节庆方案,将政治纪念日、革命纪念日与民俗节日进行比例适当的调配,以寻求节日之现代政治动员的工具价值与传统的民俗文化价值之间的统一平衡。不过,作者所提出的这一套透着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历案,在战争环境下无从实施,今人也就只能从纯文本的角度加以解读,而难以从实践层面对其加以评述了。

与国家改历行动同步,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发起的历法科普以及历案改革热潮,构成了民国改历的一条重要复线。面对政府的改历运动,他们一面纷纷借助各种平台普及历法知识,一面兴趣盎然地设计了各种历案。对这场民间历改浪潮的考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民国时期,历法已经由皇室专有的“天学”完全转变为普通的科学常识,知识分子更是做到了及时吸收西方改历运动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