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和积累理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

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发展动态中的重要现象。马克思分析了超额利润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过程,以及超额利润对于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战胜旧的范式的重要意义。关于后一方面,马克思写道:“只要机器生产在一个工业部门内靠牺牲旧有的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来扩展,它就一定取得成功,就象用针发枪装备的军队在对付弓箭手的军队时一定取得成功一样。机器刚刚为自己夺取活动范围的这个初创时期,由于借助机器生产出异常高的利润而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些利润本身不仅形成加速积累的源泉,而且把不断新生的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场所的很大一部分社会追加资本吸引到有利的生产领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93页。笔者在此借用了演化经济学的技术-经济范式概念来刻画马克思所说的工场手工业和机器生产的区别。对技术-经济范式概念的相关讨论,可参见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田方萌等译,孟捷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超额利润范畴不仅对于理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重要的,对于当代垄断资本主义也同样如此。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曼德尔就曾指出:“对技术创新和相应的超额利润的持续的、制度性的渴求,成了晚近资本主义企业,特别是晚近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典型特征。”E. Mandel, Late Capitalism(London: Verso, 1999), pp.224-225.在《资本论》中,一般而言总是假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出卖的,因此,对超额利润的讨论也要以此为前提,而事实上,当然存在着通过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马克思曾就这种形式的超额利润写道:“一个资本家或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对他直接雇用的工人的剥削上特别关心的只是:或者通过例外的过度劳动,或者通过把工资降低到平均工资以下的办法,或者通过所使用的劳动的额外生产率,可以获得一种额外利润,即超出平均利润的利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220页。需要强调的是,本章的讨论不涉及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超额利润。

尽管超额利润概念对于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在解释超额利润来源的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是:第一,马克思本人有两种超额利润源泉的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超额利润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劳动“作为自乘的简单劳动”的物化;第二种理论则认为,企业的超额利润来自部门内或部门外的价值转移。如何协调这两种理论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第二,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必然会涉及国内学者有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可溯源到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史的简要介绍,可参见本书第4章。如何看待这一颇具争议的理论,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这一章的论述由两条并行的线索交织而成,第一条线索追溯了从《资本论》的手稿到《资本论》的理论演化过程,第二条线索则试图结合学术界的相关见解,尝试构建一个较全面的关于超额利润来源的理论。